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试论多尼采蒂歌剧男高音风格及其对美声唱法的贡献

朝鲁  
【摘要】: 十九世纪是是大歌剧和喜歌剧在欧洲兴起的时代。在这一时期,涌现了大批的优秀歌剧作家和优秀作品。同时,美声唱法这种在很大程度上依托歌剧创作而得以发展的歌唱方法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继由阉人歌手开创的“美声唱法黄金时期”之后的又一繁荣时期。尤其是男高音,在这一时期作为歌剧中的主要角色扮演者真正的发展了起来。在这中间,意大利的歌剧作家多尼采蒂以其大量的优秀作品对美声唱法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但是,目前学界的研究目光大都聚焦在威尔弟、普契尼、瓦格纳等现实主义歌剧作者身上,对多尼采蒂的歌剧创作一般只给予普通音乐史学上的关注。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多尼采蒂歌剧创作对美声唱法尤其是男高音声部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本文从多尼采蒂歌剧创作中的男高音角色入手,通过对多尼采蒂歌剧创作中男高音唱段的创作风格、演唱技巧要求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多尼采蒂歌剧创作对美声唱法男高音发展所作的贡献。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结合十九世纪意大利的政治、文化形式,介绍多尼采蒂生平及其创作概况。第二部分,通过对多尼采蒂歌剧创作中的男高音角色及其代表唱段的介绍和分析,总结出多尼采蒂歌剧创作的艺术风格、特点。第三部分,从技术层面上分析多尼采蒂歌剧男高音唱段的演唱技术要求从而总结多尼采蒂歌剧创作对美声唱法的贡献。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笔者希望能够以尚现肤浅的笔触,为和笔者一样的男高音学习者们提示一种威尔弟、普契尼以外的,自然的、淳朴的、更接近美声唱法最纯粹技术要求的演唱风格。同时也希望学界能够给予多尼采蒂及其同时期的歌剧创作以更多的注意,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们对美声唱法的理解和运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莫成练;;怎样演唱外国歌剧选段——由青歌赛想到的[J];歌剧;2008年05期
2 李力;浅论民族歌剧中演唱技巧与形象塑造的关系[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3 陆小兵;;从美声唱法的发展与演变,看人们在各个时期的声乐审美趋向[J];音乐创作;2010年02期
4 夏冰;;从《哈巴涅拉舞曲》看比才歌剧创作风格[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1期
5 何静;;从三首咏叹调的演唱谈歌剧演唱风格[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王亚军;美声唱法与帕瓦洛蒂[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7 刘志;对三种“唱法”的提法之思考[J];人民音乐;2002年08期
8 聂亚平;刘明健;;多尼采蒂歌剧咏叹调新研究浅谈[J];艺术教育;2009年04期
9 万歌喉;;王莉:用美声唱响“江姐”[J];新远见;2009年05期
10 牛月莹;;贝利尼歌剧《清教徒》中《耳边响起他的声音》演唱风格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1 胡郁青;美声、民族唱法异同探微[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12 ;民族唱法的窍门(一)[J];校园歌声;2008年08期
13 廉玉柱;;浅析美声唱法的风格教学与历史演变[J];考试周刊;2008年41期
14 杨艾荃;;殷秀梅的美声歌唱智慧[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年07期
15 王志鹏;;正确认识和理解“Bel Canto”[J];大舞台;2010年08期
16 郭文景;;年湮代远的歌声[J];中国音乐教育;2010年12期
17 朱薇丽;;三种唱法之我见[J];艺文论丛;1994年01期
18 田玉斌;;盼望美声歌曲创作能更加繁荣[J];歌曲;1996年11期
19 杨忠衡;麦克·波顿改戏了[J];国际音乐交流;1998年Z1期
20 马新梅;;美声唱法及声音形象音色探析[J];科技资讯;2006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露;;高雅与通俗的“界定”——看戴玉强独唱音乐会有感[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刘仪华;;魅力永恒的《圣栎树》——浅论莱斯·默瑞的创作风格[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3 包钢;;彝剧表演艺术应当走新路[A];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1年
4 邓笛;;译者的风格[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5 胡玉璋;;歌剧《李向群》音乐创作谈[A];荆楚文化与民俗论丛——1997—2001湖北省群众文化获奖论文汇编[C];2001年
6 张蓉;;俄罗斯民族乐派歌剧浅析[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7 杨政业;;试论白剧艺术的创作风格[A];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1年
8 刘诗嵘;;歌剧演员要会表演[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9 薛高保;;理解与翻译[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10 房日晰;;论李白诗的飘逸风格及其成因[A];李白学刊(第一辑)——纪念李白逝世1225周年[C];198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2 凌宪初;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音乐伦理的精神意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卫英;重塑民族想象的翅膀[D];兰州大学;2006年
5 李东军;本诗学之“幽玄”理论与中国文论[D];苏州大学;2006年
6 石健;靳以综论[D];吉林大学;2011年
7 谷鹏;《白毛女》的传播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鲍同;山崎丰子文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宁琳;新生代小说创作与批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艳荣;1993:文学的转型与突变[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朝鲁;试论多尼采蒂歌剧男高音风格及其对美声唱法的贡献[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2 盛况;论美声唱法中的声情并茂[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庄虹子;改革开放后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梁译元;试论19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对美声唱法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薛蕾;美声唱法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融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克;对美声唱法声音概念的误解引发的习惯性态度及行为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刘琰;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共融性问题考察与反思[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8 陈芳芳;论美声唱法对民族唱法演唱技巧的影响[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9 李晶;论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的咬字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周音怡;福斯特歌曲作品的特征及其演唱[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立;歌剧女神卡拉斯[N];音乐周报;2000年
2 王静;把握个性是演好人物的关键[N];中国文化报;2004年
3 陈立;一部有关中国的歌剧[N];音乐周报;2005年
4 王信纳;歌剧演员嗓音的分类(四)[N];音乐周报;2001年
5 蒋力;人性的光辉 精神的丰碑[N];中国文化报;2005年
6 安翠云;韩国歌剧《黄真伊》登陆中国舞台[N];北京日报;2000年
7 钟严;歌剧,曾是意大利流行歌曲[N];北京日报;2001年
8 张咏华 伍斌;歌剧普及任重道远[N];解放日报;2003年
9 王信纳;歌剧演员嗓音的分类(一)[N];音乐周报;2001年
10 陈立;歌剧《阿伊达》的创作与经历[N];音乐周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