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CO_2加富下大棚嫁接黄瓜对空气温湿度调控的响应及机理研究

刘杰才  
【摘要】:本研究在塑料大棚内利用自制生长箱,每天9:30-16:30期间进行C02加富和空气温湿度调控,通过试验1、试验2、试验3三部分内容,研究了在C02加富下空气温湿度调控对嫁接黄瓜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光合作用及逆境生理的影响,得出的基本结论如下: (1)9:30-16:30期间,C02加富至1243.3μl/L-1300.6μl/L,气温为32.7℃~34.1℃(亚高温)条件下,各处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和空气湿度的增加,黄瓜植株的高度、茎粗、叶片数、叶面积、叶片厚度、干物质积累量和壮苗指数均呈增加趋势。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黄瓜植株向根、茎和花果分配的干物质量增多,向叶片分配的减少。 (2)9:30-16:30期间,C02加富至1274.9μl/L-1400.4μ1/L,气温为42.6℃-43.4℃(高温)条件下,各处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和空气湿度的增加,黄瓜植株的高度、茎粗、叶片数、叶面积、叶片厚度、干物质积累量和壮苗指数均呈增加趋势。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黄瓜植株向茎和花果分配的干物质量增多,向根和叶片分配的减少。 (3)9:30-16:30期间,CO2加富至1246.6μ l/L-1333.4u1/L,空气湿度为94.1%-96.4%(高湿)条件下,各处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气温的升高,黄瓜植株的高度、茎粗、叶片数、叶面积、叶片厚度、干物质积累量和壮苗指数均呈增加趋势。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黄瓜植株向茎和花果分配的干物质量增多,向根和叶片分配的减少。 (4)9:30-16:30期间,C02加富至1243.3μ l/L-1300.6μ l/L,气温为32.7℃-34.1℃(亚高温)条件下,各处理随处理湿度的增加,雌花数、雄花数和雌花数/雄花数没有明显差异,结瓜数和商品瓜条数均呈上升变化趋势,化瓜率和畸形瓜率均呈下降变化趋势,单瓜重、单株产量、小区产量和折合产量,呈上升变化趋势。 (5)9:30-16:30期间,C02加富至1274.9μ1/L-1400.4u l/L,气温为42.6℃-43.4℃(高温)条件下,各处理随着处理湿度的增加,雌花数、雄花数和雌花数/雄花数没有明显差异,结瓜数和商品瓜条数均呈上升变化趋势,化瓜率和畸形瓜率均呈下降变化趋势,单瓜重、单株产量、小区产量和折合产量,呈上升变化趋势。 (6)9:30-16:30期间,C0:加富至1246.6μl/L-1333.4μ/L,空气湿度为9/1.1%-96.4%(高湿)条件下,各处理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雌花数、雄花数和雌花数/雄花数没有明显差异,结瓜数和商品瓜条数均呈上升变化趋势,化瓜率和畸形瓜率均呈下降变化趋势,单瓜重、单株产量、小区产量和折合产量差异均不明显,但高温处理(42.6℃,T.)的单瓜重、单株产量、小区产量和折合产量分别比常温处理(27.8℃,Ta)提高了1.00%、12.04%、11.92%和11.93%。 (7)9:30-16:30期间J,C0:加富至1243.3μl/L~1300.6μ1/L,气温为32.7℃-34.1℃(亚高温)条件下,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峰值均出现在11:00时和15:00时,最低值均出现在13:00时;随着处理湿度的增加,净光合速率亦随之增强,高湿处理(96.4%,L1)在13:00时的Pn为21.13μmo1·m-2·s-1,分别比中湿(75.2%,L2)和低湿(56.8%,L3)高64.18%和97.85%,只比11:00时降低28.32%,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光合作用能力,减轻或消除了光合“午休”现象。Pn下降,L1处理是非气孔因素,L2、L3处理是气孔因素。 L1、L2处理的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单峰曲线,峰值均出现在13:00时。L3处理为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1:00时和15:00时。Tr表现为L1L2L3。 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变化。随着处理湿度的增加,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亦增加。各处理黄瓜叶片中的淀粉含量日变化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变化,且表现为L,L2L3。 (8)9:30~16:30期间,C02加富至1274.9μl/L~1400.4μl/L,气温为42.6℃~43.4℃(高温)条件下,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峰值均出现在11:00时和15:00时,最低值均出现在13:00时;随着处理湿度的增加,净光合速率亦随之增强,高湿处理(96.4%,L1)在13:00时的Pn为22.65μmol·m-2·S-1分别比中湿(75.2%,L:)和低湿(56.8%,L3)高87.81%和171.58%,只比11:00时降低29.46%,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光合作用能力,减轻或消除了光合“午休”现象。Pn下降,L1、L2处理是非气孔因素,L3处理是气孔因素。 L,处理的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3:00时, L2、L3处理为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1:00时和15:00时。Tr表现为L1L2L3. 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变化。