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对海底结构物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周丹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面飞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油气资源巨大消耗,经济发展面临巨大考验。天然气水合物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有开发前景的替代能源之一。然而,当环境条件改变时,破坏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稳定性,释放出大量的气体和水,极大地降低海底沉积物工程力学特性,引起海底土体软化、边坡失稳、海底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而毁坏海底工程设施,如海底基础、管线、钻井平台等。 由于水合物分解过程极其复杂,加之研究深海环境困难重重,目前关于水合物分解对海底结构物影响的研究较少,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现阶段有必要通过数值模拟手段针对水合物分解对水合物沉积层及其上工程设施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便为今后大规模海底开发活动提供参考。本文主要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水合物分解对海底结构物的影响规律,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为研究水合物分解过程中水合物沉积物模量软化和强度衰减的过程,采用应力释放法,建立能够考虑水合物分解软化的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开发了相应计算程序,并通过计算算例分析该程序的可靠性。 (2)首先,利用该程序计算水合物分解对海底斜坡稳定性影响,设计三种计算工况,分别研究模量软化和强度衰减对斜坡变形的影响。然后,进一步讨论水合物分解过程中斜坡上面不同厚度覆盖土层对斜坡稳定性和变形的影响。 (3)然后,分析在水合物沉积层中布设桩基础,当桩基础位于地层不同深度时,考虑桩端部承载力不同,分别比较桩端部在水合物层中和下部沉积层两种不同工况,分析水合物分解对桩基础及附近土层应力和变形影响规律。 (4)最后,研究桩基础距离水合物层不同距离时,水合物分解对桩基础的影响。对比设计了间距为10m,50m,70m和80m四种计算工况,以分析桩基础与水合物层间安全距离是多少时,水合物分解对桩基础应力和变形影响最小,可以忽略。以期为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中海底桩基础的布置和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志强,陈建文,龚建明,肖国林,文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BSR成因[J];海洋地质动态;2004年06期
2 杨怀春;桩海地区海底结构调查技术及应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4年04期
3 ;神奇美妙的海底公园[J];少儿科技;2005年04期
4 王自磐;海底有机体-沉积物关系的研究与剖面照相技术[J];海洋科学;1982年03期
5 金波,仇祥华;关于海底底质不稳定性及其调查方法[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3年01期
6 李向维;波浪作用下砂质海底的瞬态应力[J];力学与实践;1989年06期
7 杨作升,G.H.Keller,陆念祖,D.B.Prior,林天充,B.D.Bornhold,许卫东,L.D.Wright,J.Suhayda,曹立华,W.J.Wisenman;现行黄河口水下三角洲海底形貌及不稳定性[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1期
8 陈新;21世纪人类生存新空间——海洋家园[J];百科知识;2000年03期
9 Pratson L F ,高丽峰;大陆边缘演化背景下的海底不稳定性初探[J];海洋地质动态;2001年12期
10 路原文;;动物也讲【孙子兵法】[J];环境;2003年10期
11 杨光;海底“烟囱”——另一个生命世界[J];中学生物学;2005年01期
12 严铭湖;;神秘的海底“铁塔”[J];大科技(科学之迷);2005年04期
13 ;海底喷泉加速铜器时代进程[J];大自然探索;2006年06期
14 施鹤群;;海底魔影(二)[J];小学科技;2007年11期
15 陈奇;石要红;潘毅;补家武;;基于Downhole工艺的海底静力触探及其设备研制[J];海洋工程;2007年04期
16 张茹静;;第一部分 概况 海底居住基地概况[J];海洋通报;1979年01期
17 郑天愉,姚振兴,谢礼立;海底强地面运动计算[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5年03期
18 张镇海;海洋工程地质研究的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1989年01期
19 Richard Lipkin;乔金平;;海底的喧嚣[J];世界科学;1989年01期
20 车巍;;红海海底奇观[J];世界博览;199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如伟;张宝金;文鹏飞;;神狐海域含水合物沉积层叠前反演研究与识别[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卢博;潘福林;张福生;黄韶健;李赶先;;南沙群岛海底声学性质:分析与研究[A];第六届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第五届广东海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3 马力;;海底介质特性反演方法研究[A];2004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王迅;姚陈;;对海底径向波介质条件的理论地震图研究[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5 顾汉明;王家映;宋先海;朱光明;李庆春;;从海底多分量记录中提取海底各层反射振幅系数方法[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严家斌;何继善;柳建新;;海底天然电磁场特征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蒋立军;杜文萍;;海底浅地层剖面声呐的数字信号处理[A];中国声学学会199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99]论文集[C];1999年
8 彭朝晖;;粗糙海底中简正波耦合系数的计算[A];中国声学学会199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99]论文集[C];1999年
9 姚陈;陈祥国;;海底三分量反射地震的理论地震图研究[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10 曾娟;郭圣明;陈耀明;;声场波数积分方法和数值计算[A];2004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高伟;南海沉积物的水合物声学特性模拟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2 孙建业;海洋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实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涂运中;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地层钻井的钻井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4 杨明军;原位条件下水合物形成与分解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于锋;甲烷水合物及其沉积物的力学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刘瑜;二氧化碳地下封存与强化采油利用基础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郭永刚;海底声参数反演研究与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8 刘锋;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引起的海底滑坡与环境风险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9 陈多福;海底天然气渗漏系统水合物形成分解动力学及微生物作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10 吕琳;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属性)的神经网络识别方法及软件开发[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晞冉;天然气水合物藏物性参数及注热开采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 姚蕾;多孔介质中水合物的核磁共振成像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黄兴;水合物对多孔介质渗透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宋琦;多元复杂体系水合物生成的实验及热动力学模型研究[D];常州大学;2010年
5 张大平;加速合成四氢呋喃水合物实验研究及水合物地层钻探扰动有限元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周丹;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对海底结构物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郭长松;气体水合物生成特性基础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刘天乐;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地层钻井用聚合醇钻井液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9 杨晓云;天然气水合物与海底滑坡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10 马庆涛;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剪切强度及井壁稳定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疆戈 张留熙;我国口径最大的海底原油管道贯通[N];中国石化报;2004年
2 记者 潘治;生命来自海底石[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3 邱恒明;海底捞的管理法宝:将员工当做客户一样来服务[N];经理日报;2011年
4 朱馨 孙湫词;我国科学家再赴大洋海底找矿[N];中国矿业报;2009年
5 陈广喜;我国在西南印度洋中脊首次成功实施海底地震探测[N];中国海洋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向杰;陶春辉:海底“淘烟囱”[N];科技日报;2009年
7 朱小兵;IT业可不可以有“海底捞”?[N];计算机世界;2010年
8 吴阿仑;海底捞:中国商海浮现管理“乌托邦”[N];经理日报;2011年
9 陈新;用高科技探求海底奥秘[N];中国矿业报;2004年
10 蒋璐阳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亚洲区市场及公共事务部总监 常博逸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亚洲区总裁 张可 译;海底捞印象[N];经济观察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