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微分几何学的机器人操作性能的研究

张连东  
【摘要】:本文应用现代微分几何学的方法,对机器人机构操作性能评价指标和轨迹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将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质通过活动标架法和黎曼度量映射为相应的几何曲面,利用该曲面上的体积元素、黎曼曲率和测地线等几何不变量的几何性质,研究机器人的操作性能和最优轨迹规划,构成了本文工作的主线。 本文首先应用现代微分几何的活动标架法,建立了一种新的机器人运动学正解的递推公式和速度递推公式。由活动标架的递推公式,得到了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上的活动标架,所有活动标架的集合构成了机器人工作空间的几何曲面。将外微分与活动标架法相结合,定义该曲面上的体积元素作为机器人的运动学操作性能评价指标,它是不变量,根据微分几何中体积元素的几何意义,该体积元素反映了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平移和旋转的综合能力。体积元素越大,机器人的综合操作性能越好,体积元素是关节转角的函数,本文利用该指标确定了机器人的最优操作位姿,然后对体积元素进行积分,得到了一个综合指标。当体积元素为零时,机器人的综合操作性能最差,机器人处于奇异状态,由此可以得到机器人的奇异位姿,传统的机器人奇异性分析是基于雅可比矩阵的行列式为零的。用外微分定义的体积元素形式简洁,计算量小,本文将活动标架法与外微分相结合,使外微分的几何意义能够很好地与机器人的操作性能对应上,解决了外微分无法应用于机器人操作性能分析的难题。 本文分别以机器人的轨迹弧长的平方以及机器人系统的动能为黎曼度量,将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质映射为相应的黎曼曲面。该黎曼曲面上的测地线是不变量,它是曲面上两点之间距离最短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测地线的机器人最优轨迹规划方法。运动学曲面上两点之间的测地线对应于机器人两点之间路径最优的轨迹,动力学曲面上两点之间的测地线对应于机器人两点之间动能最优的轨迹。通过解不同黎曼曲面上的测地线的微分方程并将其映射到机器人的各关节变量,充分利用各关节之间的耦合关系,得到了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最优的轨迹。最后,本文给出了几种二自由度和三自由度机器人的轨迹规划算例,对所得到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最优轨迹规划结果进行了仿真,验证了基于测地线的轨迹规划方法的正确性。该方法利用测地线直接得到机器人最优轨迹的方程,而常规的最优轨迹规划方法是基于多项式轨迹的数值逼近。另外,该方法是以测地线轨迹的弧长为参变量的非时间参考的轨迹规划方法,它反映了机器人运动轨迹的实时信息,因此,在应对复杂环境时就更具有智能性。 总之,本文利用现代微分几何学中的活动标架法和通过建立黎曼度量,将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质映射为相应的几何曲面,结合该曲面上测地线、体积元素和黎曼曲率等不变量的几何性质,将外微分应用于机器人操作性能分析,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测地线的最优轨迹规划方法,将机器人的轨迹弧长和系统的动能分别用测地线的弧长来表示,通过解测地线的方程直接得到机器人的最优轨迹。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美航空航天局将再次试验丹蒂机器人[J];机器人情报;1994年02期
2 司艳姣,王琪;机器人参加农活[J];国外科技动态;1995年12期
3 李忠东;形形色色的机器人[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1995年06期
4 顾长庚;走创新之路加速上海机器人事业的发展[J];机电一体化;1995年02期
5 ;1995年世界工业机器人发展概况[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1997年03期
6 ;1998年《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总目录[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1998年06期
7 刘进长;世纪之交我国机器人发展战略研究[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0年03期
8 蔡自兴;21世纪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9 戴兴忠;英美:机器人灭火勇无比[J];消防月刊;2000年06期
10 王伟;世界机器人2002年统计数据[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4年05期
11 ;伊莱克斯AUTOMOWER机器人割草机[J];世界发明;2004年07期
12 王哲;acedia;;新型机器人,检测电缆故障[J];电脑爱好者;2007年05期
13 ;村田顽童机器人[J];科学世界;2007年01期
14 ;复旦大学研制的机器人“Fuwa”亮相IDF展[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8年02期
15 ;新一代机器人保姆在德国问世[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8年04期
16 ;新知短信[J];知识就是力量;2008年11期
17 ;可节省人类劳力的“附体机器人”[J];科学之友(A版);2009年03期
18 唐宁;;吃苍蝇老鼠的机器人家具[J];今日科苑;2009年15期
19 ;哈工大机器人亚太大赛夺冠[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9年09期
20 ;让机器人指导你瘦身[J];创新科技;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瑶;高长青;王刚;肖苍松;杨明;李佳春;王加力;;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全机器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心血管外科分册[C];2007年
2 张思明;;微特电机在机器人中的应用与发展[A];'2001第六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肖海荣;周应兵;周风余;苏学成;李贻斌;;基于插补算法的大型喷浆机器人轨迹规划[A];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钱炜;樊堂堂;;机器人的机电一体化设计[A];第十三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黄进;汪洋;马孜;刘滨春;;一种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在线检测新技术[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五分册)[东南大学学报(增刊)][C];2009年
6 何发昌;全小平;;机器人发展概况与展望[A];中国电子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孟凡义;臧泳霈;;铁路提速、重载货车工艺装备的核心技术——转向架保持环检测机器人[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崔嵬;强盛;高晓智;;人工内分泌系统研究及应用[A];第25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中册)[C];2006年
9 鲁京立;卜春光;;轮-腿复合移动机器人构型控制及越障策略[A];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二)[C];2009年
10 裴海龙;周其节;梁天培;;神经网络变结构控制[A];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暨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连东;基于微分几何学的机器人操作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2 贾艳辉;汽车组合开关操作性能试验测试与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范红;智能机器人路径规划及避障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姜春福;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人模型辨识与控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5 干方建;基于多维力传感器的机器人动态特性若干问题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6 黄晓华;机器人操作性能的微分流形理论与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詹建明;机器人研磨自由曲面时的作业环境与柔顺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2年
8 范良志;串并联HIFU肿瘤治疗原型机的机构设计、运动控制和运动学参数标定[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方海燕;非正交系非接触坐标测量机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10 刘庆波;水平运动的欠驱动机器人运动规划与控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军;机器人多自由度关节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2年
2 刘辉祥;机器人等离子熔射制模路径规划及工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龙海燕;SHAA移动机器人实时神经网络路径规划算法[D];四川大学;2005年
4 焦尚伟;嵌入式Linux在轮式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程军;六自由度关节型机器人本体设计和控制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6 王兰兰;集控式微型足球机器人的研究与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7 卢瑾;基于遗传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6年
8 丁冬平;基于焊接机器人的熔焊成形系统及成形规律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李建红;人性化机器人的研究、设计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10 赵春光;微小研抛机器人运动与加工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冬冬;看看自动化机器人在包装业中能起多大作用[N];中国包装报;2005年
2 柯杨;仨孩子玩机器人 世锦赛上拿金奖[N];河南日报;2007年
3 靳贤英;“机器人”不能代替正常监管[N];医药经济报;2007年
4 何德功;日本“培养”机器人做家庭好帮手[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5 本报驻美国记者 张孟军;和机器人面对面[N];科技日报;2005年
6 编译 江鑫;机器人能像婴儿一样感知世界[N];北京科技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吴洣麓;保洁机器人彻底解放家务懒虫[N];北京科技报;2007年
8 冰丘;日本提前预防机器人暴动[N];工人日报;2007年
9 记者 卞晨光;农用机器人靠阳光定时劳作[N];科技日报;2006年
10 记者 钱铮;家务机器人能干,还不会闹“保姆荒”[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