随着处理湿度的升高,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亦增加。各处理黄瓜叶片中的淀粉含量日变化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变化,且表现为L1L2L3 (9)9:30~16:30期间,CO:加富至1246.6μl/L~1333.4μ1/L,空气湿度94.1%~96.4%(高湿)条件下,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峰值均出现11:00时和15:00时,最低值均出现在13:00时;T.、T2、T3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值分别为32.11μmol·m-2·s-1、29.48μ mol·m-2·S-1和27.00μ mol·m-2·S-1,最低值分别为22.65μ mol·m-2·S-1、21.13μ mo1·m-2·S-1和20.17μ mo1·m-2·s-1,均保持着很高的光合作用能力。Pn下降,T1处理是气孔因素,T2、T3处理是非气孔因素。 各处理的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单峰曲线,各处理的蒸腾速率峰值均出现在13:00,分别为37.19mmol·m-2·s-1、35.20mmol·m-2·S-1和34.50mmo1·m-2·s-1,但差异不明显。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变化。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亦增加,但差异不明显。三个处理黄瓜叶片中的淀粉含量日变化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变化,始终表现为T1T2T3,但差异不明显。 (10)9:30-16:30期间,C02加富至1243.3μ l/L-1400.4μ l/L,三个试验各处理黄瓜叶片中的渗透调节物质、丙二醛含量、细胞膜透性和保护酶活性,均随着空气温湿度的升高而下降,说明植株在进行不断的自我适应与调节过程中,强化了植株抵御高温逆境胁迫的能力,降低了逆境胁迫的程度,缓解了逆境伤害。 综上所述,在高C0:浓度(1000-1500μ l/L)、高湿(95%±5%)和高温(40℃-45℃)的综合作用下,促进了大棚嫁接黄瓜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叶片厚度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提高了壮苗指数、瓜条生长速度、产量和光合作用能力,降低了化瓜率和畸形瓜率,减轻或消除了光合“午休”现象,强化了植株抵御逆境胁迫的能力,降低了逆境胁迫的程度,缓解了逆境伤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瓜多茬套作高产栽培[J];湖北农机化;2004年03期
2 许其莲;杨羡;;地黄瓜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之友;2001年04期
3 邢万明;;黄瓜树的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2007年10期
4 伏召辉;仵均祥;;杨凌地区黄瓜根结线虫种类鉴定[J];陕西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5 张立宁;;如何防治黄瓜前期瓜打顶[J];农药市场信息;2010年21期
6 李烨;;导致黄瓜产生苦味的因素及防止措施[J];科学种养;2011年08期
7 万寅生,徐义俊,周燮;黄瓜根细胞质膜脱落酸特异性结合蛋白的初步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S1期
8 杨晓丽;薛晶;;甘蔗、黄瓜间套作技术[J];广西蔗糖;2006年04期
9 张翠梅;;黄瓜苦味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农民科技培训;2008年10期
10 张艳;;黄瓜杂交制种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09年14期
11 戚美玲;;优秀黄瓜嫁接砧木——固本[J];新农业;2010年11期
12 刘金星;刘清文;;黄瓜平菇间作试验小结[J];长江蔬菜;1987年02期
13 赵宏孺;高保岩;;黄瓜施用稀土的技术与效果[J];蔬菜;1989年03期
14 李龙昌;张立甫;冯会敏;;棚室黄瓜几种常见生理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农村科学实验;2001年02期
15 闫东霞;朱少宇;林岩;;黄瓜反季节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1期
16 康云艳;郭世荣;段九菊;;根际低氧胁迫对黄瓜幼苗根系呼吸代谢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3期
17 为农;;为什么棚黄瓜土壤要经常保持湿润状态[J];农村科学实验;1994年10期
18 董淑敏;爱福丁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J];北京农业;1997年08期
19 张翠绵,王占武,李洪涛;设施黄瓜根接线虫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河北农业科技;2005年09期
20 米生利;曹源;;温室黄瓜嫁接育苗技术[J];西北园艺(蔬菜);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元广;王伟良;金建;;生物能源与CO_2减排领域的热点战略研究方向——微藻生物柴油产业化技术的发展思路及若干科学问题分析[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2 邹定辉;;长时期的高CO_2浓度生长条件对羊栖菜光合作用没有下调的作用[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3 冯振刚;;CO_2激光在自体表皮移植术中的应用[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刘程惠;胡文忠;姜爱丽;田密霞;王艳颖;何煜波;金黎明;;超临界CO_2萃取牡蛎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条件优化的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南北红;赵青松;;不锈复合钢板的CO_2半自动焊接[A];晋冀鲁豫鄂蒙川云贵甘沪湘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河南、贵州分册)[C];2007年
