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毛乌素沙地土壤吸湿凝结水研究

白爱宁  
【摘要】: 吸湿凝结水是干旱地区动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水源之一,对维持干旱地区的水分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探讨毛乌素沙地土壤吸湿凝结水的变化特点,本研究以毛乌素沙地开发整治研究中心内0~10cm深沙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称重法对不同深度沙土吸湿凝结水开始发生的时间、所持续的时间、吸湿凝结量的大小、吸湿凝结速率及吸湿水和凝结水之间的对比等方面进行测定与分析,最终实验得出以下结论: 1、毛乌素沙地内沙土的吸湿凝结开始发生的时间都会随着沙土深度的增加而向后推迟,雨季沙土凝结开始的时间要早于旱季;在一天当中浅沙土吸湿凝结持续的时间要长于深沙土,季节之间(除2cm之外),雨季沙土吸湿凝结在一天当中所持续的时间要略长于旱季。 2、雨季沙土的日吸湿凝结量明显大于旱季;在旱季,地表下一定深度的沙土(0~10cm)吸湿凝结量随沙土的深度变化规律为先增加后减少,在6~8cm深处达到最大。在雨季,沙土吸湿凝结量的变化规律则随沙土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2cm深沙土凝结量最大;毛乌素沙地空气中水汽在沙土吸湿凝结所达到的深度在6cm附近;沙土的含水量越高,沙土以吸收地下包气带中水汽产生吸湿凝结水的方式所占的比例越高。 3、旱季沙土的吸湿凝结水的速率在20:00达到最大,随后速率降低;雨季沙土的吸湿凝结水的速率也是在20:00达到峰值,直到4:00之后速率才开始降低。 4、旱季沙土几乎无凝结水的形成,即使有也是很微量的,水分的增加全部由吸湿水提供。雨季沙土中出现凝结水,凝结时间持续了大约10h左右,而且在雨季沙土的吸湿水量大于凝结水量。 5、在影响沙土吸湿凝结水的各个环境因子中,地表温度与地表下10cm地温之差与吸湿凝结变化量相关性最高,达到-0.89;吸湿凝结水与地面水汽压与地面50cm水汽压之差的相关性最小,只有-0.235。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而力;王嗣淇;王亮;;西辽河流域沙土对氨氮的吸附行为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S1期
2 贾科利;张俊华;马正亮;叶蔚;;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与沙漠化响应研究——以宁夏中部干旱带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10期
3 刘会芹;;山岭地花生种植技术浅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1期
4 高凌岩;高锦;王林和;;螺旋藻Spirulina在鄂尔多斯碱湖的越冬机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5 贾科利;张俊华;郭占军;;毛乌素沙地、腾格里沙漠南缘带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以宁夏中部为例[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张征恺;熊鹏;余寿毅;;陕西省鸟类新纪录——流苏鹬[J];四川动物;2011年04期
7 何彤慧;;宋夏时期鄂尔多斯高原生态环境的多视角观察[J];西夏研究;2010年04期
8 吴晓旭;邹学勇;王仁德;赵婧妍;程宏;钱江;;毛乌素沙地不同下垫面的风沙运动特征[J];中国沙漠;2011年04期
9 卜崇峰;杨建振;张兴昌;;毛乌素沙地生物结皮层藓类植物培育试验研究[J];中国沙漠;2011年04期
10 王岚;;试析建筑物地基的处理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11 刘章文;陈仁升;宋耀选;;祁连山典型高山灌丛树干茎流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8期
12 丁越岿;杨劼;张仲平;宋炳煜;;毛乌素沙地主要建群植物蒸腾耗水特性的研究[J];中国草地学报;2011年04期
13 靳毅;蒙吉军;黄姣;;近50年来毛乌素沙地草地生态脆弱性评价——以内蒙古乌审旗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14 蒙吉军;周婷;刘洋;;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以鄂尔多斯市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15 周志红;李心清;王兵;程建中;程红光;杨放;江伟;闫慧;;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地NH_3通量原位观测研究[J];地球与环境;2011年03期
16 毕银丽;于淼;曹楠;王震;黄波;;解磷细菌对难溶磷肥的解磷效率比较[J];科技导报;2011年19期
17 刘法;杨海龙;高甲荣;崔强;李柏;;毛乌素沙地羊柴种群点格局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1年04期
18 张萍萍;李秧秧;邵明安;;沙地生境和平茬年限对沙柳叶功能特征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9期
19 安慧;安钰;;毛乌素沙地南缘沙柳灌丛土壤水分及水量平衡[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9期
