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染料分子内电荷转移的理论研究
【摘要】: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能源的需求在日益加大。同时,传统的天然能源,如天然气、石油和煤等在地球上的储存量却在逐渐减少,因而,寻求新能源是目前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其中,太阳能以其资源丰富和无污染等优势得到了人们的青睐。人们已经把目光投向了太阳能电池的开发和利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SCs)以其制造成本低廉、加工工艺简单、稳定性较高、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等优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核心部分即染料敏化剂分子,它吸收太阳光而被激发产生光电子并将光电子传递到TiO2导带(CB)上。染料分子被激发后产生电子-空穴对,电子和空穴分离后,以不同的方向在闭合回路中流动,产生电流,完成光电转换。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很大程度上受到染料敏化剂性能的影响。
本文以两种有机染料作为研究对象,染料分子PCDTBT以咔唑基团为电子给体(donor)和噻吩基苯并噻二唑基团为电子受体(acceptor);而染料分子9-蒽羧酸基轴向双取代硅酞菁则以9-蒽羧酸基团为电子给体、以硅酞菁为电子受体。理论研究中,我们采用量子化学的方法。运用含时密度泛函(TimeDependent-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理论中的TD-DFT/B3LYP/6-31G(d)参数对激发态性质进行计算。分别列出两个分子的已占有电子的能级最高轨道(HOMO)和未占有电子的能级最低轨道(LUMO)。染料分子PCDTBT吸收光谱的两个主要峰值614.90nm和395.00nm,分别是两轨道HOMO→LUMO和HOMO→LUMO+1电子跃迁的结果;染料分子9-蒽羧酸基轴向双取代硅酞菁吸收光谱的两主要波峰值659.92nm和653.34nm,分别是两轨道HOMO-2→LUMO和HOMO-2→LUMO+1电子跃迁的结果。利用三维实空间分析方法(3D)将染料分子的电荷转移特性可视化,包括:跃迁密度和电荷差异密度。利用二维(2D)实空间方法来分析电子-空穴相干性。
|
|
|
|
1 |
陈世怡;黄孜诚;李旭;颜佳华;林健敏;乔逸舟;何剑;李建康;;一种柔性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初步研究[J];红外;2011年05期 |
2 |
王红军;王艳蕊;关梦杰;高娟;;染料敏化纳米晶薄膜太阳能电池用染料敏化剂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师;2010年10期 |
3 |
苏树兵,宋世庚,郑应智,陶明德;NPC电池染料敏化剂的研究进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2年01期 |
4 |
于凌宇,冯玉萍;国际纳米太阳能电源研制技术新动向[J];今日电子;2002年09期 |
5 |
王泽滢;;用天然植物叶片为原料制备太阳能电池[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2期 |
6 |
林志东;刘黎明;郭云;达道安;;染料敏化TiO_2纳米晶多孔膜太阳能电池[J];材料导报;2001年10期 |
7 |
杨术明,李富友,黄春辉;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J];化学通报;2002年05期 |
8 |
高峰;成晓玲;胡社军;曾鹏;谢光荣;;染料敏化纳米晶TiO_2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06年01期 |
9 |
宋春梅;张亮;常飞;赵丹;王永光;;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高分子材料[J];化学教学;2011年07期 |
10 |
孙宝,郝彦忠,李伟,王禄;纳米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11 |
刘向阳;孙国锋;尚仲伟;;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
12 |
鲁厚芳,阎康平,涂铭旌;影响染料敏化二氧化钛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的因素[J];现代化工;2004年01期 |
13 |
秦冲;苑伟政;孙磊;乔大勇;;染料敏化纳米晶TiO_2太阳能电池[J];光电子技术;2006年01期 |
14 |
鄢进波;付德刚;;天然染料在纳米晶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J];染料与染色;2007年01期 |
15 |
周迪;佘希林;宋国君;;金属有机类光敏剂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J];贵金属;2010年01期 |
16 |
;新型印刷技术将太阳能电池印在纸上[J];技术与市场;2011年02期 |
17 |
冯蕾;程永清;秦华宇;罗东卫;;染料敏化TiO_2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9年03期 |
18 |
徐海云;田冬;徐俊;;基于卟啉类有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1年06期 |
19 |
黄昀昉,吴季怀;高效染料纳米晶太阳能电池[J];材料导报;2000年08期 |
20 |
赵俊锋;陈建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0年1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