6 王勇;李海龙;张俊清;赖伟勇;刘明生;;海南香茅油超临界CO_2萃取条件的优化和筛选[A];海南省药学会二○一○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钟华;蒲彪;胡旭;;超临界CO_2萃取麻疯树籽油工艺的响应面优化[A];2010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华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产学研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樊丽华;聂阳;;离子液体吸收CO_2的研究进展[A];二氧化碳减排控制技术与资源化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杨营;林日嘉;吴清华;陈水挟;;固体胺纤维的制备及其对CO_2的吸附再生性能研究[A];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何海;曹寅雪;李爱军;;基于LMDI方法的湖北省工业CO_2排放分解分析:1999-2007[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杰才;CO_2加富下大棚嫁接黄瓜对空气温湿度调控的响应及机理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2 黄远;耐盐砧木嫁接提高黄瓜耐盐性的效果及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新刚;连作黄瓜土壤生态环境特征及对黄瓜生长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黄鸿雁;高功率轴快流CO_2激光器气体流场及热交换的模拟与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芳;大气CO_2、CH_4和CO浓度资料再分析及源汇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6 金晓霞;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技术筛选乙烯利诱导黄瓜茎尖雌性表达相关基因[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7 戴耀;钯催化CO_2、CO的转化及C-N键偶联反应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张丽莹;水肥耦合对温室无土栽培水果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9 杨东晓;分离CO_2固定载体膜传质机理及其膜过程模拟和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朱咏莉;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_2通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善雷;新造船舶CO_2指数计算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曲亚琳;高密度CO_2诱导羊肉糜凝胶的形成因素及机理初探[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朱赛;表面改性对活性炭物理、化学性质及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4 朱赛;表面改性对活性炭物理、化学性质及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5 谢菲;球形活性炭对CO_2吸附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谌艳珍;双台子自然保护区深部咸水层CO_2地质储存机制与潜力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梁丽丽;超临界CO_2萃取含油污泥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史翠华;CO_2激光写入旋转折变型长周期光纤光栅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李娜;CO_2浓度与铜绿微囊藻生长关系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孙刚磊;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沧州市沧县农业局 张明军;黄瓜的需肥规律和施肥技巧[N];河北农民报;2010年
2 ;黄瓜根结线虫病[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3 郭贵明;黄瓜根结线虫的预防[N];山西科技报;2001年
4 李保林;如何防治黄瓜“烂尖”[N];山西科技报;2006年
5 山东省微山县农业广播学校 满昌伟;秋延迟黄瓜落蔓技术[N];河北科技报;2010年
6 省农科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 杨军芳 周晓芬;黄瓜施沼肥三法[N];河北科技报;2006年
7 青岛农业大学 张立宁;谨防黄瓜前期瓜打顶[N];河北科技报;2010年
8 乔卫云;黄瓜嫁接后要割断黄瓜根[N];河南科技报;2008年
9 衡水市武邑县蔬菜局 李保林;如何防治黄瓜“烂尖”[N];河北农民报;2006年
10 吕纪增;防止黄瓜味苦的措施[N];云南科技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