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碳内电解强化厌氧/好氧系统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摘要】:印染废水高浓度、难降解的特性决定了单独使用厌氧法或好氧法难以达到满意的处理效果,而厌氧-好氧法相对于其他生物法具有污染物去除效率高、运行稳定、耐冲击负荷能力强等优点,并且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已经被证明能同时有效地去除印染废水的色度和有机碳。厌氧反应器以相对低的运行成本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到一定程度,为后续的好氧处理节省了大量的动力消耗。所以高效厌氧反应器技术成为此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关键。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作为近年来应用最为广泛的高效厌氧反应器,具有结构简单、处理负荷高、无需曝气及搅拌设备、无需污泥回流设备、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等优点,但仍然受限于颗粒化速度慢等问题。颗粒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产甲烷菌生长缓慢,非常容易受到pH、DO、温度、有毒物质等环境条件的影响。
本课题将铁-碳层(ZVI/AC)内置于UASB反应器,利用零价铁的还原性,通过发生铁-碳内电解反应,创造出适宜产甲烷菌生长的厌氧环境,从而提高厌氧/好氧连续反应器系统的处理效率。在进水COD浓度为5000mg L-1,偶氮染料浓度为100mg L-1,厌氧段水力停留时间为24h的条件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铁-碳层的加入使UASB反应器的厌氧环境得到很大改善。pH维持在6.3-6.8之间,氧化还原电位始终处在-300mV以下,接近产甲烷菌的最适生长条件,促进了污泥的颗粒化,使厌氧段的COD去除率从60%提高到90%。对于相同的最终出水COD浓度,UASB反应器中铁-碳层的加入使系统的总水力停留时间有了很大程度的缩短。当好氧段水力停留时间为16h时,最终出水COD浓度从230mg L-1下降到80mg L-1。
2、铁-碳内电解反应产生的Fe2+不仅在厌氧段增强了污泥的颗粒化,而且在好氧段转化为Fe3+,与深色的自动氧化产物形成絮凝沉淀,使最终出水的色度降低。当好氧段水力停留时间为16h时,总脱色率从94.82%提高到98.22%。另外,铁-碳内电解反应的某些产物可能促进了好氧段硝化细菌的生长,从而提高了氨氮的去除率。而芳胺的矿化主要发生在厌氧段,且受内电解反应影响不明显。
3、铁-碳内电解反应促进了厌氧段产甲烷菌的生长,同时有利于好氧段某种可能与染料降解有关的细菌的生长。
|
|
|
|
1 |
曹慧敏;吴新泉;宋爱华;;内电解-UASB-生物接触工艺处理糠醛废水[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03期 |
2 |
但锦锋;袁松虎;刘礼祥;吴晓辉;解清杰;章北平;陆晓华;;皂素废水处理工程的设计与调试运行[J];环境工程;2006年04期 |
3 |
刘士鑫,郭平,赵立志;内电解法与Fenton试剂法在压裂返排水处理中的联合应用[J];化工环保;2004年S1期 |
4 |
黄秀山,余宗学;高浓度有机化工酸性废水集中预处理[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
5 |
但锦锋,祁璟,陆晓华;内电解法预处理皂素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12期 |
6 |
左生龙,朱艳芝,刘亚奇,马迁,迟正平;内电解-厌氧-好氧工艺处理垃圾渗沥液的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2年10期 |
7 |
刘剑,马鲁铭,赖世华;催化铁内电解/生物膜法处理化工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4年11期 |
8 |
樊金红,徐文英,高廷耀;铁内电解法处理硝基苯类废水的机理与展望[J];环境保护科学;2004年03期 |
9 |
李黎,阮新潮,曾庆福;微波加强铁碳内电解处理活性艳蓝KN-R溶液实验装置影响因子正交实验分析[J];化工科技市场;2005年02期 |
10 |
徐元规;;海綿鎘的分析方法[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1958年02期 |
11 |
周旋;刘慧;王焰新;史郁;程睿韬;;内电解预处理酵母工业废水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11期 |
12 |
张惠灵;罗明;伊江明;;超声波强化内电解对对-硝基苯酚的处理[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12期 |
13 |
薛方亮;张雁秋;;染料废水处理技术最新研究进展[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7年02期 |
14 |
李海英,石宝龙,柳荣展;染料废水内电解脱色效率与染料结构的关系[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1999年01期 |
15 |
李海燕,高旭光,安立超;高浓度有机酸性工业废水处理站设计[J];工业水处理;2000年08期 |
16 |
武维闲;邢新会;冯权;;铜铁内电解与A/O生物法处理煤气化废水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S2期 |
17 |
孙华,洪英,高廷耀,周增炎;染料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探讨[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10期 |
18 |
叶张荣,马鲁铭;曝气催化铁内电解法预处理混合化工废水[J];化工环保;2004年06期 |
19 |
苗利;中小型制革企业生产废水全物化处理[J];中国皮革;2003年01期 |
20 |
卢平,刘丰山,何海燕;内电解-混凝-吸附法处理松香及樟脑生产废水[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