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汉初中生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摘要】:
应对方式是个体在应对过程中习惯于采用一套相近的认知和行为努力的手段、方法的概括化。它是个体的稳定因素与情景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作为一种中介变量,应对方式对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测验法和问卷法,辅助以访谈法等其它方法,对665名蒙汉初中生的应对方式以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蒙汉初中生应对方式的使用既存在共同性也存在差异性。求助,幻想、退避、忍耐四种应对方式不存在民族差异,问题解决、发泄两种应对方式存在民族差异。汉族初中生比蒙古族初中生倾向于使用发泄的应对方式,蒙古族初中生则比汉族初中生倾向于使用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
2.蒙汉初中生不同性别之间应对方式的使用差异不显著,女性仅比男性更倾向于使用发泄的应对方式。
3.蒙汉初中生应对方式的选择和使用存在年级差异。问题解决、求助、发泄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降低。退避和幻想的使用则呈起伏状,初一年级到初二年级呈上升趋势,初二年级到初三年级呈下降趋势。
4.蒙汉初中生应对方式的选择和使用既具有跨情景的一致性,又具有跨情景的不一致性。问题解决、求助、忍耐三种应对方式具有跨情景的一致性;退避、发泄、幻想三种应对方式则具有跨情景的不一致性。人际情景中蒙汉初中生要比考试情景中蒙汉初中生更倾向于使用退避、发泄、幻想三种应对方式。
5.蒙汉初中生的问题解决、求助、发泄、幻想、忍耐的应对方式分别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蒙汉不同民族初中生的不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存在民族差异。
6.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蒙汉初中生应对方式的采用存在民族、性别、年级和情景的差异。
7.幻想、问题解决、发泄和忍耐四种应对方式对蒙汉初中生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问题解决有助于心理健康发展,幻想、发泄、忍耐的应对方式不利于个体心理健康发展。
依据上述研究结论,本研究提出了一些教育建议,以期为民族地区蒙汉初中生应对教育的开展提供指导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