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典型草原主要植物繁殖特性的研究

青秀玲  
【摘要】: 典型草原的羊草+大针茅草原群落在过度利用后会退化为冷蒿小禾草群落,在此过程中的主要变化就是优势种的更替。试验从种子生产、实生苗、土壤种子库及植物的营养繁殖特征四个方面对这两个群落主要植物的有性繁殖和营养繁殖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分析了放牧对植物繁殖特征的影响,并从植物适应的角度探讨了退化后的优势植物的繁殖特征的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羊草永久封育样地围栏内开花结实的植物种类及数量都明显高于围栏外。放牧对羊草样地优势植物抽穗和结实这两个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并不相同。植物的抽穗是比结实更容易受到影响的因子。放牧后围栏外抽穗的枝条数减少,但结实率却保持不变甚至提高。放牧样地优势植物在这两个因子上受放牧的影响一致,适宜的放牧强度可以提高植物的生殖枝数量和结实率。 两个样地的优势植物的种子产量存在差异,放牧样地优势植物的种子产量均高于羊草样地。同种植物的种子产量存在年份间的差异,而不同植物较高的种子产量出现的年份不同,这主要受到前一年的降水条件和当年的降雨分布的影响。 不同植物在采集当年的发芽率和发芽持续时间的差异很大。成熟时间和萌发特征共同决定植物的种子在当年能否萌发出苗。 (2)羊草样地围栏内外土壤种子库内的种子均以一、二年生牧草为主,远多于多年生牧草的数量。而围栏外一、二年生牧草在种子库总贮量中所占的比例更高。受观测年份种子输入的限制,围栏内外土壤种子库的贮量随着取样时间的推迟而逐渐减少。放牧样地一、二年生植物在种子库总贮量中所占比例普遍低于羊草样地,各样区的种子总贮量动态的变化规律也并不一致。重牧区由于过度放牧严重影响了牧草的生殖,各次取样的种子总贮量均最低。 退化后的放牧样地与羊草样地相比,种子库内种子与地上植被的相关程度增加。土壤种子库特征以及与地上植被的关系主要受以下几种植物的影响。1.短命植物;2.仅形成短暂种子库或是大部分时间形成空中种子库 或土壤外种子库的植物;3.种子繁殖能力弱而营养繁殖能力很强的植物。 种子库内的种子主要集中在 0-5 an的土层中,下面 5-15 cm上壤中的种 子含量较少。在水平方向上,土壤内种子的斑块分布是十分明显且普遍存 在的,放硷样地各样区种子的斑块状分布较羊草样地明显。 (3)羊草样地围栏外实生苗的数量高于围栏内,但更多的是增加了糙 隐子草和牲畜不喜食的短命一年生植物的数量,减少的却是多年生植物的 种类和数量。这使得实生苗种群的物种生活型单一化,多样性降低。放牧 样地各样区的实生苗优势种类似,数量均随着放牧率的增加有先升高而后 下降的趋势。 不同植物的实生苗在生长季出现的时间是有区别的。但总的来说出现 的实生茵的总量会出现两个高峰;干旱时降雨分布的影响将会对不同的高 峰期有抑制作用。年度间各样区的实生苗的总数量和不同植物实生苗优势 地位的差异很大。这是降雨分布与实生苗出现的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不 同种植物的实生苗的好年和坏年受降水分布的影响出现在不同的年份,是 植物的实生苗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反应。 满足水分供给时实主苗的数量增加,但并不能改变放牧强度对实生苗 数量的影响,实生苗的种类及组成也没有变化。不同植物的实主苗的死亡 率大小不同,但普遍较高,主要受干旱、竞争和放牧的影响。 (4)丛生植物对放牧的响应方式不同。大针茅和恰草在放牧后单位面 积产生的株丛数增加,而每丛植物分巍的枝条数下降。羽茅通过刺激枝条 的分桑来补偿株丛死亡的损失。克氏针茅的株丛数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先增 加而后下降,每株丛所分糜的枝条数随着放牧强度增加枝条数逐渐减少。 糙隐子草的耐牧能力较强,放牧后株丛和分孽的枝条数同时增加,但随着 放牧强度的增加株丛数逐渐减少。在严重干旱的条件下,短期内的集中放 牧对糙隐子草株丛的分孽有抑制作用。 丛生禾草在生长期间枝条的动态都稳定地表现出两个分荚时期。这两 个分桑期出现的时间先后、间歇期的长短以及以那一个时期的分孽为主, 不同的牧草有不同的表现,也常常会受到水、热条件的限制。 (5)具根茎或匍匐茎的植物对放牧所采取的适应方式也是不同的。冰 草在放牧后两萌孽枝间的距离投有显著变化,但萌孽节上的枝条数却显著 地增加,这是它在一定的放牧条件下生长旺盛的机制之一.羊草在放牧后 两萌菜枝间的距离显著地缩短,萌菜节上的枝条数却没有显著差异。苔草 在放牧后的优势地位主要是通过萌羹节戮量的憎加从而增加固定面积的根 茎总长度和枝条数来达到的。星毛萎陵莱营养繁殖的适应能力并不特别强。 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星毛萎陵菜密度的增加是由于放牧抑制了其它植物的 生长,增加了星毛萎陵菜的扩展空间使斑块面积扩大和数量槽多所造成的。 I 游击型植物在空间上的营养扩展存在着优势,密集型植物对有性繁殖 的依赖较游击型植物大.植物的繁殖特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永明;韩国栋;赵萌莉;王忠武;薛志宏;;不同放牧强度对典型草原雪的水文效应[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2 许中旗;李文华;许晴;闵庆文;王英舜;吴雪宾;;人为干扰对典型草原土壤碳密度及生态系统碳贮量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09年04期
