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少熟料水泥耐久性研究

王景贤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水泥工业的资源、能源、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少用能耗大、生产污染大的硅酸盐水泥熟料,利用尽量多工业废渣作为混合材料来生产少熟料水泥,是一项具有环保意义和经济价值的课题。粉煤灰和煤矸石分别是排放和堆放量最大的工业废渣之一,现有以此为基材的少熟料水泥在耐久性方面仍有很大的缺陷。本文分别以粉煤灰、煤矸石为主要原料研制少熟料水泥,从而提出两种新的胶凝体系,以此配制出了性能优良的少熱料水泥混凝土。重点研究了少熟料水泥及其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首先,通过试验确定混合材料掺量与复合胶凝体系强度之间的相关性,由此确定所选择的混合材料在胶凝体系中所占的比例,作为两种少熟料水泥配比设计的理论依据。 其次,从粉煤灰和煤矸石两种酸性混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和活性特点出发,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两种少熟料水泥的配合比,经测试发现,各项基本性能均符合32.5水泥标准要求,同时SEM图像显示,两种少熟料水泥不同程度上细化了水泥石的孔径,改善了水泥浆体与骨料界面的微观物相。这也是后文中少熟料水泥混凝土性能研究的理论基础。 随后,本文对少熟料水泥耐久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重点考察了其长期强度、护筋性能、抗碳化性能、硫酸盐侵蚀等方面。结果表明,与普通水泥相比,两种少熟料水泥在长期强度发展和抗硫酸盐侵蚀两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在抗碳化性与护筋性能方面有所欠缺,但仍优于矿渣水泥。以上试验表明少熟料水泥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能。 最后,本文对两种少熟料水泥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和耐久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在基本性能方面考察了拌合物和易性及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方面着重考察了抗滲透性能(氯离子扩散)、抗冻性、自收缩性能等。少熟料水泥混凝土在物理力学方面的优势不甚明显,但在上述各项耐久性能方面优于普通水泥混凝土,尤其在抗氯离子侵蚀方面有较大的改善。 本文所研制的两种少熟料水泥各项性能均能满足一般建筑工程的需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崔琦;王希泉;;抗氯盐水泥配方及性能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07期
2 贺红云;孙伟峰;;高性能混凝土发展面临的若干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3期
3 闫小虎;杨华全;李鹏翔;;喀腊塑克水库混凝土集料碱活性试验研究[J];粉煤灰;2011年03期
4 郭金敏;;煤矸石混凝土耐久性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1年07期
5 乔宏霞;何忠茂;余红发;高永强;冯坚;;混凝土硫酸盐腐蚀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研究[J];建筑科学;2011年S1期
6 赵英;;粉煤灰和矿渣粉双掺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1年22期
7 孙军梅;章再兴;;浅谈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年09期
8 马虎;马爱斌;刘冠国;明静;谷昌宇;;硅烷膏体浸渍混凝土表面性能研究[J];混凝土;2011年06期
9 裴进章;;浅谈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与应用[J];市政技术;2009年S1期
10 茅沈栋;李镇;方莹;;粉煤灰资源化利用的研究现状[J];混凝土;2011年07期
11 李泽君;;浅谈矿粉与粉煤灰双掺在高性能混凝土配制中的应用[J];治淮;2011年08期
12 王成启;张悦然;;粉煤灰海工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参数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1年08期
13 金骏;吴国坚;翁杰;王传坤;岳增国;许晨;;水灰比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和碳化速率影响的试验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1年04期
14 王长瑞;陈国彦;;基于致密堆积理论的砼配合比设计方法及新拌砼性能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8年13期
15 周秀苗;丁建础;;粉煤灰纤维的制造与应用[J];河南化工;2011年09期
16 张爱玲;;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年07期
17 何聪;汪鹏飞;;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现状[J];农家科技;2011年04期
18 唐强强;杨骞;;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探讨[J];价值工程;2011年21期
19 高阳;赵博;禚玉群;陈昌和;徐旭常;;中温条件下粉煤灰对氨气脱硝性能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20 院亚虹;;粉煤灰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世海;董梦臣;;双掺大流动性混凝土试验研究[A];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和矿物掺合料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樊钧;赵立群;叶光锐;张鑫;;稠化粉、粉煤灰双掺技术在商品砂浆中的应用研究[A];首届全国商品砂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黄辉;周明臣;伍成松;陈爱芝;;大掺量粉煤灰在港口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A];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和矿物掺合料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秦鸿根;张亚梅;肖权;李丽;王大中;;CF55桥用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耐久性研究[A];先进纤维混凝土 试验·理论·实践——第十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姚燕;高春勇;王玲;白杰;田培;;C80高性能混凝土在煤矿井壁工程中的应用[A];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研究与工程应用——第三届全国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连彦丽;;GK系列外加剂在舟坝水电站碾压混凝土施工中的成功应用[A];庆祝坑口碾压混凝土坝建成20周年暨龙滩200m级碾压混凝土坝技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李硕;彭小芹;贺芳;黄滔;;地聚合物胶凝材料的性能研究[A];2007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材料导报》编委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傅智;;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新规定[A];第五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9 刘秉京;;桥梁混凝土耐久性设计[A];第五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10 王民枢;陈传章;林锦;;粉煤灰小型空心砌块的生产与应用[A];第三届粉煤灰在新型墙体材料中综合利用成果交流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秀臣;用FGD激活废弃粗粉煤灰固化/稳定重金属废物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2 李固华;纳米材料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3 张德成;硫铝酸盐水泥基高性能混凝土的结构—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杨则英;既有钢筋混凝土桥梁安全性耐久性综合评估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5 王晓钧;粉煤灰机械研磨中物理与机械力化学现象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6 尚志远;高抗折强度路面混凝土材料组成与路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7 周学武;粉煤灰与污泥配施改良山东郑路、华丰盐碱地的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聂轶苗;SiO_2-Al_2O_3-Na_2O(K_2O)-H_2O体系矿物聚合材料制备及反应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史非;常压干燥制备SiO_2气凝胶及其结构、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耿欧;混凝土构件中钢筋锈蚀速率预计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花;掺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制与应用技术[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2 李高峰;高性能混凝土无粘结预应力楼盖的性能和工程设计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6年
3 宗永红;乌鲁木齐地区碱-骨料反应及预防措施的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4 肖建华;大掺量粉煤灰免振捣混凝土性能研究及机理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5 朱航;钢渣矿粉的制备及其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姜云;玻璃纤维改善水泥——粉煤灰稳定土性能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1年
7 王景贤;少熟料水泥耐久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8 王洪镇;流态轻集料微孔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9 张宇;路面水泥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10 黄冠群;高性能混凝土生产过程环境协调性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撰稿人 李洪光;首钢国际工程公司完成对首钢京唐钢铁项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技术课题研究[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2 杨晓艳 同源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3 通讯员 吴复民 张建松;粉煤灰在上海变成紧俏货[N];中国电力报;2004年
4 ;粉煤灰泡沫陶瓷[N];中国建材报;2005年
5 ;粉煤灰泡沫陶瓷[N];中国建材报;2005年
6 朱献 郭殿波 朱蕊;粉煤灰在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应用[N];中国建材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胡继鸿;粉煤灰托起一片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8 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 杨春保 朱春启;开流粉煤灰管磨机效率低的原因及改进[N];中国建材报;2008年
9 员笑天;利用粉煤灰造纸 节约资源减污染[N];中国职工科技报;2008年
10 孙海;新型高产节能粉煤灰烘干机技术促进粉煤灰利用(一)[N];中国建材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