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济钢科技人员激励研究

汤睿  
【摘要】: 加入WTO,济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产品质量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国内市场,国家对钢铁总量控制不再下达刚性指标,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将进一步加剧,竞争也将不断升级。因此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产业升级,是济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的关键。但是任何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都离不开其承载者-科技人才,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直接关系到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市场竞争优势的增强。目前济钢在科技人员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人员流失严重,使用效率低下,创造意识不强等,科技人员的潜能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如何提高济钢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创新动力,是摆在济钢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以激励基本理论为依据,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济钢科技人员的激励进行了实证研究,从中得出了济钢科技人员的最重要激励因素以及科技人员的需要层次和需要满足程度,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企业背景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对实际工作的启示,对济钢科技人员现有的激励政策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政策性改进建议。本文对充分发挥济钢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济钢技术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磊;;银行业信息科技集中后的科技人员管理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06期
2 高崇文;;关于放活科技人员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1987年06期
3 吴楼涛;;职业锚理论对企业科技人员管理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6期
4 史化;科技人员成为管理者为何有的管理效果不佳[J];价值工程;1987年01期
5 孔令英;;煤炭企业科技人员管理的基本原则探讨[J];山东煤炭科技;2012年06期
6 范建平;;意大利科技人员管理现状与改革[J];中外科技信息;1988年02期
7 崔振凤;;关于科技人员管理体制同科技、经济体制协调改革的探讨[J];科学·经济·社会;1985年03期
8 沈荣华 ,顾文兴 ,周林法 ,郝诚之;改革我国科技人员管理体制的设想[J];中国科技论坛;1988年05期
9 凭栏;93年云南省科技人员管理工作回顾及今后工作的设想[J];云南科技管理;1994年04期
10 魏训成;符辑三;郭芳谦;薛青同;石发祥;李洪博;陈义高;;农业科技人员管理机制的探索[J];中国软科学;1990年02期
11 汪长根;;浅议科技人员管理体制的几个模式[J];科技管理研究;1983年05期
12 于丽霞;孔祥春;刘海舟;;水库管理中的科技人员管理[J];水利管理技术;1998年03期
13 袁欣;陈明星;;企业科技人员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湖湘论坛;1992年03期
14 周夕根;;搞活青年科技人员管理的思考[J];四川石油经济;1997年03期
15 谭果林;;几种科技人员管理模式的比较[J];中国人才;1993年04期
16 贾建民;;科技人员的行为管理[J];软科学;1988年01期
17 朱惠珍,丁坚;对科技人员聘任制和兼职的一些具体设想[J];探索;1986年02期
18 ;对科技人员管理和使用的几点认识[J];管理科学文摘;1997年05期
19 崔振凤;;我对改革科技人员管理体制的想法[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5年02期
20 刘桂秋;吴党辉;;丰富青年科技人员管理措施 提升科研企业人力资源优势[J];石油人力资源;201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曾祥元;;科技人员的人文素质[A];中国微循环学会2014年全国学术会议大会汇编[C];2014年
2 张文霞;;女性科技人员的流动与职业发展[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女性人才发展规律与政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李增崇;;关注离退休科技人员的几点思考[A];2005年“关注人口老龄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云云;房春阳;侯丽燕;;山东省离退休科技人员状况及发挥作用对策研究[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莫培滔;;充分调动老科技人员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老龄问题研究——广西老年学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武全有;;科技人员情况调查与分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7 ;钱学森同志在发挥退休离休科技人员作用座谈会上的报告[A];中国煤炭学会会讯(第60期)[C];1988年
8 ;关于印发“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发挥退(离)休科技人员作用的意见”的通知[A];中国煤炭学会会讯(第61期)[C];1989年
9 张旭东;;关于我省科技人员对学会活动需求的分析[A];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第八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孙学建;黄红光;;科技人员工作倦怠的访谈[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1 张皓健;;外语工具对科技人员的重要作用[A];对接京津——新时代奠基 国体法治论文集[C];2018年
12 曹雪;;成都市科技人员亚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15年
13 张立生;;关于在科技人员中加强创造力开发研究的几点看法[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14 李云云;房春阳;侯丽燕;;实施“科教兴鲁”“人才强省”战略的一支重要力量——山东省离退休科技人员状况及发挥作用对策调查[A];第二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5 邹华;曹喆;;外向型私营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16 李云云;;实施“科教兴鲁”“人才强省”战略的一支重要力量——山东省离退休科技人员状况及发挥作用对策调查报告[A];中国老科协为实施“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研讨会文集[C];2006年
17 黄学清;;依托核电工程的企业技术能力建设[A];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管理变革——2015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论文集[C];2015年
18 赵玉平;;巴彦县农业系统 离退休科技人员状况调查[A];第三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9 田铭新;;新时代关于外语对科技人员作用的思考[A];对接京津——新时代奠基 国体法治论文集[C];2018年
