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技术的边坡地质灾害预测评价系统的研究及其应用
【摘要】: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在实际工程中面临的边坡地质灾害问题也显得日
趋严峻。为减少边坡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地质科研工作者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进行了大
量的工作,并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但是这些成果的系统性、集成性和可视性较差,信
息的共享程度较低。本文基于ArcView平台,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区域,在较
系统地总结边坡地质灾害预测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以上问题阐述了在地理信息系统
(GIS)支持下的边坡地质灾害预测评价系统的设计思路和策略。
文中探讨了边坡稳定性预测评价因素指标的选取和量化处理方法,并采用基于遗传
算法的神经网络、模糊综合评判的模糊可靠度算法和多元回归分析作为分析方法,建立
了边坡地质灾害预测模型,应用C++语言开发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同时应用Avenue语
言在ArcView平台下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预测模型与ArcView系统的集成。在系统
界面下应用所开发的各个预测模型可以对系统数据库中所有边坡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价结
果进行交叉验证,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增加系统预测评价工作的可信度,同时也证实了各
种模型预测结果的可靠性。文中对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建立的数字高程模型
(DEM),可以用作进一步区域稳定性分区评价的基础资料。
在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边坡地质灾害预测评价系统,充分利用了GIS的
各种基础功能,并与一般边坡地质灾害预测评价的工作特点相结合。它集数据管理、图
形处理、空间分析等功能于一体,能对实际工程中所遇到的边坡地质灾害问题实现快速
查询、快速评估、和可视化的分析等功能。
|
|
|
|
1 |
李鹏;周才辉;吴少授;;对地质灾害评估的综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01期 |
2 |
李小强;严树;;滚石防护机理简介及防治对策[J];土工基础;2010年05期 |
3 |
魏永幸,杨建国;边坡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年03期 |
4 |
曾令浓;石菉铜业公司生产中的地质灾害初探[J];有色矿山;1996年03期 |
5 |
文拥军;;某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措施[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9年08期 |
6 |
曹俊,刘旗,郭建强;松潘黄龙自然保护区地质灾害分布及预防治理措施[J];四川地质学报;2001年02期 |
7 |
李勇峰,杨志波,刘玉山,易哲;高速公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理论与实践初探[J];湖北地矿;2002年04期 |
8 |
尚彦军,杨志法,廖秋林,刘大安,朱平一,汪阳春,王成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北段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防治对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1年04期 |
9 |
全洪波,俞敏,胡杰刚,黄景芳,黄海,袁明安,谭彬建;桂柳路某段边坡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锚固技术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07期 |
10 |
赵杨;;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及治理措施刍议[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1期 |
11 |
伊左林;厦门某码头附近海底地质灾害分析与整治[J];岩土工程界;2005年08期 |
12 |
李兰;露天煤矿闭坑时期地质灾害及环境影响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0年02期 |
13 |
张永军,宣世进,孙军兰;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实例分析——以兰州市打浪沟泥石流为例[J];甘肃科学学报;2003年S1期 |
14 |
Erik Romijn;曹玉清;;估计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经济损失的一般方法及其在荷兰的应用[J];世界地质;1993年01期 |
15 |
魏宣利;河北省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对策[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9年02期 |
16 |
;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工作动向[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0年05期 |
17 |
张维宸;地质灾害防治对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1年04期 |
18 |
安勇胜,李福祥,索有贤,杨延兴,逯积明;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地质灾害及防治[J];青海国土经略;2001年02期 |
19 |
王群,杨顺泉,魏军才,李佐海,李贵仁;湖南省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现状与防治对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2年02期 |
20 |
吴长江
,叶隆生
,胡先松;这样的监测员好!——记一次地质灾害成功避让与监测员胡存锋[J];浙江国土资源;2004年09期 |
|