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金马大桥工程的结构分析与研究

颜娟  
【摘要】: 位于广东广(州)—肇(庆)高速公路上的金马大桥是一座新型的混凝土独塔斜拉桥。主跨283m,是当今世界上混凝土独塔斜拉桥的最大跨径之一。金马大桥采用的是一种独塔斜拉桥与两侧刚构相连接的新型协作体系斜拉桥,不仅造型美观、结构新颖而且工程造价也非常节省。为了研究这种新型桥梁的结构形式,并对结构设计中一些问题做深入地分析,本文对金马大桥的方案比选、设计思路、协作体系结构的形成过程、结构的静力、动力计算以及局部构造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地分析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1、提出了独塔斜拉桥与两侧刚构相连接的新型协作体系斜拉桥结构形式,并对该桥的方案比选、设计思路、桥面系结构形式、塔柱截面设计、深水基础的设计及施工方法、协作刚构的刚度选取、塔柱的直束加固等方面作了详细地计算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这种协作体系桥梁在大跨度桥梁建设中是一种既经济安全又美观适用的新型斜拉桥。 2、金马大桥在斜拉桥设计和施工中采用一种与传统斜拉桥设计和施工不同的新方法,即悬臂浇筑斜拉桥主梁时采用无纵向预应力筋的做法。本文把这种方法与传统方法在受力合理性、施工方便程度和经济性方面做了比较分析,并结合整体静力计算说明悬臂浇筑斜拉桥主梁时不张拉纵向预应力筋这一方法的可取之处。 3、由于现行的有关桥梁设计规范没有对斜拉桥主梁的有效宽度做出具体规定,从而使斜拉桥在设计中桥面板的有效宽度取值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金马大桥桥面系的结构特点,通过建立主梁的有限元节段模型,并分工况计算桥面板的正应力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肋板式斜拉桥主梁的桥面板正应力分布是比较均匀的。 4、金马大桥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边主梁、横隔梁和桥面板三部分分阶段一次现浇。曾有专家对这种施工方法中横隔梁的预应力储备提出质疑。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三种施工方案进行对比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横隔梁中的预应力储备是满足要求的,而且金马大桥采用的这种横隔梁力筋分批张拉的施工顺序使该桥边主梁及横隔梁的受力都较为合理。 5、针对金马大桥斜拉桥侧主梁截面与T构侧主梁截面形式不统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不同结构断面的新型连接方法。通过有限元计算和光弹试验对这种连接形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做法不但受力合理,而且施工方便。 6、运用反应谱理论和随机振动方法比较分析了金马大桥的抗震性能。并通过经验公式和节段模型试验分析了该桥的抗风性能。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结构虽然跨度较大,但是由于结构布置、截面设计都较为合力合理,所以其抗震抗风性能都是有保障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贺栓海,陈偕民,杨炳成;混凝土斜拉桥的荷载试验研究[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2 阎贵平,夏禾,陈英俊;铁路斜拉桥的地震响应特性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3 姚玲森;香港汲水门桥的设计和施工[J];国外公路;1996年02期
4 刘岚,严国敏;3跨连续部分斜拉PC箱梁桥——蟹泽大桥[J];世界桥梁;1996年02期
5 侯五洲,陈国繁;张家油房斜拉桥的设计与施工[J];吉林水利;1996年01期
6 黄晓敏,顾金钧;抗震设计将使斜拉桥桥塔能向任一方向移动2m[J];国外桥梁;1997年04期
7 王伯惠;斜拉桥的极限跨径(连载二)[J];公路;2002年04期
8 邹立华,王克海,赵人达;大跨RC斜拉桥的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J];铁道学报;2004年06期
9 邱学良;斜拉桥与T型刚构协作体系合拢研究[J];四川建筑;2005年02期
10 白敏华;为使主梁断面轻型化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J];铁道建筑;1994年04期
11 邵长宇,谢红兵,卢士鹏;武汉长江二桥斜拉桥的边跨与中跨合拢[J];桥梁建设;1995年03期
12 陈德伟,王小同,陈文云,范立础;斜拉桥施工控制可视化软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5期
13 潘家清;用斜拉桥机理加固房屋结构[J];建筑技术;1999年06期
14 刘高,王秀伟,强士中;斜拉板桥的动力分析模型[J];桥梁建设;1999年01期
15 邹晓文;法国拉胡安市一座合成材料缆索斜拉桥[J];中国三峡建设;2003年12期
16 龚志刚;波士顿市伦纳德·P·扎基姆·邦克山宽体斜拉桥[J];世界桥梁;2004年01期
17 杨齐海,肖书翔;某斜拉桥结构体系病害的处理[J];铁道建筑技术;2004年02期
18 李长升,王新岐,胡军,宋杰;正常交通流下斜拉桥的振动模态测试[J];天津大学学报;2004年12期
19 郑为明,陈燊;双层矮斜拉空腹连续箱梁结构研究[J];福建建筑;2005年03期
20 钱令希,钟万勰,林家浩,胡云程;关于斜拉桥结构型式的探讨—斜拉拱桥[J];计算力学学报;198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锐利;谢尚英;邱景;;虎门二桥坭洲水道斜拉—悬吊组合体系桥梁方案设计构思[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徐付生;那向谦;;FRP索在斜拉桥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4年
