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译著《化学入门》研究
【摘要】:
《化学入门》是我国近代第一部较系统介绍西方化学的中文译著,在我国近代化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该书是由西方传教士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 Martin,1827—1916)编译的理科系列教材《格物入门》中的第六卷,于1868年由同文馆首次出版发行。从结构、内容来看,《化学入门》为西方近代化学知识在晚清中国的传播、应用与普及奠定了基础。基于前人已有研究和相关文献,本文以《化学入门》作为主题,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工作要点如下:
1.对《化学入门》之前西方化学传入情况作综述,重点介绍了晚清传入的大量化学书籍及《化学入门》传入的背景。
2.从化学基本理论、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知识等方面对《化学入门》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指出《化学入门》具有内容灵活、图文并茂、理论联系实践、结构体系较完整等显著特点。通过《化学入门》的明亲版与增订版之间比较,归纳了两者之间的异同。
3.对《化学入门》与同时期几部化学译著的名词术语、实验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化学入门》一书在化学名词术语的确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书陈述的部分实验内容在现代化学教科书中仍有沿用。
4.初步分析了《化学入门》对中国化学教育和化学知识普及的影响。《化学入门》在晚清中国传播30年,丁韪良编著的教材及其重要内容在同文馆和大学堂的教学中一直在使用,还远播日本。《化学入门》紧密联系中国传统,立足解释医学、农业、日常生活,其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有益于在公众中普及化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