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胁迫下沙芥(P.cornutum)与斧翅沙芥(P.dolabratum)幼苗生理生化应答反应及机理探讨
【摘要】:本试验选用沙芥与斧翅沙芥作为材料,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干旱胁迫下沙芥与斧翅沙芥生理生化应答反应及差异,对沙芥属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生理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下,沙芥与斧翅沙芥幼苗叶片 RWC、IUFA 及 Chl 含量均呈持续下降趋势,MDA 含量和 PMP 呈现持续上升趋势。相关分析表明,PMP 与 RWC、IUFA 和 Chl 呈负相关,与 MDA 和 Pro 呈正相关;其中斧翅沙芥 RWC、Chl 及 IUFA 下降幅度和 MDA 和 PMP 增加幅度均小于沙芥,表明斧翅沙芥在干旱胁迫下膜脂过氧化水平低,膜稳定性较好,叶绿素降解少,叶片存活时间长。2)斧翅沙芥 SOD 和 POD 活性在持续干旱胁迫下均为先升高后降低,其 CAT 活性反应滞后,但胁迫后期活性较高;沙芥SOD 活性则是先下降后升高,其 POD 和 CAT 是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较斧翅沙芥响应干旱反应更加灵敏。二者 AsA 含量均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逐渐上升,斧翅沙芥 AsA 含量高于沙芥,但增加幅度较沙芥低,表明沙芥属植物清除活性氧途径的多样性。3)干旱胁迫下,沙芥与斧翅沙芥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Pro 含量直线上升。其中斧翅沙芥积累 Pro 的水分临界点较早,且达到最高峰时 Pro 含量比沙芥高。4)干旱胁迫下,沙芥与斧翅沙芥内源激素含量及激素间的平衡发生了变化,各种激素在不同部位、不同干旱胁迫程度的变化表现出显著的种间差异。5)干旱胁迫下,沙芥与斧翅沙芥酚酸含量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沙芥根系和叶片酚酸含量下降,而斧翅沙芥则增加,说明二者在逆境条件下次生代谢途径的差异。沙芥与斧翅沙芥由于其生长环境及基因型的差异,响应干旱胁迫的反应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初步推断斧翅沙芥抗旱性强于沙芥。
|
|
|
|
1 |
刘世鹏;刘济明;陈宗礼;曹娟云;白重炎;;模拟干旱胁迫对枣树幼苗的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09期 |
2 |
李清明;刘彬彬;艾希珍;;CO_2浓度倍增对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膜脂过氧化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0年22期 |
3 |
张春梅;邹志荣;张志新;黄志;;外源亚精胺对模拟干旱胁迫下番茄幼苗活性氧水平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9年03期 |
4 |
李江;汤红玲;陈惠萍;;外源一氧化碳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0年02期 |
5 |
李田;孙景宽;田家怡;张文辉;;干旱胁迫对杠柳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0年12期 |
6 |
白娟;龚春梅;王刚;康红梅;;干旱胁迫下荒漠植物红砂叶片抗氧化特性[J];西北植物学报;2010年12期 |
7 |
魏海蓉;孟艳玲;孙阳;刘庆忠;;高温胁迫下外源NO对高灌蓝莓PSⅡ光化学活性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10期 |
8 |
姚庆群,谢贵水;干旱胁迫下光合作用的气孔与非气孔限制[J];热带农业科学;2005年04期 |
9 |
韩刚;党青;赵忠;;干旱胁迫下沙生灌木花棒的抗氧化保护响应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8年05期 |
10 |
严菊芳;张嵩午;刘党校;;干旱胁迫条件下冷型小麦灌浆结实期的农田热量平衡[J];生态学报;2011年03期 |
11 |
斯钦巴特尔,额尔登桑,格日勒图;干旱胁迫对胡麻游离脯氨酸累积的影响[J];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97年03期 |
12 |
梁满中,谭周鎡,陈良碧,周广洽,雷博华,蒋邹义;干旱胁迫对水稻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生命科学研究;2000年04期 |
13 |
林琪,侯立白,韩伟,王月福;干旱胁迫对小麦旗叶活性氧代谢及灌浆速率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12期 |
14 |
赵丽英,邓西平,山仑;活性氧清除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J];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02期 |
15 |
吴俊林;张社奇;孙润广;;激光对油松在干旱胁迫下萌发及酶活性的影响[J];应用激光;2005年06期 |
16 |
李楠;赵玉锦;赵琦;黄静;张世煌;;大麦HVA1基因和LEA蛋白与植物抗旱性的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06年04期 |
17 |
李在军;冷平生;丛者福;;黄连木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6年03期 |
18 |
阮亚男;何兴元;陈玮;徐胜;孙雨;;臭氧浓度升高对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8年05期 |
19 |
窦新永;吴国江;黄红英;侯雨佳;顾群;彭长连;;麻疯树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7期 |
20 |
袁小凤;丁贵杰;施积炎;;土壤干旱胁迫对不同品系马尾松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