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并购的宏观因素研究

张元畅  
【摘要】:企业并购包括兼并与收购,国际上一般将二者合并使用,统称为MA,在我国称为并购。兼并是指两家或多家企业合并成为一家企业,往往是一家优势企业吸收其他的一家或多家企业。收购是指以达到控制为目的,通过现金或有价证券收购另外一家企业的行为。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出于对产业规模扩张或者资本的需要,产生了企业并购行为。当资本主义社会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度,并购开始出现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并购作为企业扩张和升级的便利途径,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将给并购各方带来深远影响。我国的第一起并购事件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而后并购开始成为企业寻求扩张的重要方式。2002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并购监管趋于规范和完善,企业并购获得了越来越好的外部环境,并购事件无论从数量和规模上来看都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给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化带来了机遇。目前,我国经济改革政策频出,经济发展面临攻坚阶段,加入WTO之后我国企业正面临着愈发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因此并购能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是否可以从并购中获得绩效的提高,在经济全球化、国内经济改革的浪潮中存活并且发展壮大起来追求长远发展实现企业规模扩张的战略目标,开始成为焦点。西方国家的并购行为发生较早。实践表明,通过并购行为,西方企业可以完成自身的快速发展。且从战略实施的角度看,企业也将并购视为重要战略手段。据统计,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已经经历了五次“并购浪潮”。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一次并购浪潮可以追溯至1895-1904年。而第五次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并购浪潮发生于1992-2000年。基于并购对企业的重要意义以及西方国家已经历的多次并购浪潮,学术界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并购行为研究已较为成熟。西方学术界已经对于企业并购行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目前国内关于并购的理论研究仍然较少,因此本文将结合我国经济情况进行相关研究。根据国内外过去关于并购的研究,影响并购的宏观经济因素主要包括资本市场行情、经济发展状况、货币供应、汇率变化以及利率等因素。宏观因素主要用于衡量对并购整体规模的影响以及整体绩效的影响。本文将遵循“提出问题--提出假说--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逻辑架构,在总结国内外现有的相关并购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情况,利用历史研究法,寻求并购的主要经济影响因素;用描述性研究试验方法,探寻不同影响因素对并购的影响机制;用实证研究方法,构架企业并购的经济影响因素模型,从定量分析中得出研究结论,验证提出的相关假说。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袁丹萍;并购评审工作是并购成功的关键[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998年03期
2 鹿朋;;并购活动与宏观因素相关性研究——基于中美两国数据的实证分析与启示[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刘亮;;并购监管宽严有道[J];资本市场;2006年09期
4 吕航;;企业并购与宏观因素相关性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3年27期
5 夏金华,谢科;企业如何有效避免盲目并购[J];当代经济;2005年01期
6 阎文星;试论企业的并购与重组[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2年04期
7 ;中国境外并购的趋势与动力[J];国资报告;2016年12期
8 张志军;;浅析中小企业并购的财务尽职调查[J];时代金融;2017年21期
9 张唯实;;并购与企业核心竞争力[J];发展;2007年08期
10 井华;;金融要为并购提供更加高效和优质的服务[J];国际融资;2012年11期
11 杨甦华;中国金融业的并购重组分析[J];中州审计;2004年12期
12 张贡生;王干;;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一个关于文献的综述[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3 张锐;企业成功并购五要诀[J];广东科技;2002年12期
14 张献;国际并购的股份管制法规[J];国际贸易问题;1998年07期
15 李源平;;浅析企业频繁并购的风险效应[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年04期
16 张玲;;并购是资本市场的主题[J];住宅与房地产;2015年23期
17 曹哲伟;王蕾;;金融工具在并购中的作用[J];清华金融评论;2016年04期
18 刘晓丹;陈志杰;阮超;;美国百年并购历史的启示[J];金融博览;2009年08期
19 张晓旭;姚海鑫;杜心宇;;连续并购的同伴效应与企业内部控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06期
20 洪崎;;洪崎:大并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J];银行家;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蔡庆丰;郭俊峰;;企业家的“影响力”与企业的异地并购——基于中小板实际控制人的实证发现[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7卷)[C];2016年
2 张芳芳;;我国公司并购中的若干问题探讨[A];第四届国有经济论坛——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贾广华;徐涛;李光兵;马小华;方瑞枝;陆素源;;从美国市场的并购经验展望中国即将到来的并购浪潮[A];创新与发展:中国证券业2013年论文集[C];2013年
4 张弢;;正确认识我国流通业的并购大潮[A];“银座杯”征文及“现代产权制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邓茂;;浅谈并购基金融资方式[A];创新与发展:中国证券业2012年论文集[C];2012年
6 赵玉华;;创新思路 推进市场化并购重组[A];创新与发展:中国证券业2013年论文集[C];2013年
7 洪涛;;中国并购市场2011年回顾与展望及投行并购业务发展战略分析[A];创新与发展:中国证券业2012年论文集[C];2012年
8 闫建霖;邳显;;关于我国并购基金发展的研究与思考[A];创新与发展:中国证券业2012年论文集[C];2012年
9 殷燕;;并购整合中投资者利益的保障[A];创新与发展:中国证券业2012年论文集[C];2012年
10 赵云;;发展中国家银行业并购“热”分析[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11 李小燕;;关于并购审计的几点思考[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大型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2 张博;邹德新;郑明星;李义宽;;影响竞技体育优势提升的宏观因素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13 李小燕;;关于并购审计的几点思考[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4 栾培强;;证券公司发展并购基金的战略选择[A];创新与发展:中国证券业2012年论文集[C];2012年
15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并购公会[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1(2004)[C];2005年
16 胡曙光;;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的话语权[A];投资经济专业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7 陈海声;梁敏霞;;企业技术并购的股权策略选择[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18 孙议政;王晓国;林煊;李厚啟;徐奕;吕晓峰;杨爽;;加拿大并购重组业务发展概况[A];创新与发展:中国证券业2012年论文集[C];2012年
