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光合速率对主要环境因子响应规律的研究
【摘要】:
本文从环境因子(温度,光强)对螺旋藻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方面,对内蒙古毛乌素沙地碱湖钝顶螺旋藻(S_1)与国外引进的钝顶螺旋藻(S_2)和极大螺旋藻(S_3)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S_1、S_2、S_3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2~27μmol/m~2·s和144~360μmol/m~2·S,二者可随光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其中S_1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高于S_2和S_3,且表现出强于其余两个藻种的抵御强光辐射的能力;(2)三个藻种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35℃,和30℃,具有时间效应;(3)呼吸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最大值出现在40℃附近;温度低于25℃,S_1的光合速率最高,呼吸速率最低,表现出很强的低温适应性;(4)螺旋藻的光合特性可随光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光强增强,可使螺旋藻的最适光照范围增大,抵御强辐射的能力增强;(5)螺旋藻受到温度胁迫时,其最适光照范围变窄,对光强的敏感性增加。四季温室不同天气(晴天、多云天气和阴天)螺旋藻光合速率日变化测定结果显示,在光照较强的天气(如晴天),S_1、S_2和S_3的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曲线,且光照越强,峰值出现越早;在光强较弱的天气,光合速率随光强的升降而升降。
|
|
|
|
1 |
耿亚红,李夜光,胡鸿钧,李修岭,苗凤萍;一种生活在污水中的螺旋藻新品系的分离和培养[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4年04期 |
2 |
赵福慧;螺旋藻的开发利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5年05期 |
3 |
商树田;螺旋藻的培养、采收与保存[J];植物杂志;1995年06期 |
4 |
彭黎旭,卓少明;螺旋藻的生理生化和生产利用[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
5 |
王仲札;新型保健食品——螺旋藻的开发和利用[J];安徽科技;1996年01期 |
6 |
李乐农,郭宝江;螺旋藻的生物化学及其基因工程研究[J];生命的化学;1998年03期 |
7 |
韩江;螺旋藻——超级绿色食品[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1998年02期 |
8 |
郝涤非;螺旋藻的特性、利用与培养[J];生物学教学;1999年03期 |
9 |
尉淑珍;螺旋藻的生物学特性及开发利用[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6期 |
10 |
朱建国
,朱念
,朱果扣;食品新秀——螺旋藻的开发和利用[J];科技信息;1995年06期 |
11 |
;螺旋藻——丰富的蛋白质资源[J];内江科技;1996年01期 |
12 |
;螺旋藻——未来的粮食和能源[J];内江科技;1996年06期 |
13 |
王崇鑫;;超级保健营养食品螺旋藻[J];科技信息;1996年01期 |
14 |
张明峰;未来的纯天然高营养食物——螺旋藻[J];世界农业;1997年08期 |
15 |
;生命之宝 康之源螺旋藻[J];厦门科技;1998年06期 |
16 |
董学畅;螺旋藻及其在食品开发中的应用[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
17 |
骆华星,尹渭元;酶解法提取螺旋藻蛋白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0年01期 |
18 |
张湘昭,李岑;螺旋藻的培养技术要点[J];今日科技;1996年05期 |
19 |
李青;;螺旋藻的开发[J];科技信息;1996年05期 |
20 |
鞠宝,陈永珉,温少红,王长海,林剑;几种稀土元素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J];海洋通报;200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