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乌兰布和沙漠土壤水分动态和白刺群落特征研究

叶冬梅  
【摘要】:本文对乌兰布和沙漠土壤水分动态规律及白刺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降雨是影响沙地土壤水分动态的决定性因素,流动沙丘沙土含水量的变化与降雨季节和降雨量有密切关系。0cm~100cm都受降雨的影响,0cm~60cm受降雨影响较大,为沙土水分的活跃层,而60cm以下较小。垂直变化分干沙层(0cm~20cm)、水分强烈变化层(20cm~60cm)和水分稳定层(60cm)。沙土水分月变化呈4~5月沙土含水量处于全年最低水平,随着雨季的到来,在6~9月出现高峰值。流动沙地0cm~100cm层贮水量与降雨量呈直线关系:y=16.962+0.147x(y=0cm~100cm沙土贮水量(mm),x=每次取样前的降雨量之和(mm),r=0.9397),表明生长季内降雨量的14.7%被贮存在沙土中,其余的降雨则通过蒸散而流失。 2 流动沙丘不同部位沙土含水量的大小顺序为迎风坡非典型部位背风坡。流动沙丘迎风坡各坡位沙土含水量的大小呈下部中部上部。 3 0cm~100cm层的贮水量,沙土在16mm~32mm之间,粘土在70mm~220mm之间。 4 沙土含水量与对应水势的关系可用y=-14.577+14.539×(1-EXP(-1.960x))(x=土壤含水量(%),y=土壤水势(MPa),r=0.96)表示,粘土含水量与其水势的关系可用y=-8.772+8.612×(1-EXP(-0.1999x))(x=土壤含水量(%),y=土壤水势(MPa),r=0.892)表示。 5 把白刺地上部分区分为新枝、老枝Ⅰ、老枝Ⅱ和枯枝四种样枝类型,新枝总生物量(y)与最大枝高(Hm)、最大地径(Dm)的关系可用方程y=a(Dm~2Hm)^b表示,老枝Ⅰ和老枝Ⅱ的总生物量(y)与最大枝高(Hm)的关系可用方程y=aHm^b表示。枝生物量(y)与白刺总生物量(x)之间的关系可模拟为y=aEXP(-bx^k),叶生物量、叶面积(y)与总生物量(x)关系可模拟为y=a+b(1-EXP(-kx))。 6 根据白刺群落发展的特点,在乌兰布和沙漠,当白刺灌丛新枝叶生物量稳定值所占比例大于52.2%时,白刺灌丛处于发生发展状态,反之白刺灌丛开始退化。 7 依据白刺灌丛的地上生物量、叶面积指数等特征把白刺灌丛分为4种类型。从类型Ⅰ到类型Ⅳ新枝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依次减小,类型Ⅲ具有较大的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是该区白刺灌丛的最佳类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任世芳;历史时期乌兰布和沙漠环境变迁的再探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2 贾铁飞,赵明,包桂兰,银山;历史时期乌兰布和沙漠风沙活动的沉积学记录与沙漠化防治途径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2年03期
3 韩清;乌兰布和沙漠的土壤地球化学特征[J];中国沙漠;1982年03期
4 张庆琼,李国萍,伊敏,张云娥,金雁海,白双明;从磴口县生态环境建设与移民工程看乌兰布和沙漠的治理与开发[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5 贾铁飞,何雨,裴冬;乌兰布和沙漠北部沉积物特征及环境意义[J];干旱区地理;1998年02期
6 王玉魁,闫艳霞,安守芹;乌兰布和沙漠沙生灌木饲用营养成分的研究[J];中国沙漠;1999年03期
7 韩胜利,叶冬梅,秦佳琪,田有亮,郭连生;乌兰布和沙漠白刺灌丛土壤水分及物理特性的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5年04期
8 何炎红;田有亮;郭连生;;乌兰布和沙漠可能蒸散的研究[J];干旱气象;2007年02期
9 李慧卿;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固沙植被恢复重建与资源利用中的几个问题分析[J];生态学杂志;2004年06期
10 李文;乌兰布和农场土地资源开发及生态建设规划的理论与实践[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3年Z1期
11 李玉宝,韩永光;乌兰布和东北部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绿洲建设[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7年04期
12 李清河;赵英铭;江泽平;王志刚;;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天然植被动态及生态用水量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6年05期
13 杨弘;裴铁璠;关德新;金昌杰;王安志;;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水分动态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04期
14 ;乌兰布和沙漠西南铁路沿线沙害防治[J];中国沙漠;1983年02期
15 孙强,韩建国,刘帅,周莉华;草地早熟禾草坪土壤水分动态与根系生长分布[J];生态学报;2005年06期
16 陈小红;段争虎;宋耀选;肖洪浪;;兰州市南北两山人工灌木林地土壤水分动态[J];中国沙漠;2006年04期
17 贾铁飞,银山,何雨,赵明,包桂兰;乌兰布和沙漠东海子湖全新世湖相沉积结构分析及其环境意义[J];中国沙漠;2003年02期
18 贾海坤,刘颖慧,徐霞,王昆,高琼;皇甫川流域柠条林地水分动态模拟——坡度、坡向、植被密度与土壤水分的关系[J];植物生态学报;2005年06期
19 刘鹄;赵文智;;基于土壤水分动态随机模型的土壤湿度概率密度函数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2006年06期
20 韩炜;李自峰;郑黎明;张光灿;;黄土丘陵区不同坡向柠条林地土壤水分动态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民益;杜阿朋;王彦辉;;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动态研究[A];宁夏林学会第二届林业优秀学术论文集[C];2011年
