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村镇建筑防灾减灾策略研究
【摘要】:
近年来,自然灾害对我国村镇造成的损失严重。相对于城市而言,村镇地区由于政府监管薄弱、经济水平相对落后,抵御灾害的能力相对较差等原因,一旦灾害发生,村镇居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势必受到严重的威胁。
目前,防灾减灾的研究多聚焦于城市,针对村镇防灾减灾的研究很少,然而相关统计表明,我国破坏性地震大多数发生在农村地区,造成死亡的人员总数近60%为农村人口,因此农村防灾减灾问题应充分得到重视。研究影响我国村镇灾害损失的客观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制定适合我国村镇现状的防灾策略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村镇防灾减灾的客观影响因素及防灾减灾策略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首先,围绕村镇特性,对比城市灾害,总结归纳了我国村镇主要地区的五种灾害—地震、地质、台风、火、洪水的主要分布特点和发生机理,并总结出地震灾害是影响我国村镇最为严重的灾种。第二,由于任何灾害的发生都与人口、资源、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研究村镇灾害与客观环境影响因素的关系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首先定性的分析了村镇灾害与人、环境、资源的关系,进而以地震灾害为研究对象,在收集了我国1995年—1999年5年间发生在村镇的震例和其灾区人口密度、人均GDP、直接经济损失等相关资料基础上,将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度法引入到村镇灾害影响因素分析中,以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两条主线,分析三大因素——人、环境及资源的影响程度排序,即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途径,提出减灾的控制因素和其可减灾程度。第三,本文总结村镇灾害的特点,从法规体系、建房主体及政府监管三方面剖析目前我国村镇防灾减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问题出发,结合村镇灾害特点,提出提升灾害预防能力的可行途径、方法和技术手段,为改变以往“重救轻防”的状况提供技术支持,为政府部门制定灾害抢险、救灾方案等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