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苜蓿固定深层太阳能干燥过程仿真

钱珊珠  
【摘要】: 鉴于苜蓿自然干燥营养成分损失大、产品质量差,常规能源干燥成本高且污染环境,对苜蓿进行了自然天气条件下的固定深层太阳能干燥试验。由试验结果分析可知,苜蓿固定深层太阳能干燥过程是一个高度复杂、非线性的过程,为实现干燥过程监测管理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有必要解决干燥过程中苜蓿湿含量的预测问题。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和高度的并行信息处理能力,是解决非线性系统辨识的良好途径。为此,论文提出将神经网络应用于非线性太阳能干燥建模中。构建网络模型时,将苜蓿固定深层太阳能干燥系统划分为集热器热性能仿真系统、苜蓿表面温度仿真系统和苜蓿湿含量预测系统等3个子系统;建立了各子系统的网络模型及太阳能干燥系统的整体模型。主要结论如下: (1)对自然天气条件下的苜蓿固定深层太阳能干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出口气流温度随辐射强度的增强而升高,且集热器出口气流温度及温升的变化滞后于太阳辐射变化,即存在延时现象;集热器内气流速度对集热器温升的影响受气候条件的制约。集热器出口气流温度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很难获得具有普遍意义的集热器出口气流温度与其影响因素间的通用回归方程。 (2)苜蓿固定深层太阳能干燥过程呈现高度非线性,草层内部不同部位苜蓿的干燥速率不同;苜蓿深层干燥过程中,沿气流方向和垂直于气流方向的截面上都存在温度梯度。温度梯度的大小、正负和变化趋势以及废气温度、废气相对湿度和介质温度、介质相对湿度间的关系均能够反映干燥进程。 (3)建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集热器热性能仿真模型时,将对空气集热器热性能有影响的太阳高度角、入射角和时角间的关系,统一用时角余弦cosω代替,称其为时间因子;时间因子的引入简化了网络模型结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考虑时间因素cosω和太阳赤纬δ的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热性能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误差小、训练速度快;对测试样本的验证结果属于高度拟合、满意预测;建立了不考虑空间信息和考虑空间信息的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出口气流温度仿真模型和空气集热器效率仿真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各网络仿真结果均为高精度拟合、满意预测或良好预测。 (4)在考虑了干燥过程中苜蓿湿含量是连续变化量、与初始湿含量和干燥时间有关等特点的基础上,将时间序列因子引入输入因子,建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苜蓿表面温度仿真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时间序列因子的引入丰富了网络样本的多样性、提高了苜蓿表面温度仿真模型的预测性能,降低了网络输出误差;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含一维、二维和三维空间信息的单层和单日多层、多日多层苜蓿表面温度仿真模型,预测效果均属于高度拟合满意预测,均等系数EC值大于0.97,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值小于5.4% ;建立了苜蓿表面温度梯度的人工神经网络仿真模型,模型对测试样本的仿真结果EC值0.97以上,mape小于6%。建立沿气流方向的温度梯度仿真模型,对固定深层苜蓿太阳能干燥过程研究和管理意义深远,有助于在线预测牧草干燥过程的进程,对干燥工艺的合理匹配提供参考依据。 (5)用单层、多层和多日试验数据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的牧草湿含量仿真模型,网络性能达到较好拟合和良好预测。模型对测试样本的仿真结果EC值大于0.90,mape值在25~34%之间,属于可行预测。苜蓿湿含量多日连续模型性能良好,对测试样本的仿真结果EC值大于0.93,mape值小于25%,属于良好预测。 (6)建立了以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仿真模型、苜蓿表面温度仿真模型及苜蓿湿含量预测模型为3个子模块的自然天气条件下的苜蓿固定深层太阳能干燥系统的仿真模型。该模型的特点为:可以对不同季节、不同时刻的太阳能苜蓿干燥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和在线预测。验证结果表明,网络预测效果良好,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太阳能苜蓿的动态干燥过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璧光;;太阳能干燥系列讲座(6) 谷物及农副产品的太阳能干燥[J];太阳能;2008年06期
2 刘美凤;几种农产品太阳能干燥方式[J];太阳能;1995年03期
3 许彩霞 ,宁炜;简易太阳能木材干燥室的介绍[J];中国林业;2004年10期
4 李云飞,于津寿;太阳能干燥物料设备概况[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1年01期
5 战剑锋,李鹏,陶毓博;木材太阳能干燥技术的实践与应用[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4年08期
6 荣元庆;;简易太阳能干燥箱[J];可再生能源;1988年Z1期
7 邢丙丙,杨志华;地热——太阳能干燥室温室兼用装置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1992年03期
8 朱代根;;微波干燥过程的神经网络模型[J];农机化研究;2010年06期
9 高宝兰;冷冻处理苜蓿根芽叶及其相对电导率和游离全氨基酸的变化[J];内蒙古草业;1996年Z2期
10 马其东,高振生,洪绂曾,王培,孟维国;不同苜蓿地方品种根系发育能力的评价与筛选[J];草业学报;1999年01期
11 李拥军,苏加楷;中国苜蓿地方品种亲缘关系的研究 Ⅱ.RAPD标记[J];草业学报;1999年03期
12 马其东,叶建敏;紫花苜蓿栽培管理技术[J];中国奶牛;2001年02期
13 阎旭东,朱志明,李桂荣,翟玉柱,孔德平,徐玉鹏;六个苜蓿品种特性分析[J];草地学报;2001年04期
14 张东杰,夏美茹;苜蓿的营养功能及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15 保国宝,李娟;苜蓿播种技术[J];青海农技推广;2004年01期
16 刘小平;菜用苜蓿无公害生产技术[J];西北园艺;2004年03期
17 李玉占,梁文举,姜勇;苜蓿化感作用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4年05期
18 秦芳;微波处理对甘肃省4个苜蓿地方品种抗旱性的影响[J];草业科学;2004年11期
