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城市发展质量评价与研究
【摘要】:随着农业劳动力效率的提高,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而这些劳动力的转移、聚集慢慢形成了城市;城市聚集的人越来越多,进而加速了消费和生产,从而又吸引了更多的居民。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数量及规模急速膨胀,这也给我国的经济、社会等方面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数量及规模的发展也形成许多城市群,城市群不仅促进了区域间的发展,还能为区域间的产业融合及经济一体化提供保障。理论而言,城市的发展不仅能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也能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还应完善其社会体制建设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加速推进,城市各项经济指标不断增长,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问题也暴漏出来。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环境污染严重、基尼系数较高、区域间发展差异较大、社会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也较为突出。而我国现行的城市发展评价仍多以经济数据评价为主,并不关注除经济外的其他方面的发展。因此,只有从多维度进行城市发展质量的评价才更具有价值。本文以安徽省1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多维地探究了全省10年以及各个城市间的发展质量比较与分析,为安徽省的发展现状做出合理的评价,并为安徽省发展战略的制定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参考建议。本文在总结及归纳了现有关于城市发展质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水平、生活质量水平、社会发展水平、资源与环境及城乡发展协调五个维度建立了城市发展质量评价系统,选取了安徽省10年的省份数据及3年的16个城市数据,进行多方位全面的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十年一直呈上升的发展态势;总体来看,东南部沿江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发展质量相对较高,而皖西和皖北城市发展质量相对较低;具体来看,合肥市、芜湖市、铜陵市、马鞍山市发展质量相对较高,六安市、阜阳市、宿州市和毫州市发展质量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