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水对花岗岩瞬时强度及时效变形破坏影响研究

乔盼盼  
【摘要】:随着岩石工程建设迅速发展,岩石工程稳定性问题也逐渐受到大家关注,而影响岩体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蠕变。当受到较低应力时,岩石往往会出现蠕变现象,而在水环境下,更加明显。这种现象将会直接影响工程的功能和使用,比如岩石工程的时效性问题、核废料处置库围岩选取和空区顶板监测等问题。所以,急需对不同水和应力组合作用下岩石的蠕变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力求多角度揭示岩石的蠕变特征。本文将从室内实验研究和理论本构分析两个方面来进行。通过实验研究得到花岗岩的基本力学参数,并系统地研究不同水和应力组合作用下花岗岩单轴蠕变行为;通过理论分析引入一个新压缩蠕变非线性本构模型,使用花岗岩单轴蠕变试验结果进行参数分析,从而将花岗岩试验结果曲线和模型拟合出曲线进行对比,从而证明模型准确性。(1)在探讨花岗岩蠕变特性之前,根据已有花岗岩试样,设计吸水性实验,得到不同泡水时间后花岗岩吸水率曲线,并对不同含水率下的花岗岩试样进行了单轴压缩、间接拉伸的岩石瞬时力学特性试验,从而获得花岗岩的各项基本力学特性参数。结果显示,随着含水率的升高,岩石的拉压强度逐渐减少,弹性模量在吸水率升高前期出现明显降低,而后趋于稳定,峰值应变也逐渐降低,破坏形态出现明显差别。相同含水率密封放置两天后的花岗岩抗压强度降低,说明水的位置分布对花岗岩强度的影响。(2)根据研究需要,对花岗岩进行了不同水和应力组合作用下花岗岩单轴压缩蠕变试验,主要是自然、干燥、力-水、水-力及泡水后密封的花岗岩蠕变试验。通过分析花岗岩蠕变结果发现,随着加载水平增大,花岗岩破坏时间减短,第二阶段稳定蠕变应变率增大,第三阶段加速蠕变更快出现。不同加载水平下花岗岩蠕变应变率不同,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到,花岗岩第二阶段稳定蠕变应变率、第三阶段加速蠕变应变率均与加载水平呈现正相关性。同时,不同水和应力组合作用下试样蠕变结果表明,先加力后加水条件下试样更快破坏。这一结果与实际工程有所区别,以往研究过高预估了岩石在水中的长期稳定性,对以后的工程设计和施工维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3)根据花岗岩第三阶段试样结果,引入一个新压缩蠕变非线性本构模型,能够反映花岗岩第三阶段加速蠕变。通过不同加载水平及含水状态下花岗岩蠕变数据得到模型参数,然后将蠕变应变-时间曲线与拟合出的曲线对比,验证模型准确性。花岗岩试样结果表明,该非线性压缩蠕变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花岗岩蠕变初始、稳定和加速阶段,同时对红砂岩试样结果曲线拟合,从而证明模型具有较为广泛地适用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耀栋;;岩石摩擦滑动特性分析[J];明日风尚;2016年20期
2 王春权;王成虎;张杰;刘卓岩;江英豪;;浅议实验室岩石抗拉强度测量方法[J];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2016年02期
3 邓跃红;岩石材料强度与材料内部缺陷分布分形性质[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1年06期
4 B.B.日夫斯基;丁振坤;;在断层带内掘进巷道时地压值的预测[J];国外采矿技术快报;1987年33期
5 柴志浦;;岩石切割机理及刀具磨损问题的探讨[J];焦作矿业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6 林卓英;吴玉山;;岩石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强度及变形特征[J];岩土力学;1987年03期
7 谢和平;;岩石材料的局部损伤拉破坏[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88年02期
8 李铀;陈至达;朱维申;;材料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相互关系的探讨[J];岩土力学;1988年03期
9 莫海鸿,陶振宇;类岩石材料的本构方程[J];水利学报;1989年07期
10 谢和平;陈至达;;岩石断裂的微观机理分析[J];煤炭学报;1989年02期
11 连帅龙;万文;赵延林;;双轴加压下双裂隙类岩石材料破坏试验与数值[J];矿业工程研究;2018年04期
12 郑小龙;赵奎;曾鹏;龚囱;廖鑫;;不同粒径胶结类岩石材料损伤模型研究[J];中国钨业;2018年01期
13 赵娜;王来贵;于永江;;基于内动力的非均匀岩石材料I型断裂扩展过程分析[J];煤炭学报;2015年07期
14 李明田;李术才;杨磊;张宁;;类岩石材料中表面裂纹扩展模式的实验研究[J];实验力学;2009年01期
15 张波;杨学英;李术才;郭帅;唐鹏越;李海燕;杨磊;孙怀凤;王书刚;;含两组叠置X型裂隙类岩石材料单轴拉伸破坏特征[J];煤炭学报;2017年08期
16 路德春;杜修力;;岩石材料的非线性强度与破坏准则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12期
17 李宏松;;文物岩石材料劣化形态分类研究及应用[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1年01期
18 刘传孝;蒋金泉;刘福胜;王素华;;岩石材料微、细、宏观断裂机理尺度效应的分形研究[J];岩土力学;2008年10期
19 李银平,王元汉;压荷载下类岩石材料中的锯齿形裂纹分析[J];固体力学学报;2003年04期
20 曾亚武,赵震英,朱以文;岩石材料破坏形式的分叉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亚武;赵震英;陶振宇;;岩石材料的分叉和稳定性[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雷冬;余快;李昂;邵国建;任青文;;岩石材料全场变形测量和损伤应变分析[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王鲁瑀;;分析力学观点下的岩石材料裂纹尖端运动初步理论[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4 黎立云;车法星;刘大安;;类岩石材料多裂纹模型破坏分析[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尤明庆;苏承东;申江;;岩石材料的非均质性与动态参数[A];第七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0年
6 王鲁瑀;陈卫忠;谭旭燕;马永尚;臧传伟;;关于岩石材料裂纹演化的热力学-统计物理的初步理论[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7 杜春志;刘卫群;茅献彪;;非协调数值方法及岩石材料脆断研究综述[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鲁晓兵;王义华;王淑云;崔鹏;;多孔岩石材料局部化变形的分叉分析[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鲁瑀;;岩石材料裂纹演化及止裂效应的数值试验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10 薛云亮;李庶林;林峰;徐宏斌;;类岩石材料声发射参数与应力-应变耦合本构关系研究[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功;白垩系冻结岩石的力学试验及其损伤演化声发射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2 吴洋;冻融循环下类岩石材料强度、损伤及蠕变特性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8年
3 郭少华;岩石类材料压缩断裂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4 张华;冲击荷载作用下岩石动态损伤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杨敬源;井壁稳定性若干力学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涤菲;连锁业类金融模式的探讨[D];吉林财经大学;2018年
2 马振洲;混凝土/岩石界面断裂率相关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3 乔盼盼;水对花岗岩瞬时强度及时效变形破坏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4 吴顺涛;超声波在类岩石材料裂隙扩展过程中的传播特性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5 杨家琦;颗粒离散元岩石模型参数特性研究与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8年
6 周永涛;三点弯曲作用下不同粒径组成的类岩石材料声发射特性试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8年
7 刘丛丰;不同体积非均质度条件下类岩石材料声发射特性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8年
8 崔大顺;不同贯通度下节理岩石动态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8年
9 钱国双;岩石材料真实断裂参数确定及断裂破坏预测方法[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8年
10 赵铭久;不同粒径类岩石材料拉压作用下次声信号特征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一 凡;为使建筑物坚如岩石[N];中国质量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