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架构混凝土基础理论研究

汪振双  
【摘要】:混凝土是最大宗的建筑材料,它的研究和应用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随着我国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推进,高层、超高层和大跨建筑的出现,混凝土材料已成为重大土木建筑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关键和依托。然而,混凝土是一种多层次不均质的复合材料,使得混凝土的破坏和变形状态十分复杂,给混凝土结构模型的研究带来诸多困难。在众多的结构模型当中,往往忽略了粗集料的空间排布对混凝土应力的影响。此外,混凝土设计理论仍停滞在以水胶比为核心的水泥石结构模型理论上,忽略了粗集料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 本文在水泥石结构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到混凝土材料中粗集料的空间排布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提出架构结构模型。混凝土架构结构模型认为混凝土材料是由粗集料、砂浆和二者之间的过渡区组成。在普通混凝土粗集料架构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颗粒填充堆积原理研究混凝土架构的形成,提出架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并对架构混凝土的性能进行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包括: 1.针对当前混凝土所有研究成果不具可比性,提出参照混凝土,结合混凝土架构结构模型,提出砂浆比偏离参数,建立架构混凝土砂浆比偏离强度公式,为架构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奠定基础; 2.从混凝土的架构结构模型出发,采用对比试验对普通混凝土的架构进行分析,研究粗集料的岩性、最大粒径、体积用量以及再生粗集料在混凝土中的架构作用,建立再生粗集料混凝土架构结构模型的砂浆比偏离强度公式; 3.结合颗粒填充堆积理论,从架构混凝土的密实性原则出发,对单粒径粗集料和连续级配粗集料的当量配位数进行研究。在考虑粗集料架构的基础上,研究混凝土中粗集料的架构贡献强度; 4.提出以砂灰比、单位用水量W和砂浆比偏离δSW三个参数来设计架构混凝土。在栓塞因子的基础上,提出真实水胶比概念,对架构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校核; 5.利用双层倒塌落度筒试验装置,对架构混凝土的流变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混凝土抗冻性和抗渗性的标准试验方法,对架构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研究。结合损伤力学原理,利用抗冻因子对架构混凝土的抗冻性进行评价。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尹逊哲;欧阳文学;;对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07期
2 丁丽芳;姚志玉;刘永奎;;预拌混凝土坍落度失控原因分析[J];商品混凝土;2011年05期
3 王立久;迟耀辉;喻正浩;;滤水混凝土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2006年06期
4 宁夏;孙继成;崔源声;王觅;;混凝土生产过程碳排放盘查分析[J];商品混凝土;2011年06期
5 章辉健;;聚羧酸减水剂在水阳江桥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年07期
6 曾文雄;;新拌水泥混凝土工作性的测试方法[J];广东建材;2006年02期
7 尹家美;;淮安地区预拌混凝土行业废渣的利用[J];江苏建材;2007年03期
8 蓝芳;;混凝土的浇注与密实成型技术的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14期
9 李书英;;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选择[J];河北化工;2011年09期
10 夏铭,李长永,赵顺波,刘春杰,赵永义;人工砂粉煤灰混凝土试验研究和配合比设计[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5年04期
11 杜法忠;卢春青;李春燕;;泵送混凝土成本控制的分析[J];莱钢科技;2006年04期
12 辛艳坤;隋艳玲;张志刚;;粉煤灰混凝土的试验研究[J];包钢科技;2011年01期
13 陈铁;;如何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J];黑龙江冶金;2011年03期
14 黄培冀;;复合外加剂在高抗冻混凝土中的应用[J];石油工程建设;1987年06期
15 林炳星;粉煤灰在滑模摊铺水泥砼路面工程中的质量控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5年05期
16 丁蓓;刘加平;刘建忠;;引气剂稳泡机理及其改善混凝土冻融耐久性能的研究[J];混凝土;2006年11期
17 李迁;;纤维品种和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18 马康兵;;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波动与控制对策[J];商品混凝土;2011年05期
19 蔡基伟;李北星;周明凯;胡晓曼;;石粉对中低强度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0 谢光磊;张卫萍;;粉煤灰掺合料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广西轻工业;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安岭;路来军;;耐海水腐蚀混凝土控制技术[A];全国混凝土新技术、新标准及工程应用——“全国混凝土新技术、新标准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混凝土质量委员会和建筑材料测试技术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占亭;谢信全;姚泉智;;浅谈工地搅拌站自拌混凝土的控制要点[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3 王小林;;混凝土公司贯彻ISO9001标准的控制要点[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4 辛杰;牛鹏翔;;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原因及施工技术控制措施[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7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C];2007年
5 杨春菊;;水泥混凝土的质量控制[A];海南省公路学会2005年年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5年
6 胡琳臻;曹保良;;浅议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因素[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7 韩娟;陈志华;王小盾;;清水混凝土及其工程应用研究[A];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马大勇;李长武;;聚羧酸减水剂在京津城际铁路中的应用[A];2008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五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桂玲;王玉岭;;混凝土应用中的一些问题与思考[A];“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2008年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马超云;;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A];晋冀鲁豫鄂蒙川云贵甘沪湘渝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河南、贵州、重庆分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振双;架构混凝土基础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梁丽敏;生态种植型混凝土的制备、多孔结构及其伪装特性[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王军;相变控温混凝土的理论基础研究和制备[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侯东伟;混凝土自身与干燥收缩一体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5 李林;珊瑚混凝土的基本特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6 杨文萃;无机盐对混凝土孔结构和抗冻性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李美利;混凝土潮湿养护效率的电阻率评价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杨林虎;橡胶集料混凝土的微观解析及其结构理论的探索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黄文新;广州地铁混凝土结构在环境多因素作用下抗侵蚀耐久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马军涛;LDHs-MK复合防御体系改性混凝土及其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鑫鑫;孔隙水对混凝土静力特性的影响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2 薛龙;混凝土的抗裂性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年
3 陈烨;环境作用下混凝土的响应特征及性能变化的当量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吴文选;内养护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及其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骑彪;斜拉桥索塔混凝土防止开裂的控制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6 张曼;受损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7 彭琪雯;工农业废弃物在混凝土中的资源化再利用[D];浙江大学;2013年
8 王丽娜;考虑应变速率影响的混凝土单轴受压本构关系试验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玉民;抗冻融混凝土的研究与制备[D];长安大学;2010年
10 陈喜旺;石灰石粉对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影响[D];清华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斌;工业和生活废弃物的利用与混凝土的使用安全[N];中国建材报;2011年
2 刘欣;北达软致力于企业架构的本地化发展[N];建筑时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于翔;IBM构建架构师培养四级体系[N];网络世界;2010年
4 美《Network Worid》专栏作家 Scott Bradner;互联网正在走向终点吗?[N];网络世界;2010年
5 刘克金;浅谈大直径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质量的控制[N];伊犁日报(汉);2011年
6 刘庆;BI架构“双节棍”[N];网络世界;2006年
7 ;华为3Com Quidway S3952P-EI交换机基于弹性架构设计[N];电脑商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赵东;国大药房的云计算“良方”[N];计算机世界;2011年
9 广;WinFast GeForce2 MX亮相[N];计算机世界;2000年
10 IDS Scheer中国高级顾问 蒋友丽;浅析ARIS在业务流程架构设计中的应用[N];中国冶金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