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近海海域三维水动力学与水质模拟及其可视化研究

詹世平  
【摘要】:对水环境质量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价和预测,进而对其进行有效的规划、治理和管理,对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水动力学和水质模拟模型,对水体的水动力学规律和污染情况进行分析预测,是水环境分析和预测的重要基础。本论文的目的是:应用三维水动力学和水质模型,对近海海域水动力学规律和污染情况进行模拟研究,并对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使其能清晰、直观地表达出来。 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选择Microsoft Developer Studio操作平台,对原用于工作站的低版本大型三维水动力学模型软件和三维水质模型软件进行了成功的移植和升级,使其能方便地在微型计算机上运行。对大连湾海域的应用表明,在微型计算机上进行全年水动力学和水质模拟计算,移植升级后的这两个软件的运行时间分别只需5分钟和20分钟,而原水动力学模拟软件的运行时间为44小时(计算效率提高了500多倍),原水质模拟软件难以给出运行结果。 应用移植升级后的三维水动力学模型软件,对大连湾海域水动力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出了大连湾海域的水动力学特征。 应用移植升级后的三维水质模型软件,对大连湾海域水质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出了大连湾海域主要污染物浓度分布特点,分析了大连湾海域的水质现状,并对大连湾海域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提出了初步方案。 采用MATLAB图形化技术,对三维水动力学和水质模拟结果进行了可视化研究,给出了用MATLAB对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的技术内容和技术方法,得出了大连湾海域海水潮汐运动速度、水位、盐度分布、温度变化以及主要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二维、三维图形。这些图形清晰、直观地表达了大连湾海域水动力学规律和水质状况。形成了一种实用的基于MATLAB的三维水动力学和水质模拟结果可视化技术。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运用MapInfo应用软件的数据集成、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等功能,结合大连湾海域三维水质模拟计算结果,通过采用图形矢量化、图层分层与合并、创建点连接、创建关系数据库和集成制图等二次开发技术,得到了基于大连湾海域地形图的污染物浓度分布等值线图及相关信息。这些结果明晰地表示了污 近海海域三维水动力学与水质模拟及其可视化研究 染物浓度分布情况,可为环境管理和环境规划等部门提供清楚、直观的参考依据。形 成了一种简便的基于GIS的三维水质模拟结果的可视化技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秀丽;陈锁忠;钱谊;陈文君;丁佳;;基于GIS的河流污染应急监测方案自动生成研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年01期
2 孙文章;曹升乐;徐光杰;;应用WASP对东昌湖水质进行模拟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年02期
3 曾光明,蒋益民,卓利,张盼月,GordonHuangGuohe;河流水质灰色模型和模拟(英文)[J];水电能源科学;1999年04期
4 江毓武,洪华生,张珞平;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厦门海域水质模型中的应用[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5 钱小娟;陈海峰;顾爱辉;;沿海河网地区水流水质模拟分析[J];治淮;2011年07期
6 张波;王桥;孙强;李顺;;基于SD-GIS的突发水污染事故水质时空模拟[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年03期
7 王建平,程声通,贾海峰;密云水库水质变化趋势研究(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2005年02期
8 庄巍;逄勇;吕俊;;河流二维水质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研究[J];水利学报;2007年S1期
9 张行南,耿庆斋,逄勇;水质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研究[J];水利学报;2004年01期
10 王长胜;;GIS技术在地下水污染监测、评价系统的应用[J];江苏环境科技;2008年S1期
11 项爱枝;鲁昭;;WASP模型应用于城市区域河网水质模拟研究[J];北方环境;2011年04期
12 董东林,余小燕,武强,傅耀军,沈智慧,杨明,李连娟,王旭东,薛东;晋陕蒙能源基地矿区水环境评价系统的研究——以陕北地区为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3 万金保;李媛媛;;湖泊水质模型研究进展[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6期
14 彭琴;牟新利;张丽莹;李军;李仁婷;;二维水质模型及应用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年03期
15 叶红,潘蔚,程捷;鸭绿江(丹东市区段)环境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5年04期
16 申献辰,冯惠华,王凤荣,刘玲花;有毒物质在黄河小花河段迁移转化的水质模拟研究[J];人民黄河;1996年07期
17 王孝维;;虎峪河水质模型的可行性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08期
18 徐祖信;朱海亮;廖振良;;水环境数学模型与GIS的集成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年10期
