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讯中的QoS组播路由算法研究
【摘要】:组播路由算法属于网络优化的范畴,它是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发展中的核心问题。
组播路由算法对于减小计算机网络的流量和减轻服务器的负担都有着非常大的意义。随
着人们对网络服务质量的要求(quality of service,简写为QoS)越来越高,在求
组播树的过程中就需要加入越来越多的限制条件,这也使得我们所求解的问题成为NP
完全问题。对于此类问题,我们只能设计出不同的策略来尽可能快的求解出尽可能逼近
最优解的结果。
本文的前两章,主要讨论了组播路由算法研究过程中要用到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
图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算法,主要为第三章和第四章的研究工作做准备。
在第三章和第四章中,介绍了本文所取得的主要结果,可概括如下:
1. 在第三章中,首先对Dijkstra算法进行了修正以适用于我们研究的主题,然后在虚
拟网图中运用我们所制订的策略,即按照带宽要求由大到小为节点排序,按照顺序
利用修正的Dijkstra算法为图中的每个节点寻找到可行的路。在此算法中,并不能
保证每一个节点最后都有可行路,但根据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可以将这些节点
并入下一次任务。
2. 在第四章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树算法的组播路由算法。首先构造一棵树,
使得所有的向服务器发送了请求的节点都被包含在树中。然后对树中的节点逐个进
行检查,看组播树为其提供的路是否满足该节点的要求。对于那些不满足要求的节
点,我们利用推广的Dijkstra算法为其寻找新的符合其要求的最小费用路,直到所
有的节点都满足约束。
|
|
|
|
1 |
张强,王超,许进;基于暂态混沌神经网络的组播路由算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3年02期 |
2 |
王立,李增智,宋承谦,闫焱,薛可;DMRMQ:基于多QoS的动态组播路由算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5年03期 |
3 |
刘仁芬;张常有;;求解QoS组播路由问题的改进蚂蚁算法[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
4 |
曾孝平;组播路由选择的流体神经网络电路模型[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1年02期 |
5 |
孙丽霞;李仁发;;一种快速低代价延迟受限组播路由算法[J];计算机应用;2006年06期 |
6 |
张银蒲;;遗传算法在组播路由优化中的应用[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
7 |
陆慧梅,向勇,史美林;支持QoS的层次组播路由算法框架QHMR[J];计算机学报;2004年06期 |
8 |
岳承君;郑秀萍;井元伟;;基于混沌遗传算法的QoS组播路由[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0期 |
9 |
周瑾;;基于多种遗传算法的组播路由选择方法[J];山西科技;2008年02期 |
10 |
曾华朴;撒力;;基于边选择的时延抖动受限组播路由算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年19期 |
11 |
刘金明;王娜;刘勇;;基于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QoS组播路由问题求解[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12 |
葛连升;王华;王海洋;;求解度约束组播路由的新型蚁群算法[J];电子学报;2009年07期 |
13 |
徐斌;李乃乾;;基于遗传_蚁群算法的多QoS约束组播路由优化算法[J];电子设计工程;2011年06期 |
14 |
董庆阳,李毓麟;一种优化组播路由费用的算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
15 |
姚金涛,林亚平;基于决策图贝叶斯优化算法的QoS组播路由算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4年08期 |
16 |
闫畴亮;;组播在MPLS VPN中的一个过渡实现方案[J];山西电子技术;2006年02期 |
17 |
韩家新;何华灿;;多媒体通信中组播路由选择的免疫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年18期 |
18 |
王德毓;甘金颖;王德志;;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多约束组播路由优化算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
19 |
王清;欧阳伟;曹文君;;WDM全光网络中优化组播路由的遗传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6年18期 |
20 |
杨彩霞;齐立磊;刘克成;;组播技术在流媒体系统构建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6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