19 邵平;姜绍通;应艳杰;潘丽军;;基于BP神经网络的脂肪酶酯化菜籽油脱臭馏出物的仿真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10期
20 高兴海;张永茂;韩舜愈;黄铮;张海燕;张芳;庞中存;;苹果的太阳能干燥工艺优化[J];食品科学;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东才;;一种ANN逆模型建模方案及CT训练算法仿真研究[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育青;赵青山;杨玉平;夏明;;添加剂对苜蓿青贮品质及奶牛产奶量的影响[A];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敏;张宁;王燕;张永根;;不同茬次的三种苜蓿营养成分的研究[A];第四届(2011)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高承芳;董晓宁;李文杨;张晓佩;;苜蓿化感作用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A];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哲;杜桂娟;杨姝;;中国北方地区苜蓿抗寒性研究进展[A];第四届(2011)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唐维新;王晶;周禾;;绿汁发酵液的制备及其对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A];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严学兵;刘圈炜;王成章;郭玉霞;;苜蓿青饲对波尔山羊生长性能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A];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袁庆华;张文淑;;我国苜蓿病害研究进展[A];首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1年
9 李波;李红;王秀丽;于非;;苜蓿抗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初步研究[A];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徐安凯;孙祎龙;;苜蓿早春冻害(春冻)及其预防措施的探讨[A];第四届(2011)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珊珠;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苜蓿固定深层太阳能干燥过程仿真[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2 刘志祥;深部开采高阶段尾砂充填体力学与非线性优化设计[D];中南大学;2005年
3 戴雪龙;PET探测器神经网络定位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马戎;智能控制技术在炼钢电弧炉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5 文敦伟;面向多智能体和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6 刘年生;神经网络混沌加密算法及其在下一代互联网安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7 丁涛;混沌理论在径流预报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8 吴大宏;基于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9 刘静波;蔬菜颜色质量评价系统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杜文斌;基于神经网络的冠心病证候诊断标准与药效评价模型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袭著永;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控制策略的仿真研究及优化[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2 章剑雄;复杂系统的神经网络建模及仿真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3年
3 杨立儒;基于神经网络的电路故障诊断的研究与实现[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4 刘兰兰;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H型钢粗轧工艺参数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田鹏明;基于神经网络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6 姜宇;发动机裂解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余树洲;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的仿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邢远凯;基于决策树和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研究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0年
9 陈少华;基于Hopfield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高宝建;基于神经网络的月降水预报模型在洪泽湖的应用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稿件由加拿大使馆提供;加拿大苜蓿灌溉[N];中国畜牧报;2004年
2 通讯员付德强、王学君;阿合其农场推行春麦套种苜蓿模式[N];博尔塔拉报;2009年
3 ;苜蓿斑螟的发生与防治[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年
4 北京;9820MF——多花苜蓿[N];山西科技报;2002年
5 北京畜牧局 罗慧宁;影响苜蓿干草品质的因素[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
6 陈素杰;亮苜2号——多叶苜蓿[N];农民日报;2002年
7 王桂香;苜蓿喂畜也要注意[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6年
8 欧锡钊(中科创业总经理);我们为什么选择苜蓿[N];农民日报;2000年
9 省饲料工业协会 侯玉漂;禽猪牛都能沾苜蓿的光[N];河北科技报;2003年
10 见习记者 陈若琳;我区苜蓿“待价而沽”俏市场[N];华兴时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