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思想政治课主体性教育思想与实施
【摘要】:当今,世界各国对教育都进行着改革,中国也不例外。从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到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这些国家级报告中,明确提出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中学思想政治课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如何扭转原有的旧格局,使之成为学生们喜爱的课程,达到育人的目的呢?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首先,主体性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它具有几大特征:开放性、民主性、科学性、启发性。中学思想政治课主体性教育思想,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常识、邓小平理论及公民品德内容的传授与启发,在民主的课堂氛围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愉快体验,自觉行动,使道德规范,理想信念内化为个体的品德,把中学生培养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主义“四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特点的具体方法,把这一思想贯穿到教学过程中。
其次,中学思想政治课主体性教育思想的提出与实施是时代的要求,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的需要。
第三,中学思想政治课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实施,要有一系列的措施做保障,如学校管理,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能力水平和实践品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与评价手段的创新,班主任工作,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学生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在学校系统中全方位营造出主体性教育实施的环境,中
学思想政治课主体性教育思想才能真正走向完善。
总之,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实施主体性教育思想有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有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并促使其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