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用虚拟温度法进行具有多流股换热器的换热网络综合

孙亚琴  
【摘要】:多流股换热器网络是一种新型的换热器网络。与双流股换热器相比,多流股换热 器以其高效率、结构紧凑及投资低在气体加工和石油化工等一些过程工业中有着广泛的 应用。 但是过去的20多年里人们把大部分精力用于传统的双流股换热器网络综合的研究, 有关多流股换热器网络综合问题的数学模型及求解技术的研究目前仍然很有限,本文是 在已建立合理的多流股换热器网络综合问题的数学模型基础上,采用虚拟温度法对多流 股换热器网络进行综合研究,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 确定传热温差贡献值与传热过程有效能损失的关系 温差贡献值的确定到目前为止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对全过程流股取相同的温差贡献 值,此方法不能很好的对流股实际传热温差进行描述;其二是根据流股的传热膜系数和 单位传热面积费用来确定温差贡献值,此方法没有考虑到热力学的影响因素。我们在此 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确定温差贡献值的方法,该方法将流股的等有效能损失、传热 膜系数以及单位换热器面积费用等影响因素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此方法同时兼顾热力 学和经济性的影响因素,并根据两个具体的石化企业的工程实例来说明此种确定温差贡 献值方法在实际工程上的合理性。 2) 采用虚拟温度法对多流股换热器网络进行综合 应用虚拟温度法能使网络的传热温差分布更加合理,流股间能够直接进行垂直匹 配,并可以得到合理的初始网络,从而使得网络的总费用降低。我们在对换热网络综合 过程中采用流股虚拟温度代替流股的实际温度的方法,先产生一个好的初始种群,采用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系统工程研究所魏关锋博士提出的遗传/模拟退火算法求解多流股换 热网络综合问题,并采用虚拟温度法对多流股换热器网络的经济性进行了文献实例分 析,证明采用流股虚拟温度综合多流股换热器网络是有效的,同时也证明工业中应用多 流股换热器网络可以减小年度化总费用,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3) 三种不同的方法确定温差贡献值并用于多流股换热器网络综合的比较分析 对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确定温差贡献值综合出的多流股换热器网络的经济性进行 了文献实例计算和对比分析。针对文献上的三个例题,分别采用单一传热温差贡献值、 只考虑了传热膜系数和单位传热面积费用的温差贡献值以及考虑了等有效能损失确定 用虚拟沮度法进行具有多流股换热器的换热网络综合 温差贡献值三种不同的方法综合换热网络,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考虑了等有效能损失确 定温差贡献值要比其他两种方法综合换热网络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考虑到遗传/模拟退 火算法的随机性,所以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地肯定我们所提出的方法,这只是初步的工作 结果,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喜政,任志菁,陈刚,何业东,齐慧滨,朱日彰;烷基化换热器的腐蚀失效分析和防护措施[J];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1998年04期
2 唐整生;;化工设备的化学清洗时机的确定[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7年04期
3 秦虎;徐洪海;;制药工业中换热器的应用比较分析[J];民营科技;2008年09期
4 ;东工式1.5吨小平炉简介[J];钢铁;1958年11期
5 ;74型简易隔烟柴油换热器[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1975年01期
6 姚虎卿;;氨合成反应热回收系统的优化计算[J];江苏化工.市场七日讯;1982年02期
7 ;换热器应用技术的进展[J];石油化工设备;1983年05期
8 计范;日本“月光计划”实施现状简介——废热回收用换热器部分[J];化工装备技术;1984年04期
9 崔耀贤;换热器用粉末冶金传热管[J];机械工程材料;1986年02期
10 H.Stroh;张育钦;;铝熔炼炉实现最佳化的有效措施[J];轻合金加工技术;1986年02期
11 张义谦;我国热风炉余热回收装置述评[J];冶金能源;1989年02期
12 周永益;;换热器用优质铝合金生产法[J];上海有色金属;1989年06期
13 Pedro E.Robles Guzman ,史新辉;换热器的快速设计计算[J];化学工程;1990年04期
14 赵树丰;;采用爆炸焊接管板方法制造耐硫酸941钢换热器[J];石化技术;1991年01期
15 В.А.Лозовая,央涌;陶瓷空气换热器的改造[J];冶金能源;1992年01期
16 朱勇兴,吴伟烈;无钢对片状管式换热器进行修复使用[J];冶金能源;1992年06期
17 张耘;高温高气密性陶土换热器的研究[J];矿冶;1992年01期
18 薛明德,魏志忠,谢桂华;浮头式、填函式换热器管板设计方法的改进[J];压力容器;1993年05期
19 王璋保;;辐射换热器的现状与今后的发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3期
