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网络环境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理论及应用模型研究

孙翱  
【摘要】: 作为一门新兴的理论与技术,信息融合为解决信息时代的信息处理与 决策问题提供了先进而可靠的理论与方法。目前,国际上对信息融合的研 究方兴未艾,国内对其研究刚刚兴起,尚无基于网络环境的成功解决方案。 本选题创立了基于网络环境的多传感器全源信息融合理论的框架,建立了 基于多传感器和网络环境的信息融合模型和实现方法,对于该领域的技术 创新和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鉴于信息融合的复杂化和广泛性, 本文针对信息融合领域中普遍存在的模糊理论,神经网理论以及两者的融 合,基于知识的故障诊断,基于工业现场总线的检测以及与Internet/Intranet 的连接,多平台的网络传输等课题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 概括如下: 1.研究存在大量不完全或不确定信息,或难以用精确数学公式描述的 复杂系统建模和处理问题,建立了基于网络环境的多传感器全源信息融合 理论体系的框架,确立了其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 2.研究多目标模糊优选理论。用模糊集的相对隶属函数描述传感器数 据,建立基于相对隶属函数的供电系统模糊优选评价体系,同时引入调节 系数的概念。建立电机运行效能评价模型,并对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进行 比较和分析。 3.研究神经网络与模糊理论相融合的方法,并且每个网络节点都赋 予明确的物理意义。进行模糊模式识别预报模型和模糊模式识别神经网络 预报模型的等价性分析。改进模糊模式识别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单纯形算 法。建立电机温升的预测分析模型,解决了电机保护的基础问题。研究复 杂系统预测的定性量分析问题,提出定性因子网络的概念,提高了系统的 预测精度。 4.建立了基于知识的工业设备故障诊断系统框架和方法。提出将目前 基于数据处理的设备诊断技术发展为基于知识处理的设备诊断技术,以知 识处理技术为基础,在知识的层次上实现符号处理与数值处理的融合,推 理过程与算法的融合,知识库与数据库的融合,并提出了集成多步诊断策 略的思想。基于因素空间理论,融合所给信息,包括数值的、符号的和语 言学的融合操作码,实现对取自所有传感源的不同类型数据信息的可靠处 理。建立了基于熵概念的模糊集隶属函数的通用解法。在实例系统中改进 了模糊推理机制,并设计了自适应和自学习等功能。 5.建立了基于CAN总线的工业现场数据采集网络系统的硬件结构, 并完成了应用软件的设计。本系统在国内较早地运用了高性能的80C196MC 十六位单片机,并应用于高速数据采集领域中的嵌入式控制器,实现了对 设备的状态信息,包括多路模拟量,开关量的采集和处理。在通讯系统中 采用了转发器分层结构,同时运用了指令冗余,数字滤波等软硬件抗干扰 措施,保障了网上数据的可靠而高效的传输,为设备系统运行状态的综合 分析、评价和决策奠定了基础。 6.提出了把工业企业的管理网络和现场总线控制网络融为一体的思 想,将CIMS汇DS系统通信网络一直延伸到生产现场设备这一级,并进行 了两种网络的互联和协议的转换设计。同时,进行了专用网关的设计。实 现了工业现场的微观控制与企业宏观诀策的融合,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现代 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创造性地将 Internet(国际互联网),Intranet(企 业网)和基于现场总线的Inrnet体地控制网相统一,构成一个全球的数 据和控制网络,为未来网络化社会的形成奠定框架和基础。 7.研究了基于Java系统的测控网络通信机制并进行了程序设计。建 立一条基于Socket并和所选资源联接的通讯线路,并利用该网络线路进 行读写资源信息流等操作。使用JDBC编写的Java应用程序Application 和 Java Applet,实现对分布在网络上的不同的数据库进行访问、开发网络 数据库的Web应用、建立能与数据库交互的Web动态网页等功能。研究 了基于输入/输出流和U’RL的网络数据文件访问机制。将网络通信过程 变成了处理标准流对象的过程,实现了从数据文件中读取数据并进行数据 曲线拟合。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康长青;方磊;华丽;张其林;赵永标;;基于贝叶斯Noisy Or Gate网络的多传感器目标分类识别[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1年06期
2 陈世友;肖厚;刘颢;;航迹关联不确定度的表示[J];电子学报;2011年07期
3 梁家荣;张晶华;杜富;;模糊广义离散系统的稳定与镇定[J];工程数学学报;2011年04期
4 龙慧;;目标跟踪中多传感器状态估计综述[J];中国雷达;2011年02期
5 李郁峰;冯晓云;范勇;黄文丽;;多传感器图像互调制快速融合[J];光电工程;2011年08期
6 徐凤生;;Vague集的模糊熵及其构造[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年23期
7 吴晓方;张志刚;;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火灾报警系统设计[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8 徐凤生;史开泉;;Vague集模糊熵度量的新构造方法[J];计算机科学;2011年09期
9 梁兵;洪伟;;模糊逻辑控制技术在雷达自动数字增益控制中的应用[J];舰船电子对抗;2011年03期
10 赵强;张冰;张正言;;基于灰色理论的雷达组网数据融合方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1年07期
11 王福斌;刘杰;焦春旺;陈至坤;;基于多传感信息的挖掘机器人导航及避障技术[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12 尹诗白;赵祥模;王卫星;孙小蓉;;荧光彩色医学细胞图像分割及其染色体的提取和识别[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1年S1期
13 李开霞;叶晓东;孔令成;;基于CAN总线的多传感器数字式自动找平控制系统设计[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1年04期
14 李朔枫;李太勇;;一种基于距离的自适应模糊粒子群优化算法[J];计算机科学;2011年08期
15 董鹏;路军杰;周军;卢晓东;;一种分布式异步航迹融合算法[J];飞行器测控学报;2011年04期
16 张玉芳;娄娟;李智星;熊忠阳;;基于模糊关系的文本分类方法[J];计算机工程;2011年16期
17 张川;曲黎明;陈连升;严海蓉;;基于FPGA的智能超市手推车及应用[J];电子产品世界;2011年08期
18 张作楠;刘国栋;娄建;;低空运动目标的多传感器自动识别和实时跟踪[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年08期
