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意义和路径研究
【摘要】:意识形态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价值观念体系。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将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为多数人谋幸福作为党和人民的价值追求,并把这种追求内化,成为一种信仰。党和人民正因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和指导思想,才不断地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内在需求。但是随着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浪潮的推进,把马克思主义内化为信仰的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条件下信息的不可控制性,各种社会思潮和马克思主义争夺群众,社会转型条件下利益分化和价值观念的多样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社会成员最初的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所以,首先要立足实际,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用它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同时还要用利益满足和实际支撑来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马克思主义走进基层。此外,党也要掌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特别是加强对网络意识形态的管理,只有多管齐下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的地位不变,也才能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把好舵。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其基本内容如下:第一部分:论述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意义。第一,阐述了在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内涵及表现;第二,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历史必然性;第三,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意义。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面临的挑战。具体有:第一,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瓶颈;第二,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出现的问题;第三,中国社会转型期多元化趋势的挑战,第四,网络信息化趋势的挑战。第三部分: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途径。第一,抓住根本,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社会思潮;第二,发挥马克思主义研究队伍的作用;第三,打好基础,发挥共产党人虔诚模范作用,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四,紧抓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关键,在全球网络信息化条件下提高党管意识形态的能力,掌握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