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壁面射流中壁面激振机理及其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对具有柔性振动壁面的平板射流的对流传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采用射流出口高度为1cm,出口下边界与实验用壁面平板相平,基于出口速度的雷诺数分别为Re=10000,8000,5000等三种不同情况。实验通过在壁面一端钩挂不同重量的砝码实现对壁面内部张力的调节,并利用点式红外测温仪,激光位移传感器和热线风速仪等仪器的测量,对于振动壁面传热与射流发展进行描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特性:对流热传递强度,射流流动速度以及其脉动速度变化,而对壁面主要研究其振幅和各点的运动相关性等。结果显示在来流的作用下,传热壁面发生振动,壁面振动位移幅度随拉力减小而增加,壁面上沿流向各点振动位移与参考点位移之间有极强相关性,壁面振动频率随拉力增加而增加。实验根据壁面受到不同拉力情况分为三组,并与纯粹的平板壁面结果对比,发现相对完全静止平板壁面,振动对壁面传热增加明显,当x/Hj5时,随着壁面受拉力减小,st数减小,壁面的局部传热强度减小。在x/Hj=5附近达到最小。而当x/Hj5,随着壁面受拉力减小,st数随之增加,也就是增强了壁面对流换热。同时,沿流向的速度及脉动速度也随着振动发生改变:在x/Hj=5之前,当壁面受到拉力减小时,流向速度增加,流向脉动速度减小,而在x/Hj=5之后,流向速度随着壁面受到拉力的减小而减小,流向脉动速度随壁面拉力的减小而增加。当改变射流出口高度为3cm时,对x/Hj5的位置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分析,结果显示增加出口高度后,大出口使得壁面整体传热强度加强,不再出现壁面传热系数随拉力减小而减小情况,壁面传热系数随拉力减小而增加:而流场得到了更加精确的结果:射流沿流向位置的发展,流向速度随拉力减小增加,脉动速度则随拉力减小而减小。壁面振动改变了射流流场,尤其是在距离出口较近的位置增大了流向平均速度,脉动速度降低,增加了射流带走热量的能力,进而增强对壁面本身的对流传热。
|
|
|
|
1 |
陈振华,龚振邦,钱晋武,谈士力,谢伟民;机器人壁面移动机构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6期 |
2 |
魏叔如;化学非平衡边界层壁面边界条件研究[J];力学学报;1994年04期 |
3 |
张建平,张佑啟,谭国焕;建筑用夹蕊板条的分析、数值和实验研究[J];应用数学和力学;1987年02期 |
4 |
牛争鸣,张鸣远;水平旋转空腔环流的壁面应力[J];应用力学学报;2004年04期 |
5 |
孙中宁;晶体加热表面对流换热机理[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9年03期 |
6 |
任建勋,姬朝玥,梁新刚,过增元;微重力条件下舱内对流换热的地面质-热比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1年06期 |
7 |
刘闯,张雄,陆明万;液体飞溅及冲击壁面问题的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
8 |
张金成,姚强,孙俊民;应用PDA测量气固两相流边界层时壁面的选择[J];流体机械;2001年08期 |
9 |
刘文阁;对流换热边界层内熵产率分布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85年01期 |
10 |
刘有军,乔爱科,主海文,高松;颈动脉分支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J];计算力学学报;2004年04期 |
11 |
吴国钏,赖杰;轴对称湍流边界层接近分离时的特性[J];力学学报;1985年01期 |
12 |
齐世福,张友龙;冲击波绕过外凸壁面后物理参数的简化计算[J];爆炸与冲击;1988年04期 |
13 |
杨勃,李维仲;热质渗透壁面饱和多孔介质通道流动与热质传递的数值模拟[J];热科学与技术;2004年04期 |
14 |
俞昌民;记述新疆、甘肃、四川等地的多管珊瑚类化石[J];古生物学报;1962年03期 |
15 |
张忠彭;电磁波在无回波室中物理现象的分析计算[J];物理学报;1982年01期 |
16 |
苏铭德,R.Friedrich;沿纵向弯曲壁面湍流边界层的大涡模拟[J];力学学报;1984年04期 |
17 |
陈志林;空气冲击波遇运动刚壁反射时壁面超压的计算[J];爆炸与冲击;1985年04期 |
18 |
孟丽,张顺英,冯振莹;发展墙壁面绿化 改善城市环境[J];河南科技;1994年04期 |
19 |
谈士力,龚振邦,张海洪,沈俊杰,苏建良;壁面自动清洗机器人研制[J];高技术通讯;2003年02期 |
20 |
张夏,周力行;考虑壁面粗糙度的双流体颗粒-壁面碰撞模型[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