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摘要】: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颁布,为我国教育发展进入核心素养的时代领航启程。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为依托,基于各学科课程的本质特点和育人价值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在学习各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为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四个方面,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原则,明确了高中生物学课程所要实现的育人目标,引领教师今后教育教学实践的方向,指导教师进行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指导,笔者展开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整理阶段,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了国内外有关核心素养研究的体系框架、课程改革措施及教育实践模式。在此基础上对素养、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以及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了解读,阐述了指导课题研究的教育教学理论。第二阶段为调查阶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在学生层面和教师层面展开研究。针对学生进行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现状调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学生的生命观念素养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素养水平有待提高;社会责任素养水平相对薄弱。同时,针对教师进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现状调查,调查结果反映出在当前的教学实际中,一线教师承担的教学压力大,难以把握提高成绩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有待丰富,教学评价有待完善,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素养也有待提高。上述问题成为当前落实和推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阻碍,应结合具体情况提出学生方面、教师方面以及学校方面的解决建议。第三阶段为实践阶段,通过进行案例分析与教学实践活动,提出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所遵循的教学原则有:生命性、科学性、探究性、生活性、关联性以及发展性,适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包括:充分利用“自主学案”、渗透STEM教育理念、以大概念教学为主线、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开展实验探究与实践活动、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完成了新授课、科学史、实验课以及课外实践活动的教学实践案例,将这些原则和方法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最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不断推进和发展的实践过程,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期望在将来的教育实践研究中能够继续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