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乌拉特西部草原山羊乳及乳制品中乳酸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贾旭  
【摘要】:本项研究主要从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后旗牧区草原四个苏木即:朝格温都尔苏木,巴彦温都尔苏木,乌力吉苏木和那仁布拉格苏木的牧民家庭采集新鲜山羊乳,发酵山羊乳及乳制品,进行乳酸菌的分离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从 35 个乳样中分离到 66 株菌,其中 31 株被鉴定为乳酸菌。经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细菌细胞壁氨基酸成分分析等方法,将菌株分别归属于乳杆菌属,乳球菌属和肠球菌属 3 个属8 个种。这些菌株中有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15 株,瑞士乳杆菌 (Lactobacillus helevticus)3 株,弯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urvatus)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各 1 株。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7 株、坚强肠球菌(Enterococcus durans)和鸟肠球菌(Enterococcus avium)各 1 株;乳乳球菌乳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Lactis)2 株。其中以乳杆菌属(64.5%)的细菌最多。 研究结果表明,测试菌株的形态,染色特性和生化反应等特征基本符合各自属和种的鉴定标准。 通过研究发现,该地区乳及乳制品中以植物乳杆菌和粪肠球菌为优势菌群;并且大多数菌株在 15℃、20℃、40℃和 45℃均生长,但在 15℃和 20℃生长弱,因此大部分菌株属于高温性菌。 本试验还筛选出了 14 株乳酸菌既耐酸又耐胆盐,可以为乳品工业筛选优良乳酸菌菌种之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董彩文;白燕红;曹高山;毛多斌;杨公明;;冷藏鲜肉中腐败乳酸菌的分离及鉴定[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年07期
2 殷文政,马玉玲;马奶酒乳酸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年09期
3 栗伟;赵辉;;啤酒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酸特性研究[J];酿酒科技;2006年02期
4 曾令彬;谭汝成;熊善柏;段枣霞;;腌腊鱼加工中优势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J];食品工业科技;2007年01期
5 李青青;陈启和;何国庆;朱东升;穆琳;叶雪飞;;我国传统食品中乳酸菌资源的开发[J];食品科学;2009年23期
6 邹礼根;吴元锋;朱丽敏;;萧山萝卜干腌制过程中乳酸菌分离及其特性研究[J];杭州农业科技;2006年03期
7 王玉华;郑明珠;关晓玲;刘景圣;;2株风味乳酸菌的筛选及其生长特性的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2005年11期
8 邹礼根;吴元锋;朱丽敏;;萧山萝卜干腌制过程中乳酸菌分离及其特性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07年02期
9 巨晓英;韩烨;周志江;;自然发酵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J];食品与机械;2008年05期
10 章德法;徐为民;徐幸莲;;侗族发酵酸肉中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J];江苏农业学报;2008年06期
11 范杰;孙君社;张晓杰;张秀清;胡锦蓉;张京声;;高产γ-氨基丁酸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J];中国酿造;2011年04期
12 孙福春;张兰威;付春梅;崔宏斌;;甘肃甘孜地区牧民家庭制作发酵乳中乳酸菌的分离及筛选[J];食品科技;2007年08期
13 杨雪;陶兴无;高冰;陈强;;发酵大头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生产初试[J];中国酿造;2008年09期
14 葛钰瑛;李焕荣;傅力;董圣鹏;;发酵肉制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菌种性能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年12期
15 陶玉贵;王强;李鹤飞;;植物乳杆菌的筛选及其调节麦芽醪pH的研究[J];食品工程;2007年01期
16 彭斌;王志琴;张晓红;黎春;王军;冯作山;;新疆传统奶疙瘩中乳酸菌的分离及筛选[J];草食家畜;2010年02期
17 王葳;赵辉;陈凤阁;;浓香型白酒窖泥中乳酸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J];酿酒科技;2006年04期
18 徐冬云;周立平;童振宇;陈小林;;产γ-氨基丁酸乳酸菌的分离及筛选[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6年02期
19 徐冬云;周立平;童振宇;陈小林;;产γ-氨基丁酸乳酸菌的分离筛选[J];现代食品科技;2006年03期
20 蒋冬花;后加衡;黄大年;任不凡;毛建卫;;酸菜中高产γ-氨基丁酸乳酸菌的筛选[J];微生物学杂志;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清波;潘伟好;李平兰;贾玉春;;淡水鱼虾及猪粪便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药敏性检测[A];北京食品学会2004年论文集[C];2004年
