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三维超声在诊断心内膜垫缺损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Real-time three 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在诊断心内膜垫缺损(Endocardial cushion defect, ECD)中房室间隔缺损的应用。方法对32例ECD患者行常规二维与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房间隔、室间隔进行三维图像的切割处理,详细观察房间隔、室间隔和房室瓣结构及其血流情况,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32例ECD患者中,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20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12例。全部病例实时三维超声图像均满意采集,经旋转切割等后处理,其显示立体的房间隔、室间隔缺损结构、房室瓣发育及血流情况较常规二维超声更加直观、全面及准确。与手术结果比较,常规二维超声误诊分型4例,对10例二尖瓣隔叶裂术前未能做出诊断;实时三维超声术前分型与术后分型符合率高达100%。结论RT-3DE较常规二维心动图可以更好地显示ECD中房室间隔缺损的立体结构,对房室瓣的发育及血流情况有更全面及精确的诊断。RT-3DE为观察心脏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是心脏病诊断、治疗和评价的有效工具。
|
|
|
|
1 |
龚春;彩超诊断心内膜垫缺损2例[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3年03期 |
2 |
廖博厚;二维超声多普勒诊断心内膜垫缺损8例报告[J];临床荟萃;1995年22期 |
3 |
戴晴;;三维超声在妇科领域的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8年05期 |
4 |
张志明;镜面右伤心、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并发脑栓塞1例[J];滨州医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
5 |
杜德禄,李俊杰,张长江,刘罡,李树斌,朱继先;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的外科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年01期 |
6 |
董刚;赵欢欢;;超声诊断胎儿心内膜垫缺损伴多囊肾1例[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年10期 |
7 |
解左平;袁华;华琪琪;金社红;沈晓燕;;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内膜垫缺损的临床价值[J];浙江预防医学;2010年02期 |
8 |
张英;杨太珠;;三维超声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华西医学;2008年04期 |
9 |
熊灵,张家齐,张临峰,侯传举;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不完性心内膜垫缺损[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2年02期 |
10 |
罗红鹤,陈培吾,童萃文,钟佛添,伍联近,苑惠然,麦惠成,徐颖琦,王治平;移行型心内膜垫缺损(附11例手术病例报告)[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
11 |
郑荣琴,黄冬梅,工藤正俊,川崎俊彦,南康范,前川清;肝脏肿瘤谐波造影三维超声与造影二维超声的比较[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年06期 |
12 |
李虹,马小静,王静静;心内膜垫缺损的超声诊断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
13 |
商晓红;王学燕;王凌夏;曹永利;;新生儿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一例[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年10期 |
14 |
戴迪;姚作宾;;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文献复习与一例报告)[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980年04期 |
15 |
陈信安;;先天性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J];广州医药;1989年01期 |
16 |
丁菊芬;不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误诊为风心病一例[J];湖南医学;1995年01期 |
17 |
林慧,陆堃;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合并法洛四联症 1例[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
18 |
侯迈,万士杰,王维新,于鲁峰,仲京,陈元恒;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的外科治疗(附25例报告)[J];中国医师杂志;2005年03期 |
19 |
接连利,吴乃森,刘清华,徐延峰;超声诊断胎儿心内膜垫缺损一例报告[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9年03期 |
20 |
洪英,韩毅;超声心动图诊断不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1例[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