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改造酿酒酵母内源基因表达提高木糖利用和乙酸胁迫耐受性

程诚  
【摘要】:木糖是木质纤维素原料水解液中最主要的五碳糖成分,其利用有助于提高木质纤维素生物转化效率,然而广泛用于多种生物燃料和生物基化学品生产的酿酒酵母缺乏有效的木糖利用途径,必须通过代谢工程改造才能利用木糖。虽然已对木糖利用重组酵母的构建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探索,但木糖发酵能力差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此外,木质纤维素原料预处理过程中产生多种抑制酿酒酵母生长和发酵的物质,其中乙酸是主要抑制物成分,且酵母在木糖发酵时对乙酸的敏感性比在葡萄糖条件下更高。因而,提高酿酒酵母菌株的木糖代谢能力和乙酸胁迫耐受性是选育高效发酵菌株的关键。近期研究表明,酿酒酵母中涉及转录调控、线粒体功能相关以及MAPK信号通路等的多个内源关键基因的突变或表达水平变化对木糖利用具有重要影响,但内源基因对酿酒酵母木糖利用的影响机理还不清楚。因此,对影响木糖利用的关键内源基因进行深入探索,有利于揭示酿酒酵母木糖利用的全局调节机制,提高菌株选育效率。首先,本研究比较了多个酿酒酵母菌株,包括实验室酵母、工业酵母和自然界分离的野生酵母菌株等的混合糖发酵能力和环境胁迫耐受性。发现一株分离自甘蔗渣中的野生酿酒酵母菌株YB-2625具有较好的混合糖利用能力,在80 g/l葡萄糖和20 g/l木糖的培养基中发酵96 h时消耗15.2 g/l木糖,而实验室模式酵母S288c仅可消耗7.6 g/l木糖,因此推测野生酵母菌株可通过长期自然选择调整其碳源利用相关的代谢调控网络。其次,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比较了 YB-2625和模式酵母S288c在混合糖利用过程中全局基因转录的差异。对混合糖发酵阶段和纯木糖利用阶段分别进行比较转录组分析,发现与实验室酵母S288c相比,野生酵母YB-2625的内源木糖代谢基因(XYL2和XKS1),糖异生以及TCA循环相关基因有更高的表达水平,可能有利于菌株的木糖利用。此外,野生酵母YB-2625胞内与葡萄糖抑制相关的转录调控因子编码基因,包括MIG1、MIG2、MIG3和HXK2转录水平明显下调,推测该菌株可通过缓解葡萄糖抑制作用促进木糖的利用。此外,YB-2625菌株在混合糖发酵过程中,与抗氧化酶相关的基因(CTT1、CAT1、SOD2和PRX1)转录水平更高,与之对应的是在木糖发酵阶段YB-2625 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水平为 S288c 的 1.9 倍,此外,在混合糖和纯木糖发酵这两个阶段,其胞内ROS水平分别比对照低43.3%和58.6%,推测氧化胁迫耐性的提高有助于木糖利用。进一步实验证明,过表达抗氧化酶基因CTT1和PRX1可增加菌株以木糖为唯一碳源的生长能力,过表达菌株的木糖消耗分别增加了 13.5%和18.1%。除了转录水平,基因组序列突变分析也可提供影响木糖利用和胁迫耐受性的相关基因信息。因此进一步对YB-2625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并分析与木糖利用和环境胁迫耐性相关的功能基因。YB-2625基因组全长11.84Mb,与模式酵母S288c相比较,存在多个YB-2625特异性的基因以及与碳代谢和环境胁迫相关功能基因的突变。其中组蛋白乙酰化酶编码基因RTT109在YB-2625菌株中存在错义突变位点,在转录组分析中该基因表达也下调,因此对该基因的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实验室菌株BY4741中敲除RTT109基因后提高了菌株的乙酸耐受性,在添加了 5.5 g/l乙酸的抑制条件下进行100 g/l葡萄糖发酵,RTT109敲除突变株延滞期由对照菌株的60h缩短至12h,乙醇生产强度由对照菌株的0.39提高至0.60g/l/h。敲除突变体中胁迫响应相关的基因,如CTT1、GSH1、SOD1和GPX1等转录水平均有所提高。在乙酸胁迫条件下发酵至稳定期时RTT109敲除突变体胞内的总SOD酶活力为115.45 U/mg蛋白,而对照菌株酶活仅为79.63 U/mg蛋白,同时RTT109敲除突变体GSH-Px活力也比对照菌株高77.1%。但在YB-2625中敲除RTT109未观察到环境胁迫耐性的差别,推测该基因的作用可能具有宿主遗传背景依赖性。利用YB-2625作为宿主菌株构建木糖利用重组酿酒酵母,初始构建的菌株YB-2625 CCX木糖利用率低且副产物木糖醇产率高,因此在rDNA位点进行木糖醇脱氢酶(XDH)基因多拷贝整合过表达,通过筛选得到的YB-73菌株在混合糖发酵过程中木糖醇产率降低了 64.6%,乙醇产量提高了 13.9%。