19 闫建霖;;关于我国并购重组创新发展的业务实践与政策建议[A];创新与发展:中国证券业2013年论文集[C];2013年
20 肖尧;戴思勤;杜晓炜;;我国并购基金发展研究[A];创新与发展:中国证券业2012年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君慧;中国上市公司连续并购的市场反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2 魏星;中国公司并购中政府干预效应及其职能定位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3 唐绍祥;我国上市公司总体并购活动的时间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胡微娜;影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败的因素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5 刘朝晖;上市公司“并购系”有关问题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6 周业旺;基于复杂性科学的交通运输企业匹配并购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钱松;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中国矿业企业国外并购后整合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8 宋迎春;并购能力与并购绩效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9 肖东华;中国上市公司换股并购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10 吴三强;美国企业并购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1 乐琦;基于合法性视角的并购后控制与并购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2 赵显亮;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研究: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3 孙平;20世纪90年代美国公司并购及其效应[D];厦门大学;2002年
14 刘和平;欧盟并购控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15 梁卫彬;我国企业并购与政府的职能定位[D];复旦大学;2005年
16 张伟;公司并购的反垄断监管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7 胡罡;中国银行业并购研究:动因、效应及模式选择[D];湖南大学;2005年
18 艾青;纵向一体化与并购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9 鞠雪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并购的影响因素及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20 张国珍;绿色并购与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D];山东大学;202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元畅;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并购的宏观因素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马文丽;并购经验对连续并购行为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3 陈旭婕;复星医药并购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4 刘源;我国并购市场发展评价指数研究:基于产业整合视角[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5 胡超颖;绿色并购对中国高耗能行业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D];华东政法大学;2020年
6 赵宝春;我国企业并购现状及风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7 魏田田;南北车并购短期绩效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8 王茹;我国资本市场的并购套利机会发掘分析[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9 王丽;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10 魏海生;论我国公司并购法律制度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11 陈瑜;中国上市公司频繁并购现象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2 毕雄梅;并购企业的整合管理[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13 焦绪凤;论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14 吕博闻;大股东控制下的并购重组:掏空抑或支持[D];云南财经大学;2020年
15 李龙;我国上市公司换股并购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16 张岚;行业冲击假说下的我国并购活动波动性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7 陆毓;中航光电并购西安富士达的财务绩效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18 赵慧霞;我国企业跨区域并购的障碍因素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19 周金杨;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的协同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0 钱维娜;并购债信用评级:动因、机制及模式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香港电讯管理局:并购管理草案可能获通过[N];人民邮电;2003年
2 记者 孙绪闻;并购市场的“中国规则”[N];首都建设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朱茵;并购有望唱资本市场主角[N];中国证券报;2012年
4 证券时报记者 刘克;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并购大戏拉开帷幕[N];证券时报;2006年
5 记者 邵好;30家上市公司联合组建广慧并购研究院[N];上海证券报;2021年
6 本报评论员 刘亚峰;打造G股时代的透明并购[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7 中国工业报 杨静;国企并购重组:年内资本市场重头戏[N];中国工业报;2020年
8 本报记者 杜雨萌;A股年内1556起并购涉及1131家公司[N];证券日报;2020年
9 证券时报记者 蒋晔;并购将成资本市场主旋律[N];证券时报;2014年
10 记者 黄丽珠;’2006国内资本市场本土并购力量崛起令人瞩目[N];金融时报;2007年
11 本报记者 王小伟;业内人士:并购重组潮有望延续[N];中国证券报;2016年
12 本报记者 朱艺艺;长城影视联姻首映时代止步:浙系并购达人“落幕”[N];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
13 本报记者 王栋琳;为并购“劈山筑路”[N];中国证券报;2013年
14 本报记者 杜雨萌;年内A股市场发生421起国企并购重组[N];证券日报;2020年
15 本报见习记者 孟珂;“小额快速”并购重组激发市场活力[N];证券日报;2018年
16 记者 张慧敏;资本市场迎来并购重组新契机[N];北京商报;2013年
17 记者 昭明;并购市场如火如荼 移动互联戏份渐重[N];上海证券报;2013年
18 ;电信业并购事后审批[N];中国证券报;2003年
19 本报记者 王丽新;世茂服务并购加速扩规模 围绕用户与资产构建增长极[N];证券日报;2020年
20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完善并购重组不是放任炒壳[N];证券时报;201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