20 呼格吉勒图;杨劼;张磊;张琳;丁越岿;黄文婕;高占成;;毛乌素沙地低湿地维管植物区系特征[J];中国沙漠;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成明;王自发;;气溶胶混合演变过程影响因子模拟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郭占荣;刘花台;;西北地区凝结水及其生态环境意义[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3 黄银洲;王乃昂;何彤慧;隆浩;程弘毅;;北大池剖面记录的毛乌素沙地历史沙漠化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杨梅焕;曹明明;朱志梅;邱海军;;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沙漠化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胡兵辉;廖允成;李露;;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耦合生产力的演变规律及分析[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6 陈卓君;张祖立;;65Mn激光硬化表面土壤磨损试验[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7 周念清;宋玮;大谷顺;江思珉;;CT扫描研究污染物在非饱和沙土中的运移规律[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8 吴纪东;;黄河故道污水工程施工方案探讨[A];现代建设工程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9 郑亚男;;管井降水方案设计与施工的探讨[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孙慧利;;德马吉与创新技术(英文)[A];第二届民用飞机制造技术及装备高层论坛资料汇编(大会报告)[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洪波;半干旱区凝结水形成机制及对植物水分特性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2 宋云民;毛乌素沙地主要树种水分特征及植被恢复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3 惠振江;陕北毛乌素沙地与黄土区过渡地带荒漠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4 肖春旺;毛乌素沙地优势植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1年
5 高丽锋;毛乌素沙地中间锦鸡儿根瘤菌遗传多样性对柠条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1年
6 魏胜利;乌拉尔甘草地理变异与种源选择[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7 红雨;毛乌素沙地臭柏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生理生态学特性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8 吴波;毛乌素沙地的景观动态与荒漠化成因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1997年
9 张友焱;毛乌素沙地几种树种水分生理特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10 李春萍;内蒙古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灌丛地碳动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爱宁;毛乌素沙地土壤吸湿凝结水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2 曹红霞;毛乌素沙地全新世地层及沉积环境记录[D];西北大学;2003年
3 刘美珍;毛乌素沙地臭柏不定根发生及其生态学特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1年
4 刘华;螺旋藻光合生理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2年
5 刘海东;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克隆特性对沙地环境的生态适应性[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年
6 巩东辉;螺旋藻光合速率对主要环境因子响应规律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7 王哲;毛乌素沙地臭柏群落的天然更新特征[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8 李志熙;毛乌素沙地高等植被调查与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9 胡永宁;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种群传粉机制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10 任杰;典型荒漠化草地GSPAC系统水分动态模拟与生态需水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哲浩;毛乌素沙地造地技术还靠“两害”[N];光明日报;2011年
2 记者胡左;内蒙古毛乌素沙地碱湖发现两个螺旋藻种[N];科技日报;2002年
3 孙宁;地区区划中心——真情帮扶沙土村[N];毕节日报;2008年
4 记者 方弘 通讯员 于荣钢;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达70%[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5 高宁生;为毛乌素沙地披绿的人[N];中国民族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庄电一;黎明村的新生和心声[N];光明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朱浩 蔡兴争 通讯员 杨焕星;沙土村民喝上甜井水[N];湛江日报;2010年
8 邱阳 记者 唐凤来;联合治理道路沙土污染[N];牡丹江日报;2010年
9 ;乌审旗毛乌素沙地治理模式引起专家关注[N];鄂尔多斯日报;2010年
10 卞国伟;金牛沙土凹专项探矿取得成果[N];中国黄金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