20 ;发挥企业老科技人员作用的途径选择[A];企业老科协组织建设及企业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作用情况调研座谈会材料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于长宏;基于企业技术能力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选择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2 黄曼;企业技术能力结构及其对产学研合作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何巨峰;基于生态观的集群企业技术能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4 张笑楠;软件外包企业技术能力成长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5 汤长安;基于网络的高技术集群企业技术能力成长与演进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吕文娟;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知识类生物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陈庆江;国际服务外包对接包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陈艳艳;知识吸收能力对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张涛;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企业技术能力平台演进机理及提升路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徐可;技术引进型创新:中国汽车企业技术能力的实现机制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11 刘文霞;中国制造企业技术追赶模式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年
12 汤伟伟;基于成熟度的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动态能力评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13 张立峰;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14 姚宝刚;科技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5 石俊;石油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16 陈万思;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17 姚世华;在深外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8 阳毅;科技人员收入、收入差距及其个体效应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19 刘小浪;本土情境下双元型人力资源管理及其效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0 刘冠华;内蒙古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汤睿;济钢科技人员激励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2 密志勇;企业核心科技人员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彭琦;高科技企业中科技人员持股的经济学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吕春华;科技人员的道德规范初探[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刘言;S研究所科技人员绩效考评与激励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6 藏佳杰;基于转型导向的制造企业技术能力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20年
7 鲍政勋;企业技术能力在不同组织分权程度和环境复杂性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2019年
8 翁彬彬;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企业技术能力构建路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9 江志鹏;产学研背景下技术势差对企业技术能力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10 汤帅;凤阳县农业龙头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11 秦延芬;钢铁企业技术能力评价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3年
12 孙凯;基于知识溢出的集群企业技术能力增长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3 刘锦;企业技术能力激活机理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4 周江华;基于知识平台的企业技术能力增长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5 韩莉莉;基于技术转移的企业技术能力增长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16 汪颖;基于隐性知识转化的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17 彭利;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18 周亮;战略联盟与我国企业技术能力演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19 姚月姣;装备制造企业技术能力再造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0 矫野松;转型企业技术能力提高机理和整合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陆军;大冶冶炼厂重用科技人员[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胥富春;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N];平凉日报;2021年
3 记者 宋妍妍;衔接推进乡村振兴 激励科技人员参与科技服务[N];成都日报;2022年
4 本报评论员;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N];南京日报;2021年
5 本报记者 白莲;战疫,科技人员在行动[N];内蒙古日报(汉);2020年
6 记者 沈佳;我省开展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专项行动[N];山西日报;2020年
7 记者 苏永生;我区选派5000多人次“三区”科技人员助力脱贫攻坚[N];内蒙古日报(汉);2020年
8 记者 李培松;“技术+现金”入股 科技人员创业[N];遵义日报;2020年
9 记者 刘垠;科技部:实施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专项行动·湖北专项[N];科技日报;2020年
10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茜;四部门发文为科技人员“减负”[N];中国青年报;2020年
11 记者 江东洲 刘昊;广西科技人员职务成果转化收益比例不低于70%[N];科技日报;2018年
12 记者 曾庆伟;激发广大科技人员担当作为见成效[N];吉林日报;2019年
13 见习记者 高雅丽;中科院召开京区信息领域科技人员座谈会[N];中国科学报;2018年
14 本报记者 谢开飞 通讯员 魏群;福建首次赋予科技人员职务成果所有权[N];科技日报;2019年
15 记者 张原;天津市大胆改革给科技人员“松绑”[N];人民政协报;2017年
16 记者 王晨;辽宁鼓励教师和科技人员在高校与企业间兼职兼薪[N];中国青年报;2015年
17 本报记者 赵乐琴;应尽快启动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工程[N];北京科技报;2003年
18 特约记者 柳祖林;凌钢重奖科技人员[N];中国冶金报;2004年
19 记者 孔军强 通讯员 迟金强;200名科技人员下乡抗旱[N];威海日报;2011年
20 记者 李兵;太原首次万名科技人员大调查有果[N];山西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