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野丁香形态解剖学及胚胎学研究
【摘要】:
本文以内蒙野丁香(Leptodermis ordosica)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调查、外部形态观察与测量、石蜡切片技术及电镜扫描技术,在宏观、显微及超微水平上,系统地研究了其各营养器官及生殖器官的解剖结构,探讨了其在干旱贫瘠的环境中生存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及结构基础;首次报道了内蒙野丁香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受精过程及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为进一步探索内蒙野丁香的生存机制、致濒原因及结构与发育生物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研究结果如下:
内蒙野丁香以根茎型营养繁殖为主,其种子几无休眠期,生活力长久,可达3年以上,且萌发率高,表现出其繁殖方式和种子特性对生境条件干旱少雨、基质贫瘠的生存适应机制;内蒙野丁香的根、茎、叶、根状茎及花的解剖结构均具有明显的旱化特征,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表现;而其花柱异长则是对异花传粉的充分表达。内蒙野丁香的花具5枚雄蕊,花药有4个花粉囊,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属同时型,小孢子在四分体中的排列属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有3个萌发沟,花粉囊壁发育属双子叶型,由4层细胞构成,腺质绒毡层;其子房下位,3~5室,每室1个胚珠,中轴胎座,厚珠心;胚囊发育属于单孢子胚囊中的蓼型胚囊,胚胎发育类型属藜型;核型胚乳;胚在发育成熟后,已具有完整的子叶、胚根、胚轴和胚芽;其成熟的种子在结构上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