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CH_4吸收和N_2O排放影响的研究
【摘要】:本文选择位于内蒙古中东部农牧交错带锡盟太仆寺旗邻近的4个不同样地(天然草地,开垦年限为5年,10年,和50年农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其土壤CH4吸收和N20排放的季节动态变化进行野外观测试验,旨在探索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CH4吸收和N20排放的影响。在野外观测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培养实验,探讨了内蒙古锡盟太仆寺旗典型草原转变为农田后,在同一温度不同的水分梯度条件下,对土壤CH4吸收的影响。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找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农牧交错带CH4和N20气体源汇特征影响的可能相关因子,进而为预测气候变暖和温室气体减排措施的制定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由天然草地转变为农田后增加了土壤对CH4的吸收能力,但随开垦年限的增加而降低。
2.土地利用方式由天然草地转化为农田后,开垦5年、10年的农田土壤降低了N20的排放能力,而开垦50年的农田土壤增加了N20的排放能力,N20的累积排放量随开垦年限的增加而增加。
3.野外观测试验表明,土壤温度、水分、有机碳、全氮含量是影响CH4吸收的主要因子,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和土壤水分含量是影响N20排放的主要因子。
4.培养实验表明,天然草地对CH4吸收量随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5%10%25%50%);同一水分含量不同开垦年限的土壤对CH4吸收存在显著差异,其对CH4吸收量随农垦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当土壤水分含量为25%时,CH4吸收量达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