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西藏当雄地区传统发酵乳制品微生物宏基因文库构建与乳酸菌生物多样性研究

张彦斌  
【摘要】: 宏基因组的方法能绕过某些细菌难以纯培养的障碍,可以全面客观的分析微生态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和分子生态学。中国传统发酵乳制品制作和食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尤其是乳酸菌,经过几千年的自然驯化,某些具有优良发酵特性的乳酸菌被保留下来。充分认识和了解这些传统乳制品中乳酸菌生物多样性,对我国传统乳制品开发利用和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为生命科学研究挖掘更多的生物资源提供理论指导。 本研究运用宏基因组学思想,用CTAB-SDS-冻融法直接提取样品中微生物的总DNA,构建传统发酵乳制品细菌总DNA的16S rDNA文库,通过16S rDNA的PCR-RFLP指纹图谱分析技术,及16S rDNA全序列分析技术进行克隆文库筛选,研究西藏当雄地区传统乳制品中乳酸菌生物多样性。本实验构建了含474个阳性克隆的克隆文库,用三种限制性内切酶Alu I、HaeIII和Hind I酶切分析16S rDNA基因文库后,获得64种OTUs。从中选择出代表性克隆进行测序,并将序列提交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NCBI)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显示,64个序列中有54个与13个纯培养菌种具有同源性,分别是德国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cremoris)、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lactis)、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subsp. mesenteroides)、开菲尔乳杆菌( Lactobacillus kefiri )、Acetobacter malorum、Acetobacter fabarum、Acetobacter cerevisiae、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Chryseobacterium vrystaatense。另外10条序列与非培养细菌的16S rDNA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这些研究说明该地区传统发酵乳制品存在较为丰富的乳酸菌系统发育多样性,并且有潜在的新类型的乳酸菌资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郝春博;王广才;董健楠;张倩;蔡五田;;石油污染地下水中细菌多样性研究[J];环境科学;2009年08期
2 裴芳芳;朱鹏;闵航;陆开宏;叶央芳;;封闭循环养殖系统中β变形菌亚纲氨氧化细菌的引物特异性[J];微生物学报;2011年10期
3 郝春博;王广才;董建楠;张倩;蔡五田;;石油污染地下水中细菌分子生态学研究[J];地学前缘;2009年04期
4 王桂明;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研究及其保护对策[J];农村生态环境;1994年02期
5 赵运林,江发雨;生物多样性及其研究内容[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6期
6 ;《生物多样性》期刊在京编委会纪要[J];生物多样性;1999年03期
7 韩德民,黄鹂;人口发展与生物多样性[J];生物学杂志;1999年04期
8 杜程鹏;生物多样性的野外测定[J];生物学杂志;2001年01期
9 徐世晓,赵新全,孙平,赵伟,赵同标;生物资源面临的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丧失[J];资源科学;2002年02期
10 倪正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新纪元[J];世界科学;2004年01期
11 庭仲孝,刘亚秋;社会科学和生物多样性——全球化与越南本土之间的关系[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4年04期
12 唐双娥;农业产业化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兼谈《农业法》的完善[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3 ChristianKrner;司建华;;山区生物多样性及其原因与功能[J];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4年S1期
14 ;自然保护[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10年02期
15 沈树忠;周忠和;;专题:地史时期海陆生物多样性演变[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年09期
16 赵士洞;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大步骤——生物多样性的编目和监测国际研讨会在哥斯达黎加召开[J];应用生态学报;1993年01期
17 王英杰;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介绍[J];生物多样性;1994年01期
18 马克平,钱迎倩;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的纲领性文件——《生物多样性公约》介绍[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1995年01期
19 邹年根;刘宝霖;张长录;;陕西的生物多样性与保护[J];陕西政报;1995年12期
20 季维智,钱迎倩;印度、泰国和越南生物多样性概况[J];广西科学院学报;1996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天雪;;浑河中、上游水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李作洲;黄宏文;唐登奎;葛继稳;蒲云海;郑昌毅;;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Ⅵ—第六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蒋有绪;;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与入世后的对策[A];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为建;;湿地保护与水域生物多样性[A];2011北京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C];2011年
5 毛建辉;蒋国荣;卢代华;;生物多样性在水稻稻瘟病防治及优质稻米生产中的作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6 余丽莹;缪剑华;吕惠珍;;广西药用植物园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Ⅵ—第六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第10章 森林的生物多样性[A];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森林问题卷[C];2002年
8 丘君;陈利顶;傅伯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蒋建林;潘莉莉;周全能;武波;;PCR-RFLP技术分析沼气池厌氧活性污泥细菌的多样性[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常杰;葛滢;;自组织的生物多样性的起源、演化与保护[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志军;中国西南地区植物群落的可入侵性与紫茎泽兰的入侵[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2 王宏毅;伞滑刃属线虫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3 李中强;中国西北干旱区水生植物多样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孙剑秋;我国北方常见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与生态分布[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5 陈建华;板栗生物多样性和生理学特性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6 路兴波;转基因玉米环境安全性及其产品成分检测技术[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7 张元明;新疆三工河流域苔藓植物区系及生态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2年
8 秦松岩;德国奥德河水中生物膜形态及其生物多样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汤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许小红;城市水体中新型病原细菌生态学特征及其溯源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彦斌;西藏当雄地区传统发酵乳制品微生物宏基因文库构建与乳酸菌生物多样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2 彭贤超;金沙江干热河谷区胡枝子根瘤菌多样性与系统发育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3 胡宗云;海洋光合细菌分离鉴定及其在观赏鱼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刘晓燕;北京湿地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5 范洁群;西藏不同类型草原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徐晓红;嗜盐古生菌ZJ204与ZJ206的16S rDNA及br基因核心序列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7 甘娜;应用RAPD标记和细胞质基因组PCR-RFLP技术研究大花蕙兰的遗传多样性[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8 刘艳丽;趋磁细菌的分离与培养和磁小体纯化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5年
9 朱宏阳;ε-聚赖氨酸产生菌株的筛选和发酵条件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10 林杨;主要有害外来植物对长沙市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铁铮;纵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N];中国绿色时报;2005年
2 记者 喻波;滇40余项地方法规保护生物多样性[N];云南经济日报;2005年
3 雷志国 关立民;大兴安岭恢复生物多样性[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4 贵州省畜牧局 郑丽姣 廖正录;生物多样性与文明之忧[N];贵州日报;2008年
5 记者 杨官荣;保护滇西北生物多样性 行动至上[N];昆明日报;2008年
6 记者 杨劼 通讯员 邹丽 哏玉响宝;云南关注生物多样性与社会发展[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7 陈志宏;保护草种质资源 保护生物多样性[N];农民日报;2009年
8 杨松海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保护生物多样性 促进自然和谐发展[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9 刘娟;生物多样性研究将与信息技术“握手”[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10 嘉宾 青海省气象局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 祁如英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霍治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丁一汇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蒋志刚 采访人 本报记者 周洁;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平衡[N];中国气象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