2 邹礼根;吴元锋;朱丽敏;;萧山萝卜干腌制过程中乳酸菌分离及其特性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魏日华;桂荣;塔娜;;牧草中异型发酵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A];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第15次饲草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晓根;;鸡源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培养基优化[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费新应;;大黄乳酸菌片对肝性脑病大鼠血浆内毒素的影响[A];2002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6 陆扬;姚文;朱伟云;;一株猪源乳酸菌对新生仔猪肠道发育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黄东亮;;浅谈酱油酿造中乳酸菌和酵母相互作用的关系[A];北京食品学会2004年论文集[C];2004年
8 刘丽英;张日俊;;乳酸菌类微生态制剂微胶囊化的研究进展[A];第四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王晓谊;庄绪亮;齐鸿雁;张洪勋;;PCR-DGGE方法检测不同微生态制剂——益生素样品中乳酸菌的群落组成[A];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第五届微生物生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唐雨蕊;倪学勤;曾东;;乳酸菌对黄曲霉生长和产毒的抑制影响[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荫榆;有关乳酸菌质粒和表达体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张兰威;乳酸菌优良菌株的选育及直投式酸奶发酵剂的研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3 黄军;国家所有权行使论[D];武汉大学;2005年
4 朱晶;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肠上皮细胞和乳酸菌相互关系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刘振民;乳酸菌高密度培养及浓缩型发酵剂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6 曾正清;蚯蚓和乳酸菌(L4)对猪粪尿臭气浓度和免疫机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7 刘琨;渗透汽化技术分离醋酸正丁酯粗产品中的微量水及其废水中的有机物[D];广西大学;2005年
8 常桂芳;乳酸菌黏附派伊尔结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9 顾瑞霞;乳酸菌胞外多糖生物合成及生理功能特性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10 闵伟红;乳酸菌发酵改善米粉食用品质机理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旭;乌拉特西部草原山羊乳及乳制品中乳酸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2 张静;产1,3-丙二醇的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基因的克隆[D];四川大学;2006年
3 马玉玲;马奶酒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4 张瑞强;牦牛消化道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16S rDNA-SSCP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5 袁芳;EM(有效微生物)组成的分类鉴定及在垃圾堆肥处理技术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05年
6 乌云达来;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130B4在大白鼠消化道内生存状态及其对血脂和血压的作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7 宋晚平;向日葵根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8 吴延晖;多肽A粗品的分离纯化[D];天津大学;2005年
9 姚娜;轮叶党参乳酸发酵饮料的研制[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10 翟光超;酸马奶酒中两株产抑菌物质乳酸菌培养基优化与抑菌物质的提取[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卢家兴;中国乳酸菌饮料行业呼唤更为科学的标准[N];大众科技报;2006年
2 陈昌成;乳业淘金进入第三浪潮[N];中国企业报;2007年
3 刘峰;低标准“踏破”乳酸菌“门槛”[N];消费日报;2007年
4 张松伟;乳酸菌行业将迎来发展黄金期[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5 岳伟;乳酸菌饮料面临标准之困[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姜虹;乳酸菌行业呼唤更科学标准[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7 王 辉;乳酸菌和大肠菌群超标威胁健康[N];中国质量报;2004年
8 卢家兴;科普水平高低影响乳酸菌行业兴衰[N];大众科技报;2005年
9 钟华;中国乳酸菌饮料行业呼唤更为科学的标准[N];消费日报;2006年
10 张娣;乳酸菌奶品品牌唱响主旋律[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