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值模拟技术在金属材料固态加工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计算机科学、有限元及有限差分方法的发展,可以建立适当的理论模型,描述材料固态加工及热处理的物理过程。然后,采用有限元及有限差分法对这些物理过程的温度场、应力场、应变场、微观组织场等进行精确的定量数值模拟计算。只要通过少量的实验验证理论模型及数值模拟计算的准确性,就可以利用计算机对大量的实际材料固态加工及热处理过程进行准确的数值模拟。这样就实现了基于计算机数值模拟的虚拟材料固态加工及热处理过程。通过大量的计算机数值模拟计算,可以建立材料固态加工及热处理工艺参数与材料固态加工及热处理后性能的定量关系。这些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可以用于优化材料固态加工及热处理工艺参数。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建立了船用钢板激光弯曲成形过程的热弹塑性力学模型。对船用钢板激光弯曲成形过程的温度场、应力场及应变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板材厚度、板材宽度、激光功率和激光扫描速度对激光弯曲成形最终弯曲角度的影响。进行了钢板激光弯曲成形实验,实测了钢板的温度及弯曲角度。钢板的温度和弯曲角度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符合较好。
建立了发动机油底壳冲压成形过程的弹塑性力学模型。对发动机油底壳在冲压成形过程的应力、应变及厚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实测了发动机油底壳冲压成形后的厚度分布。厚度分布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符合较好。
建立了GH4169高温合金大环形零件惯性摩擦焊过程的热弹塑性力学模型。对GH4169高温合金大环形零件惯性摩擦焊过程的温度场、应力场及应变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GH4169高温合金大环形零件惯性摩擦焊过程的温度及轴向缩短量进行了计算机实时测量。温度及轴向缩短量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符合较好。
建立了特殊钢棒线材热连轧过程的热弹塑性力学模型。对304不锈钢棒线材18道次热连轧过程的温度场、应力场及应变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实测了304不锈钢棒线材18道次热连轧过程各道次的表面温度。表面温度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符合较好。
建立了激光相变硬化过程的热弹塑性力学模型。对激光相变硬化过程的温度场、应力场和激光相变硬化区的宽度及深度进行了数值模拟。实测了激光相变硬化区的宽度和深度及残余应力分布。激光相变硬化区的宽度和深度及残余应力分布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符合较好。
建立了35CrMo钢圆柱体大型锻件淬火冷却过程的传热学、相变模型。对35CrMo钢圆柱体大型锻件淬火冷却过程的温度场、组织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实测了35CrMo钢圆柱体大型锻件淬火冷却过程的温度和淬火后的组织场。温度和淬火后组织场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符合较好。
建立了真空热处理过程的传热学模型。对GH4169高温合金零件真空热处理过程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预测了GH4169高温合金零件在真空炉中加热过程的滞后时间。实测了GH4169高温合金零件真空热处理过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符合较好。
|
|
|
|
1 |
潘健生;王婧;韩利战;顾剑锋;;热处理数值模拟工程应用的一些尝试[J];金属热处理;2008年01期 |
2 |
钱铭熙
,阮伸;固态酸的催化异构活性[J];科学通报;1977年10期 |
3 |
付强,曾建民,莫继华;固态原子吸收法在钢成分分析中的应用[J];冶金分析;2005年01期 |
4 |
张伟民,潘健生,钱初钧,李勇军,张戈;热处理数值模拟与远程服务[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1年01期 |
5 |
吴英;李凤玉;王立滨;张鑫;;超临界C12A阀体铸造工艺研究[J];铸造;2009年06期 |
6 |
时海芳,乔日金,于宝义,包春玲,宋鸿武,于海鹏;热处理对AM50镁合金挤压管件力学性能的影响[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5年10期 |
7 |
曹建国;唐建新;罗征志;;连接盘成形过程数值模拟及工艺优化[J];热加工工艺;2008年21期 |
8 |
周伟;毛小南;葛鹏;洪权;戚运莲;;钛合金板材火焰加热淬火强化试验研究[J];表面技术;2009年02期 |
9 |
卓宗一;固态氯化钠对大气化学的影响[J];化学世界;1989年03期 |
10 |
黄晓锋;田载友;朱凯;曹喜娟;谢锐;;压铸铝合金及压铸技术的研究进展[J];热加工工艺;2008年17期 |
11 |
宋冬利,顾剑锋,胡明娟;718钢大模块淬火过程的数值模拟[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5年04期 |
12 |
杨汝栋,刘建民,杨新平;Eu(Ⅱ)PMBP固态絡合物的制备与性貭[J];稀土;1981年04期 |
13 |
刘江平;骆良顺;苏彦庆;徐严谨;李新中;陈瑞润;郭景杰;傅恒志;;Ti/Al扩散偶中间相长大过程的数值模拟(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1年03期 |
14 |
张月红;王马华;;感应加热参数对钢件温度分布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1年09期 |
15 |
孙福;固态碳化物雕刻刃钻头[J];机床与液压;1996年01期 |
16 |
牟发章;Z·S-106固态持久散香素[J];上海化工;1999年09期 |
17 |
郭广第;液态制酒固态转酸采用多种酶酿造食醋[J];中国调味品;1981年11期 |
18 |
谢锐利,苏鸿雁;JH-Ⅰ型固态酒糟干燥设备[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1996年04期 |
19 |
;我国古代的锻造和热处理方面的成就[J];机械工人.热加工;1957年07期 |
20 |
魏世奎;;微晶玻璃的制法[J];玻璃;198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