对基因组测序和比较转录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染色体重构复合体亚基编码基因NGG1具有点突变,且在木糖利用阶段基因转录明显下调。敲除NGG1可明显增强木糖重组菌株在5 mM H2O2氧化胁迫条件下的生长,更为重要的是,NGG1敲除可提高重组菌株的木糖发酵能力,在40 g/l纯木糖中发酵96 h后,木糖残糖量为4.9 g/l,对照菌株的残糖量为12.7 g/l。同时,NGG1敲除突变体的乙醇产量相比于对照菌株提高了 84.6%。进一步对NGG1敲除菌株木糖利用提高的分子机理进行初步探索,发现NGG1敲除可提高木糖脱氢酶基因XYL1的表达,同时可提高氧化胁迫相关基因SOD1和CTT1的表达水平,推测NGG1可通过调控碳代谢关键基因表达与酵母细胞的胁迫耐受性基因表达提高木糖利用。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深入探讨酿酒酵母内源基因表达调控和宿主遗传背景影响木糖利用的机理,开发新的代谢工程改造靶点,选育木糖代谢和乙酸耐受性提高的重组菌株,进而提高木质纤维素原料的生物转化效率提供了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5条
1 ;金属阳离子对酿酒酵母J-31发酵影响研究[J];中外酒业·啤酒科技;2017年13期
2 ;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4条酵母染色体[J];生物学教学;2017年08期
3 栾晓东;;由酿酒酵母开启的重塑生命计划[J];科学大众(中学生);2017年05期
4 陈芳;董瑞丰;;中国“编写生命密码”将如何改变未来?[J];创新时代;2017年05期
5 K.Kavanagh,汪开治;酿酒酵母与疾病[J];生物技术通报;2001年03期
6 陈奇;;用解淀粉酵母和酿酒酵母的互补混合物进行淀粉酒精发酵[J];微生物学杂志;1988年01期
7 李京培;;用酿酒酵母表达的抗原制备HBsAg多肽微胶粒[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88年01期
8 娄竞;;酿酒酵母高密度发酵产生IFN-γ的调控表达及纯化[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88年05期
9 毛小洪;蔡金科;;用重组DNA方法构建分解淀粉酿酒酵母的新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1989年03期
10 杨艳卿;刘玉方;郭子剑;蔡金科;;酿酒酵母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PGK1)的分子克隆和特性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1989年04期
11 涂岩;猕猴桃酿酒酵母与乳酸杆菌的混合发酵初探[J];九江师专学报;1989年05期
12 钟菊香;用毛细管发酵法筛选酿酒酵母[J];酿酒科技;1989年02期
13 周薇;;利用酿酒酵母生产谷胱甘肽[J];微生物学杂志;1989年02期
14 胡斌;钱和;;酿酒酵母菌含量对控制橙汁腐败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09年01期
15 龚炎杰;王子涵;;酿酒酵母葡聚糖的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科技;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峻岗;祁庆生;王鹏;;酿酒酵母糖基化过程基因工程改造[A];中国资源生物技术与糖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曹丹燕;刘欣;许琳;严明;;酿酒酵母醛糖还原酶的表达条件优化及纯化[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3 张梁;石贵阳;王正祥;章克昌;;具有纤维二糖代谢途径的重组酿酒酵母的构建[A];中国资源生物技术与糖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晓峰;江贤章;吴松刚;黄建忠;;脂肪酸碳链延长酶与脱饱和酶在酿酒酵母中共表达[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0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5 赵广厚;林逸骢;戴俊彪;;酿酒酵母rDNA区的合成与功能研究[A];第九届中国模式真菌研讨会摘要集[C];2016年
6 王春晓;Braulio Esteve-Zarzoso;Luca Cocolin;Albert Mas;Kalliopi Rantsiou;;酒精发酵过程中非酿酒酵母的生存能力检测[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二届青年科技论坛暨首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7年
