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7.8级地震地下水动力环境模拟研究
【摘要】: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强烈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受伤,经济损失100亿元,这是近百年来中国遭受到的最严重的一次破坏性地震。有关唐山地震地下水动态研究,前人已作了系统深入的工作。关于唐山地震地下水渗流场研究,目前尚无系统的理论成果。
依据地下水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理论,建立京、津、唐地区受构造活动影响的水文地质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方法,通过数值模拟提取唐山地震地下水渗流场异常信息。在此基础上,根据井-含水层系统对应力变化的响应,反演地震前后应力场的变化,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利用滨海地区井水位固体潮观测资料,通过海潮负荷改正,把潮汐引力变化对含水层渗透性能的影响作为修正系数,改进了Hsieh和Bredehoeft提出的利用固体潮效应求取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方法,取得了比较合理的结果。
假设研究区渗流场只受重力循环作用(不考虑地震孕育过程)的影响,将数值模拟结果作为背景渗流场。结果显示,1974~1976年唐山地区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难以用重力作用下的地下水均衡原理来解释。初步分析认为,这种“差异”可能是区域应力场作用引起的。
通过对华北地区开采对地下水位影响的关系研究,提出了定量排除开采对水位动态影响的方法。对1972~1975年唐山地震前震源区附近地下水趋势性快速下降变化是开采干扰还是地震异常?这一多年来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定量分析。
根据井-含水层系统对潮汐变化的响应,确定含水层对应力变化的响应系数k w。结果表明,应力响应系数k w能够反映含水层的岩性和结构变化,可作为划分水文地质单元的一种新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地下水动力环境(应力场)与地震活动时空演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等地震增强,蠕变释放加速,b值下降和空区形成过程中,震源区附近主压应力轴发生90°左右的转向变化。这种转折变化标志着强震孕育由中期向中短期(1年左右)过渡。在中短期阶段,应力场作用进一步增强,中等地震平静,蠕变释放加速后转平,孕震空区解体并收缩成短期空区。短期阶段应力作用减弱并向震源区收缩,震源区地震活动平静,外围中小地震增多。地震发生后,震源体破裂,岩体的膨胀作用消失,主压应力轴方向恢复。
|
|
|
|
1 |
王军,容玲聪;安庆铜矿地下水渗流场的模拟[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4年06期 |
2 |
杨俊仓,张川;月牙泉渗流场数学模型及治理方案研究[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2003年03期 |
3 |
刘礼领,殷坤龙;离散单元法在水库库岸滑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年04期 |
4 |
魏玉虎,许模,曹宁;长江三峡工程奉节库岸边坡地下水渗流场模拟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年01期 |
5 |
何忠泽;纪常永;;地下水对水库滑坡的作用规律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年09期 |
6 |
魏玉虎,许模,曹宁;长江三峡工程奉节库岸斜坡地下水渗流场模拟分析[J];四川地质学报;2003年01期 |
7 |
魏玉虎;许模;齐光辉;杨军伟;朱洪生;;三峡工程奉节库岸斜坡在蓄水过程中的稳定性分析[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6年03期 |
8 |
邓彬;顾小芳;;裂隙岩体中水运动规律及数值模拟研究现状[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5年04期 |
9 |
钟启明;陈建生;陈亮;;滨海地区海水入侵的一种测定方法[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7年01期 |
10 |
龚士良;李培超;吴继红;李贤桂;;上海地面沉降地下水渗流场与地层应力场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
11 |
边际;邵益生;蔡铨才;;碱厂废液入渗现场模拟试验及其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J];工程勘察;1991年05期 |
12 |
杨德慧;姜思朋;李玉光;刘国军;王永阔;周雪媚;;重大自然灾害后遗体处置应急预案研究[J];灾害学;2010年04期 |
13 |
陈岳,林世贵,王愈吉,陈学勤;四川双流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1期 |
14 |
张茂省;董英;孙萍萍;刘洁;;基于水位的赵家岸滑坡风险分析与控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年01期 |
15 |
张平;陈彦群;黄奇文;孔令珍;吴昊;;沈阳化工集团厂区地下水渗流场预测评价[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年04期 |
16 |
涂国祥,黄润秋;某电站溢洪道边坡运行期地下水渗流场特征数值模拟[J];地球与环境;2005年03期 |
17 |
卜俊贤,朱少荣,刘佑荣,宫晓飞;曾侯乙墓墓区地下水渗流场模拟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4年10期 |
18 |
赵松江;孙书勤;;MODFLOW在四川天台滑坡地下水渗流场模拟当中的应用[J];灾害学;2007年01期 |
19 |
杜凤文;;用确定——随机耦合模型预测地下水位动态[J];工程勘察;1987年04期 |
20 |
姜立春,吴爱祥,陈嘉生;高陡边坡地下水渗流场三维有限元分析及其实例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