20 高跃庭;;NH—90缓蚀阻垢剂的应用评价[J];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欣强;魏关锋;罗立;姚平经;罗行;ROETZEL Wilfried;;用改进的遗传/模拟退火算法进行多流股换热器网络综合[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林志勇;刘宏波;张扬;彭晓峰;刘燕;;短管汽水换热器过冷问题探讨[A];第七届全国工业炉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肖峰;高建岭;刘建龙;;土壤源热泵的热力学性能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乔海星;于军;;螺旋壳列管式换热器[A];第五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高瞩;吉晓民;;换热器CAD绘图系统的开发[A];制造技术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朱冬生;蒋翔;陆应生;;螺旋折流板低翅片管油换热器应用研究[A];2004年全国化工、石化装备国产化暨设备管理技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江立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降低能耗[A];河北冶金学会炼铁技术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顾广瑞;;波纹管换热器的若干理论问题[A];2006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崔国民;郭嘉;;换热器动态场协同效应分析[A];2006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胡郑重;陈彪;周艳平;;波节管换热器传热试验研究[A];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设计与传动学会、武汉机械设计与传动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关锋;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进行具有多流股换热器的换热网络综合[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2 尹涌澜;沉降膜换热器基础研究及其复合源热泵系统应用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3 马永其;换热器固定管板有限元应力分析的进一步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0年
4 魏唐棣;地源热泵地下套管式埋管换热器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5 黄平;管阵流体弹性不稳定性研究及随机响应分析[D];清华大学;1989年
6 孙世梅;高温热管换热器强化传热及结构优化模拟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7 王子云;长江水源热泵换热器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刘冬生;地源热泵实验台及同轴套管换热器传热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李静;新型异径布管夹持结构换热器的研究与开发[D];郑州大学;2006年
10 贾磊;LNG冷能利用与低温半导体温差发电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亚琴;用虚拟温度法进行具有多流股换热器的换热网络综合[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2 罗立;多流股换热器网络识别与构造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3 任晓红;U型垂直地下埋管换热器地源热泵全年实验研究与传热模型[D];重庆大学;2004年
4 孙宙;化工过程设备制造业电子协作商务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5 张明艳;换热器性能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兰州理工大学;2006年
6 彭怀俊;密集烤房换热器不同材质对比试验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7 周游;南方地区浅层地源热泵利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孙桥;基于VLISP和VBA的管壳式换热器自动布管系统[D];四川大学;2002年
9 李阳春;地源热泵系统地下埋管换热器理论分析及工程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吕洪;对流换热下的管壳式换热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曲丹;整合换热器资源 打造中国换热器城[N];四平日报;2007年
2 ;攀登高峰俯看风光无限[N];湖北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艾春义 赵波 通讯员 王莉;让四平换热器“航母”破浪前行[N];四平日报;2007年
4 张远平 李世铭;湖北登峰借外脑开发船用换热器[N];中国船舶报;2006年
5 记者 杨喆 实习生 高震;努力把四平打造成全国的“换热器城”[N];四平日报;2006年
6 记者 王春霖;我市召开换热器产业发展规划论证会[N];四平日报;2009年
7 记者 张妍 鲍园园 高原 丁旭 邵伟 袁松年 (本报记者 张妍);集源聚能谋新篇[N];吉林日报;2009年
8 石国栋 罗臻;登峰成为换热器“全能”生产企业[N];黄石日报;2006年
9 记者  黄宣传 通讯员  石国栋;营建“换热器博物馆”[N];湖北日报;2006年
10 何泽宇王艺;国际一流换热器项目配套落户武进[N];常州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