3 梅葵花;吕志涛;;CFRP拉索斜拉桥的静力特性分析[A];第三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楼庄鸿;;斜拉桥与其他桥型组合体系桥[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4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王同民;张皓月;肖佳鹏;;北京石景山南站高架桥转体施工[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伯惠;;伶仃洋三大航道桥桥型方案探讨(二)伶仃东桥[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一九九九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7 姚玲森;易建国;石雪飞;周宗泽;;广东金马大桥方案设计[A];'95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刚构桥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8 秦顺全;;斜拉桥安装的无应力状态控制法[A];第十六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9 张哲;;广东西江金马大桥设计构思[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6年
10 黄侨;李志波;吴红林;;确定斜拉桥施工索力的正装计算法[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娟;金马大桥工程的结构分析与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2 颜东煌;斜拉桥合理设计状态确定与施工控制[D];湖南大学;2001年
3 叶毅;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参数敏感性与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新岐;斜拉桥破损诊断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5 龙晓鸿;斜拉桥及连续梁桥空间地震反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杜蓬娟;混凝土斜拉桥施工过程控制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7 韦成龙;大跨度板桁结合主梁斜拉桥极限承载力分析[D];中南大学;2004年
8 宋雨;文晖大桥健康监测与评估管理系统主要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夏国平;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的结构体系研究及其弹性地基梁算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汪劲丰;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洋;公和斜拉桥施工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2 邓元发;斜拉桥施工监控及其设施长期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3 齐渭斌;淠望路斜拉桥塔梁同步施工关键技术[D];天津大学;2012年
4 许传贵;斜拉弯桥的有限元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5 陈涛;公和斜拉桥合拢方案及其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6 李建斌;板桁结合斜拉桥的空间结构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7 姜军;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检测评估与加固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8 胡建周;抚顺永安桥施工阶段主梁的受力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9 李建光;人工神经网络在斜拉桥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10 张先蓉;计入几何非线性影响的斜拉桥施工过程中张拉索力的确定[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滕继濮;一桥飞架 彩虹变通途[N];科技日报;2009年
2 赵辉;荆邑大桥主体工程基本完工[N];宜兴日报;2009年
3 通讯员申宝华 倪作霖;北京六环建成通车[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4 黄庭钧 张毅;卢浦大桥集斜拉、悬索、钢拱技术大成[N];中华建筑报;2003年
5 徐徐 吕丽芬 记者 陈绍鹏;丰溪大桥建设有序推进[N];上饶日报;2009年
6 陈小平;海盐钢缆索斜拉法改造危桥成本省半[N];中国交通报;2005年
7 通讯员 宁波;勉县“一江两岸”组团开发如火如荼[N];汉中日报;2009年
8 ;芜湖长江大桥[N];中华建筑报;2010年
9 ;宽幅吹塑薄膜稳定泡形装置[N];中国包装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马永锋 任晶惠;一位桥梁专家的追求[N];大连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