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目标微粒群的转炉合金加入量优化研究
【摘要】:
转炉炼钢过程中,出钢时的脱氧合金化作为最后环节,决定吹炼成败。确定合金加入量是该过程的主要控制手段,其目的是使钢包中各个元素含量达到生产规程要求的同时尽量降低合金成本,因此,合金加入量优化模型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传统优化算法计算复杂,难以处理复杂的目标函数,因此,所建模型难以满足脱氧合金化过程复杂的实际生产的需要。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利用改进的动态邻域多目标微粒群算法(Dynamic Neighborhood 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DN-MOPSO),建立转炉合金加入量优化模型。
由于出钢过程对优化算法实时性和解集质量具有较高要求,本文对动态邻域多目标微粒群的收敛速度和优化解集的质量进行改进,使其更适用于合金加入量优化模型。首先,针对原始动态邻域多目标微粒群的收敛速度慢、解集完备性差的不足,提出扩展外部存储解集,并结合改进的邻域选择策略,以提高动态邻域多目标微粒群算法优化速度,同时获得完备的优化解集;此外,针对动态邻域多目标微粒群算法的优化解集分布不均的问题,引入基于自适应网格的解集维护方法,使算法能够得到分布均匀、具有较好多样性的优化解集,为决策者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最后,将改进后的动态邻域多目标微粒群算法应用于转炉合金加入量优化模型,利用钢厂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仿真,验证了改进算法的优良性能和合金加入量优化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方法对转炉炼钢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
|
|
1 |
宋作斌
,王韶燕;输液中的微粒[J];天津护理;2001年05期 |
2 |
阎淑萍;制造微粒的好方法[J];河北化工;1994年02期 |
3 |
郭秀春;塑料微粒及其加工应用前景[J];上海塑料;1995年02期 |
4 |
绿都;浮游微粒:无形的杀手[J];安全与健康;2002年17期 |
5 |
刘国荣
,李井怀
,李静
,郭士伦
,王林博
,李安利;微粒自动寻找、定位和精确再定位技术研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4年00期 |
6 |
李建,刘存业,梁一平,任洪湘,邓昭镜,刘昌信;溅射法制备Ag/Ag_2O超微粒子的分析[J];物理学报;1994年11期 |
7 |
于丽萍!辽宁;空气中的浮游微粒与人体健康[J];环境导报;1998年03期 |
8 |
膝怀方;单颗微粒的筛选[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1982年03期 |
9 |
胡初潜;从含微粒锌的溶液中分离镓[J];稀有金属;1991年06期 |
10 |
李发伸,杨文平,薛德胜;纳米Fe微粒的制备及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
11 |
張四維,蔣宁一,王毓芬,黄材馨,張椿年,呂偉青;普魯卡因青霉素微粒結晶的研究[J];化学世界;1958年03期 |
12 |
傅亚光;谨防汽车微粒与一氧化碳[J];家庭医学;1996年22期 |
13 |
北京冶金设备研究所喷涂枪研制组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激光测速组;BPT—1型火焰喷涂枪粉末微粒飞行速度的测量[J];冶金设备;1983年05期 |
14 |
窦光宇;氧化氮、氧化硫—浮游微粒的元凶[J];福建化工;1997年02期 |
15 |
曹宫衡;化工产品造粒的聚集力及强度理论[J];化工进展;1985年05期 |
16 |
赵崇涛,朱则善,曾春柏,徐艳莲,张国忠;用硫酸锰电生媒质微粒MnO_2氧化甲苯[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
17 |
;介绍一种农药使用的新技术——静电喷雾[J];林业实用技术;1974年01期 |
18 |
王贤清,B. Y. H. Liu , D. Y. H. Pui;荧光性微粒在气溶胶及微粒技术中应用的研究[J];化工学报;1983年03期 |
19 |
郭鹤桐;;微粒与基质金属在复合镀层中的作用[J];电子工艺技术;1992年03期 |
20 |
陈杏生,沈友廉;V_2O_5生产中含钒废水微粒钒的回收[J];江苏冶金;199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