19 吉琳娜;周新宇;李香亭;;一种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模型的研究[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1年08期
20 司昌龙;徐达;李晓敏;;Pearson杂波背景下基于模糊积累的距离扩展目标检测[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正东;陈兴无;宋琛;何武良;;多传感器的目标识别[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2 钟京立;韩沂宁;;战术数据链信息融合模型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信息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周样晶;尹浩;赵颖辉;刘浩;吕维媛;;基于数据链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研究[A];2010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五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崔世钢;方景林;刘嘉焜;彭商贤;邴志刚;;服务机器人开发中测控问题的研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李玮;康晓光;任超;;气象卫星多传感器图像融合技术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赵志超;王雪松;肖顺平;;一种多传感器多目标定位新方法[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7 张松涛;上官璇峰;田小涛;;基于证据理论的电机故障诊断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3)[C];2008年
8 孙淑珍;;模糊数量化的特征及量化方法[A];第六届中国青年运筹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曹洁;黄静;;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A];第二十三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吕辉;董爱华;;火电厂供煤设备的火灾报警[A];中国煤炭新型工业化之路——安全、高效的集约化生产技术与装备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翱;基于网络环境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理论及应用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2 甘宇;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中的两个问题[D];四川大学;2002年
3 贺明科;多传感器目标跟踪中的数据融合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4 李树涛;多传感器图象信息融合方法与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5 李海艳;面向反求工程的多传感器集成及数据融合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庄严;移动机器人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定位及地图创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7 谭振江;多传感器光测系统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3年
8 宋恩彬;信息融合与处理中几个问题的进展[D];四川大学;2007年
9 纪祥春;基于图像数据融合的管线跟踪ROV导航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蔡涛;面向目标识别的图像特征融合提取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勤让;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空预器热点检测系统[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2 于海霞;AIS与雷达数据融合方法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3 关学慧;多传感器集中式与分布式信息融合滤波器[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薛源;基于多传感器的老人跌倒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贾均;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其在鱼雷制导中的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6 曾梅兰;基于框架分解的多传感器图像融合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7 许晓东;粮情测控系统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算法的研究及实现[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吕孝乐;数据融合技术研究及其在船舶组合导航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9 吴昂;大直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10 吴兴伟;多传感器的信息融合在车载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分担分析提高无线安全性[N];网络世界;2005年
2 李宏;分离分析促无线安全[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3 吴冠;多传感器保证飞速扫描[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4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何明一;让无人机长慧眼[N];科技日报;2001年
5 孙洪涛;浅议盾构法施工地层移动分析的模糊数学模型[N];广东建设报;2000年
6 信用中国 赵素娟;信用评级软件设计方法的比较研究[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7 ;模糊计算不“含糊”[N];计算机世界;2003年
8 李德仨;论遥感技术的发展[N];中国测绘报;2003年
9 王晟;导弹家族添新丁[N];解放军报;2004年
10 黄中;自控科技走向全面智能化[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