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优势与后发国家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
纵观世界经济史,各国你追我赶的现象比比皆是。14世纪,欧洲从最低点崛起并赶上中国;19世纪初,英国赶超荷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比英国起步晚一百多年的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替代英国登上了世界工业第一强国的宝座;日本在德川幕府时代赶上中国,在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劫后,短短20年便又赶上德国等先进的资本主义集团,成为第二大经济强国;20世纪60年代后,复兴的亚洲(包括亚洲“四小龙”、中国、印度以及东盟等国家)大大缩小了与先发国家的差距,成为最有希望的后发国家……可见落后的国家不等于永远落后,后来居上的事例在历史的舞台上不断的上演着。但是,这个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组国家(共有168个国家,大约占世界人口的1/3),它们从1950—1973年黄金时代以来经济正在不断趋于恶化①。在过去的1/4个世纪里,非洲人均水平完全停滞不前;拉丁美洲和许多亚洲国家的收入增长也是“步履蹒跚”,不但未能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反而这一差距正在逐步扩大,在全球化中有被“边缘化”的趋势。
综合看来,后发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无外乎两种:一是通过发挥后发优势加速经济发展,缩短与先发国家的差距,实现经济追赶;二是由于后发劣势的束缚使得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甚至逆转,与先发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可以肯定的结论有两点:一是后发优势是客观存在的;二是后发优势的实现是有条件的。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试图深入到纷繁的表象背后,揭示出后发国家后来居上的基础和内在机理,探索不同历史时期后发优势的运行规律。为什么当今多数后发国家与先发国家间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而少数后发国家却能够异军突起,快速步入先发国家行列?这些少数国家的经验究竟如何去认识和总结?是否具有推广的价值?本文试图探索出后发国家的最优发展路径,对后发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论文大致分五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章为后发优势理论综述,回顾了后发优势理论的发展脉络,提出了目前国内外后发优势理论研究当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为本论文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第二章是后发优势的理论假说部分。首先,根据后发优势的内涵及特性,建构了“后发优势——先发优势”三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