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催化C-S偶联反应及含硫杂环化合物的合成
【摘要】:C-S键的形成在含硫化合物的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C-S偶联反应的研究在合成方法学中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经过近三十年的研究,过渡金属催化尤其是Pd和Ni催化的C-S偶联反应已经研究的比较成熟,但是相对于Pd和Ni来讲,铜廉价易得且毒性很低,所以铜催化的C-S。偶联反应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由于铜催化剂的活性较低,文献报道的C-S偶联反应仅局限于碘代芳烃、活泼的溴代芳烃,如何用铜催化钝化的溴代芳烃和廉价的氯代芳烃以及反应的选择性研究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题是为钝化的溴代芳烃和氯代芳烃与硫酚的偶联反应提供一种高效的铜催化体系,同时研究二卤代芳烃的化学选择性。
经过条件的筛选,我们得到了铜和配体有效地催化C-S偶联反应的条件:ArBr或ArCl (0.75 mmol)、ArSH (0.5 mmol)、CuBr (20mol%)、配体1,2,3,4-四氢-8-羟基喹啉(20mol%)、Cs2CO3 (1.0 mmol)、DMF (1.5mL)、在氩气下130℃反应48h。
在我们筛选的最优条件下,我们利用廉价的溴代和氯代芳烃高收率的合成了一系列芳基单硫醚并选择性的合成了对称的与不对称的芳基二硫醚。实验结果证明了我们的铜催化体系不仅高效、空间位阻对其影响很小,而且具有很好的官能团容忍性和很高的化学选择性。
在上述课题研究的启发下,我们成功的引入铜催化体系,利用邻溴芳基炔和硫化钠经过加成偶联闭环合成了[1]苯并噻吩基[3,2-b][1]苯并噻吩(BTBT)和苯并噻吩(BT)类化合物。
|
|
|
|
1 |
黄卫国,贺德华,刘金尧,李仕,朱起明;甲醛与甲酸甲酯的偶联反应 Ⅰ.杂多酸的催化作用[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1998年03期 |
2 |
王保伟,马新宾,韩森,许根慧;固定床中CO气固相偶联反应制备草酸二乙酯的研究(英文)[J];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2000年04期 |
3 |
蒋建中;蔡春;;微乳介质中卤代芳烃Ullmann偶联反应[J];应用化学;2006年10期 |
4 |
江玉波;苏长会;张达;匡春香;;溴代烯烃在金属催化偶联反应中的应用[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9年05期 |
5 |
雷正兰,陈栋梁,刘万楹;氧对非平衡等离子体甲烷脱氢偶联反应的影响[J];化学通报;1997年09期 |
6 |
杭德余,章于川,叶昆元;偶联反应合成多氟联苯液晶化合物[J];精细化工;2003年04期 |
7 |
万有志,范慧,张小强;单偶氮及双偶氮苯咔唑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精细化工;2005年08期 |
8 |
潘继杰;黄星;孙笑非;何健;崔中利;李顺鹏;;利用偶联反应光度法检测甲磺隆[J];农药;2007年02期 |
9 |
张春庆;陈畅;张红霞;李杨;王玉荣;;用环氧化液体聚丁二烯作丁二烯负离子聚合偶联剂(英文)[J];合成橡胶工业;2008年05期 |
10 |
南光明;程素玲;刘美英;付建华;李佳;;钯催化以新型亲电试剂为底物的Suzuki偶联反应性能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7期 |
11 |
林庆扬;黄继泰;;胺基偶联剂与酸活化粘土的偶联效果检测[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3期 |
12 |
张兴英,金关泰;用氯代醋酸乙酯偶联的溶液丁苯橡胶的合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1期 |
13 |
曾志定;多阶半微分电分析法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J];中国公共卫生;1993年05期 |
14 |
张秀玲;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进展[J];低温与特气;1996年01期 |
15 |
陈新兵,安忠维,刘骞峰,甘云清;超声条件下合成4-戊基(4-丙基)双环己基联苯[J];合成化学;2000年04期 |
16 |
吴春,李健,孔琪;纤维素氧膦-钯催化有机锡试剂和酰氯偶联反应的研究[J];化学通报;2001年03期 |
17 |
吴春,李健,聂芊;用正交试验选择有机锡烷偶联反应的最佳催化条件[J];化学与粘合;2001年03期 |
18 |
刘希东,宋仲容,郭惠;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偶联反应的光谱特性及其分析应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19 |
许华建;汤琳;张博;郑法银;冯乙巳;;非膦配体Pd催化的偶联反应发展进程[J];有机化学;2010年02期 |
20 |
钱祯观;叶率官;;酶偶联反应测定鱼中的次黄嘌呤和黄嘌呤(萤光光度法)[J];化学试剂;1986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