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微生态制剂的研制
【摘要】:我国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很高,造成的损失很大,应用抗生素治疗一方面很难取得满意效果,另一方面造成牛乳中药物的残留。由于微生态制剂具有功能多、无毒副作用、不残留等优点,因此,本实验拟通过研制一种能增强奶牛免疫力的奶牛微生态制剂,用于治疗和预防奶牛乳房炎,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
本研究选用从土壤和青贮饲料中分离的地衣芽孢杆菌、丙酸丙酸杆菌及已知有益菌嗜酸乳杆菌、产朊假丝酵母、两株酿酒酵母作为研制奶牛微生态制剂的菌种。通过毒性检验、抑菌实验、耐酸碱试验、耐胆盐试验、温度生长试验、热稳定性实验、药敏试验、菌株间的相容性实验等一系列试验对所选择的六株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这六株菌符合研制微生态制剂选择有益菌所具备的条件,可以用于生产奶牛微生态制剂。以这六株菌作为菌种,经过培养、发酵、加载体、干燥、活菌数检验等生产程序,研制成了一种奶牛微生态制剂。对这种奶牛微生态制剂进行毒性检验和牛体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微生态制剂是安全的,对奶牛的隐性乳房炎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试验结论如下:(1)本研究所选用的嗜酸乳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丙酸丙酸杆菌及两株酿酒酵母可以用于生产奶牛微生态制剂。(2)本实验用嗜酸乳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丙酸丙酸杆菌、两株酿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六株菌所研制的微生态制剂符合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微生态制剂的制造、检验暂行大纲》的要求,而且是安全的。(3)通过试验证明,本研究所研制的动物微生态制剂对奶牛的隐性乳房炎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
|
|
|
1 |
岳寿松,龙升波,王世荣,徐龙,钟平华,季光庭;微生态制剂对奶牛增奶的实验研究[J];中国奶牛;2003年03期 |
2 |
蒋小艺;杨得坡;刘朝亮;梅成;罗永发;;乳酸菌制剂对奶牛泌乳量及乳成分的影响[J];中国乳品工业;2008年04期 |
3 |
刘峰;高秀华;张晓云;刘玉洁;李丰宜;;添加“益生素”对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的影响[J];中国奶牛;2008年05期 |
4 |
张耀红;曹杰英;袁春营;康辰香;葛京;王振怀;;中华鳖养殖用微生态制剂的研制及应用效果评价[J];河北渔业;2007年12期 |
5 |
张春杨;常维山;;微生态制剂连续使用比间歇使用效果好[J];农业知识;2002年07期 |
6 |
赵智;;微生态制剂(微生态药肥)[J];农业知识;2010年01期 |
7 |
徐耀基,苏乔,黄引贤;微生态制剂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J];动物医学进展;1998年02期 |
8 |
姜风涛;;禽用微生态制剂通过专家鉴定[J];农业知识;1999年04期 |
9 |
甘玲;微生态制剂的营养生态调节作用[J];饲料博览;2003年12期 |
10 |
潘小红;陈国贤;徐学峰;;微生态制剂及其在水产健康养殖中的应用[J];渔业致富指南;2007年14期 |
11 |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使用中的几个问题的探讨(上)[J];科学养鱼;2008年04期 |
12 |
晋爱兰;;微生态制剂与动物健康[J];山东畜牧兽医;2008年06期 |
13 |
;微生态制剂应用与健康养殖[J];饲料与畜牧;2009年04期 |
14 |
王兆凤;吕刚;;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及在养猪生产中应用现状[J];饲料广角;2010年12期 |
15 |
迟淑兰;;微生态制剂在养鸡业上的应用[J];农业知识;2000年24期 |
16 |
柳富荣;微生态制剂与水产健康养殖[J];广西热带农业;2002年04期 |
17 |
柳富荣;微生态制剂(Microecologics)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应用现状[J];现代渔业信息;2002年12期 |
18 |
易力,倪学勤,潘康成,汪洋;不同微生态制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J];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4年05期 |
19 |
王振华,潘康成,张均利,杨金龙;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在奶牛生产上的应用研究[J];饲料广角;2005年19期 |
20 |
杨爱静;;浅谈微生态制剂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科学养鱼;200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