2 王晓燕;郝振纯;王加虎;李丽;;湿润地区坡地土壤水分动态分析[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3 刘海军;杨会颖;李艳;黄冠华;王凤新;;基于土壤水势控制的干制辣椒滴灌灌溉计划研究[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4 张富仓;康绍忠;李志军;胡田田;;施肥对旱地土壤供水特征的影响[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仵峰;李王成;范永申;李金山;冯俊杰;;地下滴灌条件下灌水器出口土壤水能态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王玉魁;闫艳霞;;乌兰布和沙漠自然环境特征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1)[C];2005年
7 姚振宪;李秀平;王三建;闫华;;滴灌设计中采用布瑞斯勒(Bresler)公式确定滴头间距的方法[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8 王一鸣;孙凯;杨绍辉;;土壤墒情(旱情)监测与预测预报研究进展[A];中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学术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肖凯;王殿武;褚达华;;不同措施对高寒旱地莜麦土壤水分和籽粒产量的影响[A];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C];1993年
10 王仰仁;孙书洪;王文龙;孙新忠;;农田土壤水分动态模拟研究[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冬梅;乌兰布和沙漠土壤水分动态和白刺群落特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2 聂立水;油松栓皮栎混交林土壤—植物—大气系统水分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陈新红;土壤水分与氮素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D];扬州大学;2004年
4 马利强;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农林复合系统持续经营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5 郝玉光;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绿洲化过程生态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6 贺军奇;土壤水势与桃树生命互作过程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7 王昭艳;长江滩地抑螺防病林生态系统能量平衡与水汽通量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8 陈晓燕;大青山前山区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和植被承载力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9 何炎红;乌兰布和沙漠植被与水资源相互影响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10 德永军;中间锦鸡儿带状林地根系和土壤水分特征及抗旱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佳琪;乌兰布和沙漠不同沙地类型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2 韩立新;梨枣树不同生育期对土壤水势的响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2年
3 李兴桃;三种植物对土壤水势适应性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4 蒯斌;蓄水坑灌条件下苹果树根系吸水模型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5 张平;榆林黄土区山地枣树开花坐果期需水信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6 姚鹏亮;干旱区枣树小气候试验和根区土壤水分模拟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7 宁瑞些;乌兰布和沙漠固沙植物真菌群落多样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1年
8 于秉君;土壤水势对水曲柳幼苗水分、光合和生长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9 孙海龙;浅地下水埋深条件下沙质人工草地SPAC水分运移与消耗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10 贾文峰;乌兰布和沙漠东缘人工绿洲土壤质量演变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文;绿染乌兰布和沙漠[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2 包秀文 张文;内蒙古 乌兰布和沙漠两万亩荒漠成“绿洲”[N];黄河报;2009年
3 通讯员 张斌;综合治理乌兰布和沙漠[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1年
4 记者 姜明;乌兰布和沙漠出现2万亩绿洲[N];工人日报;2001年
5 记者 刘宏章 特约记者 张文;乌兰布和沙漠金沙苑工程开工[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6 记者 张文;乌兰布和沙漠向黄河推进8.86米[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1年
7 本报记者 刘继忠;绿染乌兰布和沙漠[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7年
8 记者 赵仁新;我市召开会议研究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7年
9 记者 白江宏 通讯员 李俊伟;乌兰布和沙漠湿地栖息鸟类达30多万只[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苑铁军 温雅莉 李惠均;乌兰布和沙漠扩张咄咄逼人[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