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裂纹起裂扩展规律及锚固效应研究
【摘要】:岩体内部分布很多非连续的结构面,许多岩土工程的失稳破坏是由裂隙扩展贯通引起的,裂纹扩展中的相互作用及贯通机制是岩石断裂力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采用大连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单双轴试验压力机,对含有中心对称双裂纹的石膏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通过多组不同的岩桥倾角的试件,比较分析岩桥倾角对裂纹扩展贯通模式、起裂应力及峰值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轴压缩作用下随着岩桥倾角β增大,岩桥区域裂纹贯通模式由张拉型逐渐演化为拉剪复合型和剪切型,试件峰值强度逐渐降低。
采用颗粒流软件PFC2D,利用函数模块追踪裂纹扩展过程和微裂纹数量,实现了对含有不同岩桥倾角的预制双裂纹材料在单轴压缩作用下裂纹扩展贯通过程的模拟,并与室内模型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颗粒流程序可以很好地模拟脆性岩石材料在压剪作用下裂纹的贯通过程。本文结论对从细观角度、应用非连续介质理论研究裂隙岩体的扩展规律这一新方法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SPRING弹簧单元模拟锚固段的锚杆与岩体间的剪切关系,并利用扩展有限元方法,实现单轴压缩作用下加锚岩体裂纹的起裂扩展过程模拟,分析了锚固距离、锚固角和锚固力等因素对起裂荷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锚固距离H增大,起裂荷载逐渐减小并趋近无锚固的情况N0;当锚固角α从0°~180°增加,起裂荷载先降低后增加:45°α130°时,锚固作用呈现负效应(起裂荷载低于N0);随着锚固力的增加,锚杆的增强作用和负效应均会加强。
|
|
|
|
1 |
龚汉松;杜传杨;;声发射预报地震的岩体力学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08年12期 |
2 |
刘希国,赵红平,吴永礼,张双寅;裂纹在冲击载荷作用下起裂的临界载荷面[J];爆炸与冲击;2001年03期 |
3 |
胡柳青;李夕兵;龚声武;;冲击载荷作用下裂纹动态响应的数值模拟[J];爆炸与冲击;2006年03期 |
4 |
王军;;节理岩体概化力学模型研究[J];采矿技术;2008年05期 |
5 |
钟嘉高;梁杏;任志刚;;岩体裂隙等效水力隙宽的统计确定方法[J];地质科技情报;2007年04期 |
6 |
任伟中;节理围岩特性及其锚固效应模型试验研究[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
7 |
任伟中,朱维申,张玉军,永井哲夫,孙建生;开挖条件下节理围岩特性及其锚固效应模型试验研究[J];实验力学;1997年04期 |
8 |
范留明,李宁;基于模式识别技术岩体裂隙图像的智能解译方法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4年02期 |
9 |
蒲有林;;预应力锚索在石窟文物保护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年19期 |
10 |
钟霞;王驹;黄树桃;王树红;高敏;;基于GIS技术的岩体裂隙分形特征研究[J];铀矿地质;2011年01期 |
11 |
邵冬亮;李术才;李明田;张波;张功实;;单轴压缩条件下不同裂纹制作方式的裂纹破坏分析及其声发射特征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3期 |
12 |
刘希国,蒋元兴,赵红平,吴永礼,张双寅;冲击载荷下纤维复合材料裂纹起裂的实验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2年02期 |
13 |
张思峰;周健;宋修广;李术才;;预应力锚索锚固效应的三维数值模拟及其工程应用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2006年02期 |
14 |
夏元友;陈泽松;顾金才;张亮亮;郑筱彦;;压力分散型锚索受力特点的室内足尺模型试验[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
15 |
姜复本,刘宝琛,蔺书田;用Moire条纹倍增法测量裂纹尖端应变场[J];力学学报;1981年04期 |
16 |
刘承;苏先基;;用动态焦散线方法研究圆环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破坏机理[J];实验力学;1988年04期 |
17 |
本刊通讯员;;秦岭特长隧道岩体裂隙水涌水量计算的双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通过铁道部技术鉴定[J];学术动态;2000年03期 |
18 |
郑纲;岩体裂隙三轴应力渗透规律的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4年01期 |
19 |
董蕙茹,郭万林;复合型裂纹起裂角厚度效应的实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4年04期 |
20 |
李亚萍;许建东;于红梅;;甘肃北山花岗岩裂隙几何学特征研究及岩石质量初探[J];地震地质;200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