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易》看意境的生成
【摘要】:
《周易》作为中华文化的元典,反映了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类独有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很多学者从这些方面对《周易》进行了研究,使其研究一直如火如荼的进行,尤其是从《周易》角度对文学进行的探讨,更丰富了中国哲学与文学的联系:意境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学范畴,很多学者也从哲学角度对其生成阐发了自己见解,这方面学者多从儒释道对意境的影响来进行研究。本文从《周易》的角度探讨了意境的生成,使得中国元文化文本《周易》与中国特有文学范畴——意境联系了起来,这无论是对《周易》还是意境的研究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视角和拓展。《周易》的“象”的思维模式、生成思维以及转化思维无不与意境的生成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主体部分就是分别对《周易》和意境作了取象思维、生成思维、转化思维这三个方面的论述,从这三方面找到了《周易》与意境的联系,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揭示了二者在这三方面的共性;面对这种共性,本文最后从文化学意义上对这种联系进行了根源上的阐释:它是中国“天人合一”文化的表征,正是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孕育出了中国独有的文化哲学元典——《周易》,孕育出了中国独有的文学范畴——意境,孕育出了中国人独有的思维方式——取象思维、生成思维、转化思维;在此基础上,本文又指明了这种研究的现实意义: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压力愈演愈烈,我们如何在这种压力下寻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成为我们思考的重点,整体生成的思维正对我们寻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转化思维又对我们身处逆境时的心态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