3 林燕;白永飞;;内蒙古典型草原小叶锦鸡儿灌丛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和种群结构对火烧的响应[J];草业学报;2010年05期
4 谷雪景;赵吉;王娟;;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5 王立新;刘钟龄;刘华民;王炜;梁存柱;乔江;中越信和;;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生态学报;2008年02期
6 冯全;邵新庆;王赟文;;基于BP网络的典型草原群落自然演替预测模型研究[J];草地学报;2008年03期
7 王永利;云文丽;苗百岭;梁存柱;王炜;;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地表径流的分布格局与动态[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4期
8 张春荣;尚士友;孙立武;殷晓飞;关瑞华;曹杨;;基于“3S”技术的典型草原栗钙土层结构模型[J];农机化研究;2008年12期
9 单贵莲;徐柱;宁发;马玉宝;李临杭;;围封年限对典型草原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8年06期
10 呼格吉勒图;杨劼;宝音陶格涛;包青海;;不同干扰对典型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9年03期
11 高雪峰;武春燕;韩国栋;;草原土壤微生物受放牧的影响及其季节变化[J];微生物学通报;2010年08期
12 陈一鹗;论草原区和荒漠草原区在宁夏东部的界限[J];植物生态学报;1982年03期
13 郑淑华;赵萌莉;韩国栋;红梅;贵满全;乌力吉;;不同放牧压力下典型草原土壤物理性质与植被关系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S1期
14 李素英;李晓兵;符娜;朱孝林;张文杰;张立;;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土壤硬度与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化分析——以锡林浩特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7年02期
15 许中旗;赵盼茹;王英舜;许晴;李文华;闵庆文;;人为干扰对典型草原土壤侵蚀影响的价值评价[J];中国草地学报;2007年02期
16 王永明;王忠武;韩国栋;赵萌莉;薛志宏;;典型草原不同放牧强度凋落物的持水能力[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09期
17 邵新庆;王堃;王赟文;刘贵河;;典型草原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动态变化[J];生态学报;2008年02期
18 孙立武;尚士友;关瑞华;吴利斌;丁海泉;;乌珠穆沁典型草原栗钙土层厚度模型及区域植被退化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19 韩丙芳;马红彬;;地表干扰恢复措施对宁南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20 李耀;卫智军;刘红梅;吴艳玲;;不同放牧制度对典型草原土壤中全磷和速效磷的影响[J];内蒙古草业;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京丽;;北方典型草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思路与措施[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闫志坚;孙红;;不同改良措施对典型草原退化草地植物群落影响的研究[A];2006中国草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云文丽;;近50年气候变化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4 廖仰南;赵吉;邵玉琴;;半干旱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的生态分布及其周转[A];第九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1年
5 郑云玲;杨胜利;邢燕;曼丽;齐晓荣;高娃;乌恩;;典型草原主要牧草叶绿素含量与蛋白质含量相关性的研究[A];2007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土壤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C];2007年
6 白文明;;用根窗法研究典型草原植物根系动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A];第三届全国植物生态学前沿论坛第三届全国克隆植物生态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7 袁晓冬;卫智军;刘艳;阿日贡娜;;典型草原不同放牧制度植物繁殖特性研究[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侯琼;王丽春;;不同水分因子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牧草产量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9 贾玉山;格根图;任斌;;典型草原不同退化梯度草地牧草营养与土壤特性的相关性研究[A];2007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土壤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C];2007年
