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蒿群落土壤水分动态及降水入渗特征分析
【摘要】: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是毛乌素沙地主要植被之一,它在固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生长在固定沙地上的油蒿长势明显不如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上的好,常出现衰退的迹象。初步认为随着油蒿盖度的增加加剧了对土壤水分消耗,同时地表和植被截留使较小的大气降雨不能对土壤水分形成有效的补给,土壤水分亏缺是造成这种衰退现象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对利用EC-5土壤水分探头对毛乌素沙地不同植被盖度下油蒿群落0~200cm土壤水分和降水入渗进行了定位观测,并对不同植被盖度下油蒿群落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油蒿根系分布、多年降水特性进行了初步测定和分析,探讨了不同植被盖度下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和降水入渗变化规律,其结果表明:各类型沙地土壤水分差异与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土壤孔隙度无关;油蒿各径级的根系分布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不论是总根量分布还是各径级根系的分布都主要集中在0-40cm;油蒿生长主要消耗0-40cm处的土壤水分和少量40-100cm的土壤水分;随着油蒿覆盖度的增加,无论是从水平方向(季节变化),还是在垂直方向上(垂直分布),都加剧了土壤水分的亏缺;固定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地表形成较厚的结皮,较小的大气降雨很难湿润到根系层,为油蒿生长创造了一个恶劣的生态环境,特别是降雨较少的季节,高盖度对油蒿的生长十分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