7 杨浣漪;张国华;何国庆;;酿酒酵母和旧金山乳杆菌在酸面团发酵过程中的互作研究[A];益生菌:技术及产业化——第十三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摘要集[C];2018年
8 陆勇军;;以酿酒酵母为模型研究天然产物和细菌效应蛋白的功能[A];第九届中国模式真菌研讨会摘要集[C];2016年
9 谢能中;王青艳;朱绮霞;秦艳;曹薇;;基于代谢工程理论构建酿酒酵母抗逆高产乙醇菌株[A];第九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龚婷;何飞;廖媛;高向东;;酿酒酵母Rho4 GTP酶调控机制的研究[A];2012年第五届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诚;改造酿酒酵母内源基因表达提高木糖利用和乙酸胁迫耐受性[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2 张伟平;酿酒酵母氮代谢物阻遏效应系统生物学解析和全局调控[D];江南大学;2018年
3 熊春江;木聚糖乙醇代谢工程酿酒酵母菌的构建[D];暨南大学;2015年
4 张明明;乙酸胁迫耐性基因挖掘及高活性酿酒酵母构建[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5 谢泽雄;酿酒酵母V号染色体设计与构建[D];天津大学;2017年
6 杨浣漪;传统酸面团中酿酒酵母和旧金山乳杆菌的种内多样性及其互作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7 刘增然;利用淀粉的酿酒酵母工程菌的构建[D];四川大学;2004年
8 金承涛;Al~(3+)、高温对酿酒酵母的胁迫作用及其耐性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刘延琳;酒酒球菌mleA和mleP基因的克隆及其在酿酒酵母中的转化与表达[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10 李晓伟;工程乙酰辅酶A通路构建酿酒酵母高效合成平台[D];武汉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慧聪;Elp3经Yap1参与酿酒酵母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2 陈靓;酿酒酵母中利用Rev-RRE元件跨核膜运输T7转录产物的初步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3 郝欢欢;延长酿酒酵母寿命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4 贾海燕;提高酿酒酵母CRISPR系统编辑效率的探究[D];河北大学;2018年
5 李莎莎;酿酒酵母对糠醛耐受性的数量性状定位[D];江南大学;2018年
6 衣泽浩;秸秆乙醇发酵工程菌的构建[D];南阳师范学院;2018年
7 吴美玲;调节酿酒酵母糖感应系统对木糖代谢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8 李小坤;基于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选育的高核酸酿酒酵母及其特性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9 江璐;酿酒酵母单倍体的分离及其发酵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10 刘美玲;酿酒酵母硫化氢合成的转录组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通讯员 李春园 李冰淞 李天一 秦琴 张维民;清华生命学院戴俊彪研究组发文报道酿酒酵母十二号染色体的设计合成[N];新清华;2017年
2 ;首份完整线粒体蛋白质图绘成[N];科技日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黄海华;有的时候,需要把自己置之死地[N];解放日报;2018年
4 秦迪 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非酿酒酵母在葡萄酒中的研究[N];华夏酒报;2015年
5 治;酿酒酵母部分蛋白组图谱公布[N];医药经济报;2002年
6 于佳淼 李成群;安琪超级酿酒酵母及其应用技术[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