10 袁晓冬;卫智军;刘艳;阿日贡娜;;典型草原不同放牧制度植物繁殖特性研究[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彬香;北方典型草原湍流运动特征及湍流通量测定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2 王晓亚;典型草原草畜系统甲烷排放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
3 薛艳林;典型草原主要植物及群落青贮特性[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4 青秀玲;典型草原主要植物繁殖特性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2年
5 赵吉;典型草原土壤健康的生物学优化监测与量化评价[D];内蒙古大学;2005年
6 单贵莲;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恢复演替研究与健康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7 李金花;内蒙古典型草原几种优势植物生态适应对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2年
8 柳剑丽;刈割与放牧对锡林郭勒典型草原植被和土壤影响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9 王静;凋落物对典型草原植被及土壤水分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10 田青松;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四种禾草植物繁殖生态学[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呼伦;呼伦贝尔典型草原地区蒙古族传统植物学知识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2 董建军;基于多源卫星数据的典型草原遥感估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3 王海瑞;典型草原退化群落不同恢复演替阶段土壤物理性质及渗水性能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侯婧慧;典型草原碳循环环境敏感性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2年
5 杨晨;典型草原不同起始状态对群落恢复演替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2年
6 尚辰蔚;典型草原牧户禀赋分异及其社会—经济—生态的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4年
7 谢静;草畜平衡模型在典型草原家庭牧场中的应用[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8 郑重;基于3S技术的微地形构建及其对典型草原植被格局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4年
9 袁晓冬;不同放牧制度对典型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影响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10 刘艳;典型草原划区轮牧和自由放牧制度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局自然保护处处长 张自学;我们该向草原要什么[N];光明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赵广飞;草原蝗灾不可忽视[N];农民日报;2003年
3 ;世界十大草原之“最”[N];兰州日报;2006年
4 冯玉楼;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草原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N];锡林郭勒日报;2008年
5 记者 邵涌河;我市再次遭受跨年度连续性干旱 各地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起抗灾[N];赤峰日报;2007年
6 记者 阿芳 王大为;以群众利益为重 切实办好实事[N];锡林郭勒日报;2006年
7 记者 白丽娟;我盟将逐步扩大生态治理面积[N];锡林郭勒日报;2006年
8 赵倩 张玉敏;锡林郭勒[N];中国旅游报;2000年
9 记者 侯磐石;今年我盟京津风沙源治理将达149万亩[N];锡林郭勒日报;2007年
10 魏兴杰;内蒙古旱情重[N];中国气象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