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VLCC压载水舱中泥沙沉淀的数值模拟

李京  
【摘要】:船舶的压载水舱在注入压载水时常常会带入大量的泥沙,泥沙在压载水舱中的运动与堆积常会带来舱室腐蚀、磨损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控制泥沙在舱中的分布,减小其对舱室结构的破坏范围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专家学者们对此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目前也只是处于起步阶段。 随着CFD计算流体力学的蓬勃发展,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已经可以准确的把握流体的运动规律。为了解在向压载水舱注入压载水过程中舱内的流场运动情况以及水中泥沙最终的沉降及分布情况,本文运用商业软件Fluent对上述情况进行了模拟。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采用标准k-ε模型对湍流模型进行模拟,同时采用Mixture混合物模型对舱室内的空气相,水相和泥沙相进行三相混合流的模拟。 本文的研究对象取自一条VLCC实船的舷侧压载水舱,对该舱进行了注入压载水全程的模拟。得到了各个时刻下舱内的流场状况、泥沙在舱室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出口处泥沙的逃逸情况。以最终时刻泥沙的沉降分布情况为依据,本文分析了舱内人孔、溢流孔的尺寸及位置对流体速度场和湍流场的分布产生的关键作用,进而讨论了流速和湍流状况等因素对沉沙效果的重要影响。最后通过对内部结构改进之后的压载水舱方案的模拟,得到了更加优化的沉沙效果。 从模拟结果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1)在注入压载水的过程中,舱室内流速分布是不均匀的,从舱底到舱顶速度呈递减趋势;(2)泥沙沉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舱底板上和平台上,且泥沙浓度在整个舱室中沿高度方向呈明显递减趋势;(3)由于实肋骨的截流作用,舱底板和平台上的高浓度泥沙主要堆积在实肋骨附近以及板焊缝线和角隅等地方;(4)泥沙的沉降率与水流的流速及湍流强度有关,水流越缓和平稳湍流强度越小越有利于泥沙的沉降;(5)舱中孔的位置及尺寸设计越合理就越能够改善流速和湍流强度进而来优化舱内的流场,从而达到优化沉沙效果的目的,本文通过加大人孔尺寸,适当调整溢流孔位置和个数来提高沉沙率并优化了沉沙分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开夏;;散装货船的压载设计和营运经验[J];航海科技动态;1996年06期
2 乔红宇;肖民;;船舶压载水系统仿真及稳性调节[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3 王爱岭;何祖军;;基于遗传算法的舰船破舱浮态调整措施优化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10年03期
4 郑熹;高压气体应急吹除潜艇压载水舱的气动力计算[J];舰船科学技术;1989年06期
5 郭伟;姚祺峰;孙虎元;连政忠;;船舶压载水舱阴极保护状态自动实时监测系统的设计与研制[J];中国修船;2010年06期
6 周执平;双层底管系开孔加强工艺[J];造船技术;1982年01期
7 叶爱君;;压载水管理[J];船舶;2005年06期
8 施正礼;张艳;;12000t举力下水驳压载系统设计介绍[J];船舶设计通讯;2009年S1期
9 宋学海,宋桂兰;VLCC的抛锚操作[J];世界海运;1994年02期
10 董兴章;新苏尔寿RTA 84T发动机与VLCC[J];船舶;1993年04期
11 孙峻岩;建立VLCC船队 应走联合共赢之路[J];中国水运;2004年08期
12 于笑舟 ,袁德衡;打造世界级油运“旗舰”——中远发展VLCC船队纪略[J];中国远洋航务公告;2004年07期
13 张荣忠;国外关于无压载水舱船舶的探索[J];航海技术;2005年05期
14 叶永兴,杨昌培;VLCC大侧斜螺旋桨设计可行性研究[J];船舶工程;1996年06期
15 潘海涛,傅蓉华;世界大型油轮的发展和我国原油码头的建设规模[J];水运工程;2005年04期
16 刘寅东,李树范;VLCC概念设计系统[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6期
17 戴启和;我国石油市场的未来趋势和油船船型的发展方向[J];水运管理;1997年09期
18 ;年内VLCC市场不容乐观[J];中国海洋平台;1999年04期
19 刘旭庆 ,丑辛辉;马六甲型VLCC的开发[J];船舶设计通讯;2004年01期
20 顾文军,曹非;油运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世界海运;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辅金亚;;三十万吨VLCC轮引航操作[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海事专业委员会2003年度学术交流会议优秀论文集专刊[C];2003年
2 辅金亚;;30万t VLCC油船引航操作探讨[A];海船进江与航行安全保障论文集[C];2003年
3 韩九德;;浅谈VLCC在航行中的船靠船(STS)操作[A];1995-2009航海技术论文选集(第1集)[C];2010年
4 王廷林;;VLCC在大风浪中的安全操纵[A];船舶大风浪中操纵(上册)[C];2006年
5 侯志强;邢少华;;压载水舱牺牲阳极阴极保护系统长期保护效果数值模拟预测[A];2008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安彬;;浅析VLCC大风浪中航行操纵[A];船舶大风浪中操纵(上册)[C];2006年
7 高光强;;浅谈VLCC的锚泊操作[A];2009特大型船舶操纵和船舶安全与管理论文集[C];2009年
8 高吉全;;VLCC与大风浪[A];船舶大风浪中操纵(上册)[C];2006年
9 韩九德;丛剑;;浅谈VLCC在航行中的船靠船(STS)操作[A];中国航海科技优秀论文集[C];2009年
10 韩九德;;浅谈VLCC在航行中的船靠船(STS)操作[A];2009特大型船舶操纵和船舶安全与管理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瑞平;超大型船舶推进轴系校中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娜日萨;VLCC液舱晃荡仿真及结构强度评估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京;VLCC压载水舱中泥沙沉淀的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邓华;中远VLCC项目技术经济论证与经营策略[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3 刘极莉;船体内舱阴极保护设计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葛圣彦;重大件货物滚装装船技术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5 李玉彪;燃气吹除系统热力分析及系统方案初步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王儒;船舶抗倾系统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7 李连博;长兴岛北港区VLCC航路规划[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黎造邦;拖轮协助VLCC掉头靠泊操纵仿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9 许智杰;基于FSA的VLCC厂修综合安全评价[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刘阳;油轮船队的船型论证[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甘丰录;江南长兴交付“伟大中国”号VLCC[N];中国船舶报;2009年
2 记者 张银炎;未来10年我国原油运输需VLCC100艘[N];中国船舶报;2010年
3 记者 赵慧;河北远洋融资1.6亿美元建造两艘VLCC[N];中国船舶报;2008年
4 驻沪记者 赵虎;世界最大载重VLCC在上海外高桥诞生[N];中国水运报;2008年
5 胡希贵 王敏刚;中远船务连获VLCC改装大单[N];中国船舶报;2009年
6 予文;大宇开发出VLCC储油舱建造新技术[N];中国船舶报;2010年
7 记者 张银炎 特约记者 周丙辉;技术 人才 合作 一个也不能少[N];中国船舶报;2009年
8 记者 王孙;“长江之星”号VLCC交付[N];中国船舶报;2011年
9 记者 吴秀霞 通讯员 卢浴宇;新世纪造船首艘32万吨VLCC开工[N];中国船舶报;2011年
10 庞磊;国内最大VLCC姊妹船命名[N];中国船舶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