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激光脉冲交流量热法研究
【摘要】:
进入微尺度以后,薄膜材料的导热规律以及热物性(包括热扩散率、热导率)与体材料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超常现象。分析和测量微尺度下薄膜材料的热物性参数对微尺度传热理论分析和研究微器件的热传导能力、散热速度以及新器件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首先从微尺度理论、实验技术和计算机模拟三方面介绍了微尺度传热学研究现状,接着分析了超短激光脉冲加热金属薄膜过程中的热传导和介质薄膜中的热传导机制,阐述了超短激光脉冲交流量热法的原理和实验技术。
根据交流量热法原理,构建了一个测量薄膜热扩散率的测试系统。在该系统中,用超短脉宽的激光作为热源。利用该系统测量了厚度为1000(?)和5000(?)的二氧化硅薄膜、氮化硅薄膜、多晶硅薄膜的热扩散率,实验结果表明,薄膜的热扩散率比其体材料的要小,并且随着薄膜厚度的减小,热扩散率也减小。
课题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航天技术与信息器件中的微尺度传热”中的二级子课题“微传感器中的微尺度热特性研究”。
|
|
|
|
1 |
钱梦騄,吴大同,魏墨盦;一种光声检测材料热扩散率的新方法[J];应用声学;1988年04期 |
2 |
顾毓沁,余立新,朱德忠;金刚石薄膜的导热性质研究[J];中国科学E辑;1996年02期 |
3 |
王培吉;用光声信号相位拟合技术测量纳米氧化铝的热扩散率[J];山东建材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
4 |
赵建国;李克智;李贺军;席琛;翟言强;;C/C复合材料比热容和热扩散率的研究[J];宇航材料工艺;2005年06期 |
5 |
李文埮;崔广余;张莉丽;吴艾菊;祁宝来;;二氧化铀的高温热扩散率和热导率[J];核科学与工程;1983年03期 |
6 |
谭俊杰,何东明,顾毓沁,朱德忠;热电偶响应对激光脉冲法测量热扩散率的影响[J];宇航计测技术;1995年04期 |
7 |
孟麦,尤清照;利用激光脉冲技术测量材料热物理性能[J];钢铁研究学报;2000年06期 |
8 |
干昌明;章肖蝠;谈瑞龄;;用蜃景效应测固体热扩散率[J];实验技术与管理;1987年04期 |
9 |
刘雄飞,薛健,梁英;闪光法测量热扩散率的有限脉冲效应研究[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3期 |
10 |
朱德忠,何东明,郑明清,顾毓沁;红外热波成像法测量固体材料热扩散率[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6年04期 |
11 |
陈跃飞;张金涛;于帆;刘建庆;关维绮;;激光闪光法测量材料热扩散率国际比对的实验研究与分析[J];计量技术;2008年12期 |
12 |
孙晓阳,陈新艳;热—光测量法优化烧结工艺[J];国外建材科技;1999年03期 |
13 |
李铁真;热电偶响应时间在脉冲法测量热扩散率中引入的误差[J];宇航材料工艺;1988年06期 |
14 |
薛健;R.Taylor;;氮化铝样品厚度与热扩散率关系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4期 |
15 |
王培吉;周忠祥;梁伟;张奉军;张仲;范素华;;利用激光光声技术测量薄膜材料的热扩散率[J];激光杂志;2006年02期 |
16 |
王培吉;周忠祥;梁伟;张奉军;张仲;范素华;;利用激光光热技术研究钛酸钡材料的导热性能[J];光学技术;2006年04期 |
17 |
钱梦騄,吴大同,魏墨盦;线性调频光声检测薄膜材料的热扩散率[J];应用声学;1991年06期 |
18 |
刘雄飞,薛健,傅友君;闪光法测定半透光物质热扩散率[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
19 |
许自强,唐祯安,黄正兴,丁海涛;基于交流量热法的薄膜热扩散率自动测试系统的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5年08期 |
20 |
孙建平;刘建庆;邱萍;李晓苇;;激光闪光法测量材料热扩散率的漏热修正[J];计量技术;200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