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对外直接投资比较研究
【摘要】:自1979年8月,国务院提出“出国办企业”以来,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呈逐年不断扩大趋势。特别是近二十年来,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市场都进入了经济全球化的模式,一体化和全球化成为了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发展也呈现迅猛势头。2002年中央在关于制订“十五”计划的“建议”中又明确要求我国必须要“走出去”,将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结合起来,充分进行利用,实现突破性的进步。“走出去”战略已成为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持续、稳定、协调、快速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我国现有的市场格局为买方市场,有效性需求不足,结构性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同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比,国内资源又相对短缺。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可以使企业寻找新的市场发展空间,开拓国际市场,而且有利于我国进行结构性调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从全球视野考虑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空间,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主动开拓和利用国外市场,参与国际分工,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移和升级,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和不可抗拒的客观事实。
从实践看,自l979年中国开办第一家境外企业到2009年底,中国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将近1.3万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对外直接投存量达2457.5亿美元,其中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997.6亿美元。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全球第五位。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UNCTAD)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主要的对外直接投资国。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是中国“走出去”战略的要组成部分,也是主动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举措。
从资源配置角度,中国一方面是资源大国,另一方面又是人均资源贫困国,人均资源占有量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分布极不均衡,这些对我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将十分不利。因而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弥补国内资源不足,就成为保证和促进我国经济稳步、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近两年,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并出现明显流动性过剩趋势,外汇储备规模也持续快速增长,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等不争的事实,都为我国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奠定了重要的外汇资金基础。
为此,客观的分析与评价我国“走出去”策略的实践,研究国际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实践,明确我国对外投资的方向与战略布局,探索中国式对外投资模式,进而选择适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发展模式以及未来发展战略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将立足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通过对典型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国家以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演进、投资主体及进入方式、规模、结构以及经济效应等多方面比较研究,为中国的对外投资战略选择提出建议与思考。
全文共分九部分:第1章绪论主要提出本文研究的问题及方向、研究的意义和研究的方法;介绍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最后指出本文在研究中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2章国内外文献综述。介绍国外学者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前期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学者在相关领域取得的成就及最新进展。?第3章对外直接投资相关理论。主要介绍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第4章中外对外直接投资演进过程比较分析。本章选择典型的发达国家日本、美国,以及与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的新兴经济体印度等三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演进过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演进过程,从中发现规律及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启示;第5章中外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及投资方式比较分析。通过对不同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主体选择及进入方式选择比较分析,选择出对中国有借鉴作用的对外投资模式;第6章中外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比较分析。本章以“金砖四国”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它们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存量进行横向及纵向比较分析,并对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状况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第7章中外对外直接投资结构的比较分析。本章通过对日本、美国、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及区域结构的对比分析,为我国的未来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作前瞻性分析;第8章中外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比较分析?。通过对海外直接投资经济效应的一般分析,进而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经济的影响,并对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效应做理论阐述和实证分析;第9章结论与政策建议。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四点结论:一是要加紧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战略;二是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相关服务体系建设;三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多元投资主体;四是构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网络化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