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物理性状及水分特征变化研究
【摘要】:本论文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的短花针茅淡栗钙土壤物理性质及水分含量、水分渗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①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大,0-10cm最为明显,CK处理区土壤容重最小,为1.37g/cm3,其次为LG、MG的容重,分别为1.38g/cm3、1.44g/cm3,HG处理区的容重为最大,为1.47g/cm3。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比重增大,表层土壤中CK处理区比重最小,为2.48g/cm3,其次为LG、MG,分别为2.49g/cm3、2.50g/cm3,HG处理区的比重为最大,为2.53g/cm3;表层土壤孔隙度的大小顺序为CKLGHGMG,随着放牧强度的加强有下降的趋势。0-10cm土层的0.01mm的物理性粘粒含量高于其它土层,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物理粘粒含量在表层0-10cm有下降的趋势;表层土壤团聚体减少,1.0mm的团聚体含量为CK处理区35.53%、LG处理区的含量为33.93%、MG处理区为30.65%、HG处理区为26.93%。
②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田间持水量降低,0-10cm土层的田间持水量CK处理区最大,为24.69%,HG处理区最小,为16.01%,随着土层深度增加田间持水量下降;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渗透率减少,各放牧区的土壤渗透率有显著差异。
③2010年的含水量MGLGHGCK,2011年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与2010年的相同,MG和HG、CK、LG处理区之间土壤含水量差异不显著,LG和CK处理区之间也有显著差异。
|
|
|
|
1 |
白可喻,韩建国,王培,李宏;放牧强度对新麦草人工草地植物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其氮素含量动态的影响[J];中国草地;2000年02期 |
2 |
王华静;徐留兴;葛成冉;万建英;;放牧强度对草地土壤性状影响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4期 |
3 |
王贵满;苏合;于贵义;;低山丘陵天然草场青草期绵羊放牧强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草地学报;1985年04期 |
4 |
朱琳,黄文惠,苏加楷;不同放牧强度对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草地叶片数量特征的影响[J];草地学报;1995年04期 |
5 |
黄大明,李凌浩;放牧压力下高寒草甸夏秋草场潜在生产力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
6 |
洪绂曾,程渡,崔鲜一,彭玉梅,白永和,高振生,于康富;不同放牧强度对根蘖型苜蓿+羊草混播草地和细毛羊生产性能研究(初报)[J];内蒙古草业;2005年01期 |
7 |
王淑强;红池坝人工草地放牧方式和放牧强度的研究[J];草地学报;1995年03期 |
8 |
关世英,常金宝,贾树海,李绍良,陈有君,王玉芬;草原暗栗钙土退化过程中的土壤性状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J];中国草地;1997年03期 |
9 |
徐志伟;不同放牧强度高寒草甸种群优势度的动态变化[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
10 |
C.R.Stockdale;侯发远;;放牧强度、氮肥对奶牛放牧场的灌溉多年生牧草生产率的影响——1、牧草成分、产量和利用率[J];四川草原;1981年03期 |
11 |
皮南林;王启基;赵新全;;青海高寒草甸草场优化放牧方案及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的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1988年01期 |
12 |
呼天明,王培,姚爱兴;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饲用价值及其与环境的关系[J];草地学报;2001年02期 |
13 |
李希来,朱志红,杨元武,张静,马国祥;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山嵩草分株种群与克隆生长动态[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3年07期 |
14 |
李怡;韩国栋;;放牧强度对内蒙古大针茅典型草原地下生物量及其垂直分布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15 |
苏连登
,姚树清
,李锦华
,罗远泉
,邵涛;鄂中丘陵苇状羊茅草地放牧强度试验(1989年)[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1年06期 |
16 |
卫智军,韩国栋,昭和斯图;短花针茅草原上放牧强度对绵羊生产性能的影响[J];草地学报;1995年01期 |
17 |
刘新民,刘永江,乾德门,郭砺;退化草原定量化放牧条件下土壤动物的比较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7年03期 |
18 |
杜睿,陈冠雄;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生态系统N_2O和CH_4排放通量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
19 |
仝川,郗风江,杨景荣,雍伟义,张鹏,雍世鹏;锡林河流域中游草原植被退化遥感监测及合理放牧强度的确定[J];草业学报;2003年04期 |
20 |
海春兴,郭永昌,马礼;放牧强度递变规律及对草场的影响(英文)[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