19 陈英;;基于河流总氮水质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宜春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0 倪晋仁,秦华鹏,赵智杰;基于水质模型的海湾填海岸线选择[J];环境科学学报;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波;孙强;李顺;王利强;虞朝晖;;基于SD-GIS的水污染事故水质时空模拟研究[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庄巍;逢勇;吕俊;;河流二维水质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研究[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张延波;王威;王贵章;;建立古代文化遗存地理信息系统的可行性研究[A];2001年东北三省测绘学术与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4 冯立法;郝强;刘董梅;;GIS在油田信息化中的作用[A];中国石油石化数字管道信息化建设论坛暨燃气管网安全、经济、运营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顾益军;何永忠;邓杰;;专用网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安全标准化研究[A];第26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晓抒;;地理信息系统在疾病控制领域中的应用进展[A];全国EID研讨班资料汇编[C];2004年
7 靳海亮;高井祥;;浅析地理信息系统与电子政务的关系[A];'2005数字江苏论坛——电子政务与地理信息技术论文专辑[C];2005年
8 靳海亮;高井祥;;浅析地理信息系统与电子政务的关系[A];'2005数字江苏论坛电子政务与地理信息技术论文专辑[C];2005年
9 王永;张增云;宋红丽;;GIS在定向越野运动中的应用[A];山东省“数字国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杨晓辉;李合锋;杨芳;;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县级供电企业中的应用[A];2007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科组(分专委会)二届三次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世平;近海海域三维水动力学与水质模拟及其可视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2 孙斌;基于GIS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技术的研究和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3 孔冬艳;基于对象关系型空间数据库理论的GIS实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4 夏敏;农地适宜性评价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5 李如仁;公众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实践[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6 Pouran Behnia;伊朗中部Saghand-Chadormalu地区矿床勘查的地理空间数据建模[D];武汉大学;2004年
7 汤仲安;矢量GIS线状实体等概率密度误差模型[D];武汉大学;2004年
8 牛聚粉;基于MapX的煤与瓦斯突出预警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9 李卫江;电子政务与空间信息集成的理论及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周月敏;面向小流域管理的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名军;数字河道水质预警预报研究及应用[D];武汉大学;2005年
2 王阳;城市供水管网水质预测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天津大学;2005年
3 李成林;基于GIS技术的水环境污染模拟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4 高鸿雁;基于GIS的水环境评价决策支持系统[D];沈阳工业大学;2004年
5 王伟;基于GIS的渭河流域水污染控制决策支持系统[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6 曲乐安;基于GIS的洪泽湖水环境管理评价信息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7 韩涛;基于GIS的水质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8 张洪吉;基于GIS的河流水质模拟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吴其彰;淮河干流(鲁台子至田家庵河段)二维水质模拟[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10 李杰;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路网规划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瑛刘祝明;云南数字乡村地理信息系统试点项目建成[N];中国测绘报;2008年
2 记者马士龙;全国首家区县级地理信息系统通过鉴定[N];中国信息报;2003年
3 方裕;我国GIS软件产业渐成气候[N];中国测绘报;2006年
4 杜斌 范小洁;湖北省实施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测绘管理规定[N];中国测绘报;2006年
5 庞亚斌 整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N];中国水利报;2006年
6 王强;德州建成警用地理信息系统[N];人民公安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孙靓;全国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应用推广演示会召开[N];中国信息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陈江 本报实习生 陈倩;迈向GIS时代[N];广西日报;2005年
9 王大力;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几个问题[N];中国测绘报;2006年
10 葛剑雄;中国历史地图:从传统向数字化和现代化的转变[N];文汇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